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 撒母耳记上八章



要求一个王

撒母耳记上八章一至五节

    1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2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3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

    4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5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

    可能在别是巴(1节以下)——一个边境城市,在那里所发生的事对以色列不算十分重要——但却是反叛撒母耳领导的藉口。各支深长老组成以色列的政治基础,所以他们的意见不能忽视或者不理会。他们要求立一位君王。

    在君主制度尚属罕见和许多人以为这是不切时宜的世界里,要对这种政体有客观的认识绝非容易。但对以色列当时的世界,王权是很普遍的事——正如长老们所意识到的。在距离他们不远的西南方,那里已有一个强盛及著名的帝国埃及:对以色列人而言甚至更熟悉迦南诸小国,她们的城邦分布在巴勒斯坦内。在大卫占领使它们成为以色列一部分之前,耶路撒冷可能是其中一个王国(撒下五章)。君主政体这种制度,主要的优点乃稳定和集权化。稳定来自君王成为社会的领袖,他成为核心及民族的思想。尤其是王位继承的原则,君王年老及逝世时仍然保证这种延续;中央集权化带来效率、力量,以及共同解决困难的好处。

    相对来说,直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历史似乎不大团结,各支派各行其事,结果带来软弱;至于领导权方面,从来没有真正的延续。“士师们”的出现只是偶然,并且不可预计——无论如何,从长老的观点看来是如此。在许多方面看来,君主政体很合理;但是这种要求完全没有考虑上帝在内。士师记教训我们,以色列的软弱,主要是敬拜偶像,故此被上帝惩罚。以色列的力量乃是上帝给他百姓的礼物,长老们盼望逃避这些历史教训,想使用政治方法作简单的代替,结果历史证实他们是错误的。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发现一些神奇的政体方程式,可以解决每一个社会或政治的问题;但一个民族最重要是尊敬和顺从上帝,得到内在的稳定和宁静,使我们可以用勇气和同情,面对普遍性和永恒的问题,并且带来相当程度的成功。

    这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较细小的人群中。不同的教会和宗派,发展她的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但却无一是完全的,因为人类本身是这样不完全。但当一间教会认识上帝是真正的统治者,其众便会更昌盛。


君主政权的内容

撒母耳记上八章六至廿二节

    6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7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8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9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

    10撒母耳将耶和华的说,都传给求他立王的百姓,说:11“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12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13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作饭烤饼。14也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

    15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太监和臣仆。16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17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18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19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20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21撒母耳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22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各归各城罢。”   

    长老们要求设立一个王;至少这是比较健康的开始,好过士师记第九章的例子,一位军事冒险家尝试为自己夺权,并且成为君王一段时期,极大地造成百姓互相攻击。长老们很满意撒母耳去寻找合适的人选,使他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我们发现撒母耳在上帝的指引下,答应他们的愿望。然而,这里强调以色列人透过他们的长老,不单弃绝撒母耳,也是弃绝上帝自己。这章圣经的争论点似乎是:上帝准许他们求的王,是有惩罚他们的意义——配合罪过的惩罚!王权统治事实上是有利有弊的,在这章圣经里让读者看见君主政体的两种对比的观点。

    (一)长老们较关注君主政体的功能:一个王可以领导军事组织、统筹和提高效率(20节)。他们以为王会为他们在每次战争中赢得胜利,这种想法实在很幼稚,但无疑他们确需要一队常备及固定的军事人员。事实上以色列人的数目远远超过非利士人,如果提供足够的武器、训练和管理给他们,他们必定可以打败这个主要敌人——不再需要呼求上帝特别的帮助。为了达到期望的目标,长老们愿意接受因王权可能带来的坏处。他们以为开始只是放弃一些他们的政治权力和影响力,但却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二)相反地,撒母耳却关注政体的内在本质:一个王会给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认也会取去一些。取去乃十一至十八节的钥字,这是因王权而带来的。事实上要求军队会带来征兵和纳税,除了这些不能避免的代价外,君王喜爱奢华宴乐,故此最坏的后果是百姓要被强逼作苦工,正如十七节中的奴隶。这种制度后来成为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国分裂的主要原因。

    可能撒母耳记叙述的君主政体,对像所罗门王,会使人觉得圣经作者有所夸大:但在另一方面,有足够证据显示这种叙述,正吻合撒母耳时代在以色列境外的君主及国王的情况。无论如何,这章圣经清楚看见以色列人选择君主政体制度乃是他们的自由意志,如果君王证实是利弊参半的祝福,以色列永远不能埋怨上帝将它赐给她。虽然她作出这种罪恶的抉择,然而上帝仍然显出他的恩典,赐给以色列一位伟大的王(大卫),和最终的弥赛亚的理想:参拭撒母耳记下七章一至十七节的注释。

    长老们的要求其中在圣经作者的眼中看来最坏的地方,乃是他们盼望像列国一样(20节)。古时的以色列,当然现代的基督徒也一样,都是人,对那些与别人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种自然抗拒。上帝也不是盼望他的百姓完全与人不同;他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有血有肉。但对他的百姓他会赐下特别的恩典和较高的标准,当他们没有较好的理由而像其他人一样拒绝这一切恩典时,这是个悲剧。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可能是回应撒母耳时代的长老们,他说:“你们要先追求上帝主权的实现,遵行他的旨意,他就会把这一切都供给你们。”(太六33,现代中文译本Good News Bible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