中东媒体争论中国是否屈从美国压力制裁伊朗


  据2月23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昨日抵达利雅得。比他先到一步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5日在利雅得公开呼吁沙特就制裁伊朗对华施压,却只换回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中国无需沙特提醒”的回答。
  有分析人士认为,沙特虽然1990年才和中国建交,但两国关系一直不错。“9·11”后,沙特与美国的关系虽有过小波折,但总体上也没有大问题,因此,沙特具备在中美之间做中间人的能力,

  但费萨尔亲王的表态说明沙特并不想卷进中美矛盾的漩涡。巴林《海湾每周镜报》21日说,沙特的推托不仅是希望在中美间两边不得罪,也是因为意识到石油杠杆对中国没有用,要想真正对中国施压,海湾国家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告诉中国、俄罗斯和国际社会,海湾国家绝不允许伊朗或以色列成为核国家,否则不惜战争或一切后果,这样才能让大国重新考虑自己的做法。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已被西方媒体捧为“阻碍制裁伊朗的先锋国家”,这也影响了阿拉伯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在伦敦出版的阿文媒体《生活报》21日说,如今的伊朗核问题有3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美国想严厉制裁伊朗;一旦得出压力失效的结论,俄罗斯也愿制裁伊朗;过去坐在阻碍制裁驾驶室里的是俄罗斯,而现在是中国。文章说,中国可能被迫放弃躲藏,在安理会投票时,中国将敦促巴西和黎巴嫩这两个非常任理事国投弃权票,以免自己被孤立。而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尤其当俄罗斯支持制裁伊朗时,中国将不得不在中伊关系与中美关系之间选择,最终中国会选择后者。

  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报》称,对于美国让海湾国家增加对华石油出口换取中国支持制裁伊朗的建议,中国起初迟疑,但很快就同意了。根据协议,到2010年中期,阿联酋向中国的石油出口将从每日5万桶增加到15万至20万桶,而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则分别同意将今年对华石油出口量增加100%、50%和12%。文章说,希拉里本月的中东行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也有媒体认为中国不会就这样被收买。以色列《特拉维夫财经》说,这是因为沙特的石油红利远不足抵消中国在伊朗获得的石油利益,保守的沙特人不可能像伊朗人那样给中国企业更多的开采权和投资份额。沙特《阿拉伯新闻》说,在伊朗问题上向华盛顿屈服对于北京来说是很难的。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安全,其主要供油国依次是沙特、安哥拉和伊朗,这份很有意思的名单本身就能传递政治信号。文章说,一旦支持制裁伊朗,中国失去的不止是12%的石油进口,在伊朗的800亿美元投资、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石油期货合同,更重要的是将失去伊朗———巴基斯坦———中国这条远离美英舰队、无比安全的陆地石油管道。(●驻沙特、加拿大特约记者 石清风 陶短房 ●特约记者 陈一 柳玉鹏 ●记者 黄培昭 卢长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