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怎样训练孩子的数学能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什么样的孩子数学好?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许多家长并不明白。如果一个孩子善于解答难题,考试分数高,是不是就说明这个孩子的数学好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数学?数学不等于算数,不是加减乘除的计算能力,所以在幼儿园就让孩子做乘法除法并不能培养数学能力。

数学,简单的说是逻辑,是假设,是判断和推理。

鸡兔同笼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题。让我们通过对这道题的不同教学和解答方式,看一看孩子数学能力的形成和本质的不同。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如果你不是理工科出身,现在大概根本不会解答这个国内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了。不错,国内小学六年级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学生只要记住了公式,列一个方程式,这种题目就很容易解决了。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操练,对于类似的题目都不会陌生,不管你把什么动物放在一个笼子里,也不管有几只脚几个头,在二元一次方程下,任何题目都不在话下:

比如鸡兔共有 16 只,共 50 条腿,那么:

J+T= 16 ; 2J+4T=50

如果你记不起这个方法了,不怪你,因为当初你的数学老师只让你记住这个公式,并没有真正教给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加拿大的孩子六年级还在做四则运算,根本没接触过二元一次方程,可是,他们在 5 年级,甚至四年级就开始尝试解决鸡兔同笼了。为什么呢?

前面说过,数学是逻辑推理,是假设和判断。而解答鸡兔同笼,靠的就是这些基本能力。现在,不管你是文科还是理科出身,看看你能不能用基本的逻辑推理解答这道题,就知道你是不是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了。

首先假设。许多孩子一看到有些复杂的数学题,找不到相应的公式就无从下手。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敢假设,便不具备起码的科学家的品质,今后是不适合做科学研究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这么说。

究竟有多少兔子,多少鸡?先大胆假设一下:

各一半好不好?也就是 8 只兔子, 8 只鸡。那么,就一共有 48 条腿。差两条腿,怎么办?我们来推理:怎样才能增加两条腿?对,增加兔子的数量同时减少鸡的数量就能增加腿的数量。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可以增加多少腿?对,两只!好,那就是 7 只鸡 9 只兔子——简单的加法,问题解决了!虽然没有高深的计算,但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对于孩子高级思维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假设可以大胆,所以假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还可以假设 16 只全是兔子(或全是鸡):

那么,我们就有 64 条腿,比实际数多了 14 条腿。判断一下:如果每减少一只兔子能减少多少条腿?对,两条!我们需要减少多少兔子?对,7 只!好了,16-7=9 , 所以共有 9 只兔子,7 只鸡。

再来一个富有想像的假设:让我们一声令下,让所有的鸡金鸡独立,所有的兔抱拳拜月,那么着地的腿共有 25 条,这时,鸡的头和腿数量相等,但兔子的腿要比头多 1 。那么推理: 25-16=9 。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推理,25 包括所有鸡的只数和双倍兔子的只数,16 是所有鸡和兔子的只数,那么这个减法的结果不就是兔子的只数吗?

所以,记住公式,计算快并不意味着数学好,即使考试得了一百分,也只是一个会演算的工匠。而能独立思考,建立一个假设的模型并推理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才是科学家的必备素质。

你家如果有 3-6 年级的孩子,不妨让他试着这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一般来说, 6 年级孩子能用推理方法解答的,智商正常。 5 年级如果回答正确,智商 110 ; 4 年级 115 ; 3 年级 120 。

如果连你自己都回答不出,我就不说什么了,要么怪我没说清楚,要么找你的数学老师去算帐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