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易经》阻碍了中国的科学发展
自从上网开始,就少不了与当今的尊孔派作斗争。在下认为儒学三段体,孔子两家说。所谓儒学三段体,即孔子以前的儒学、孔子改革的儒学和孔子以后的儒学;孔子两家说,也就是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和五百年后从汉代董仲舒推荐的孔说到宋朝朱熹美化粉饰的孔说的第二个孔子。第一个孔子在下不想反对他,如同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孔子是个大家。第二个孔子在下是反对的,起码同意这样的说法,“去圣乃是真孔子”。
在网上的争论中也涉及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内容。而儒学五经中,第一个就是《易经》(《周易》)。当然,网上对《易经》多数评价比较高,甚至有些人评价超高。说《易经》是万能的,最先进的,这个在下就不服气了。既然是万能的、先进的,那么我就出个题目考考这些“易经迷”。题目属于常识性的理性问题。孩子都看动漫《数码宝贝》,那么以数码音乐为例,用易经所持理论来回答:什么是数码时代?特征是什么?核心理论与方法是什么?数码音乐怎么个分解与重构?
在下认为用“易经”是回答不了的,现在还没有哪个“易经迷”作出过正确的回答。在下以为“易经”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儒家的《易经》阻碍了中国的科学发展。
“易”是什么?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扩充为六十四卦,著《连山》;商朝重新排序六十四卦,著《归藏》;周文王写“卦辞”、周公旦补“爻辞”,“易”才从卦图走到图文并茂,成为“周易”。说法有很多种,也许是都是先哲们知识的积累。其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科学性”,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时代”。一个时代的科学不能代表另一个时代的科学,否则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远古时代的“科学”就是“图腾崇拜”,这在当时就是天经地义的“科学”。《易经》出现,带有明显“图腾”的痕迹,但却摆脱了“图腾”的模式。成为中国古代最古朴、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解释世界的方法,这是进步。从无序到单向图腾,又从单向图腾到多向选择,显然是个进步,核心的进步是一分为二。
在下的小故事《佛祖 —— 兰花指与舍利子 —— 何用》,说的就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与孔子在对“易”的理解是不同的,观点也是不同的。老子比孔子年长,也做过孔子的老师。老子没有将“易”推向极致,认为它不能包罗万象、不能间断式的取意,“道可道,非常道”,在下认为这是对的;孔子及其弟子就不同了,不仅立《易》为五经之首,称《易经》,还诠释《易经》,著有《易传》(《十翼》),孔子五十岁后学易和传易。这样也就了有了两个“易”,这在马王堆出土文献(帛)中是很明显的区分。东汉郑玄著有《易论》。《易论》给出“易”的三义:简易、变易和不易。
在下认为“易学”是中华先祖智慧结晶,应该得以尊重与理性的应用。所谓理性,因为“易学”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存在的缺陷,“易学”者中,本身就分两大派,义理派和象数派。要用《易经》六十四的卦象来包罗万象是不可取的。
对“易学”的绝对化,实际上是让“易学”走上其反面。老子用“易学”相对比较理性。“易学”从某种程度受到了“儒学”的误导。“易学”不能离开中华民族公认的先祖——黄帝。黄帝时代,就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八卦车等。比如黄帝定五音十二律;又比如黄帝与岐伯讨论病理,作内经,后人写成《黄帝内经》。
黄帝定五音十二律,比起西方早两千年。为什么现代音乐理论属于西方,而不属于东方呢?为什么“数码音乐”不能用“易学”来解释呢?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呢?
1953年爱因斯坦在致斯威泽的信中,曾经给出过这样一个答案:“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
“泱泱中国,千年回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罪魁祸首。首先是儒家把“易学”变味了,即“天人合一”。在董仲舒以前的先哲们,观念上都小心翼翼地分析“天人合一”,还处于理念的合一,并不存在结构上的合一。独尊儒术后,将音乐“十二律”等同于四季的“十二月”,音乐从此缥缈天际。同样中医学也进入一个浩瀚宇宙里而“云天雾罩”,远离了形式逻辑和实验验证的体系。
不注意逻辑,忽略次序,以观物取象、取象类比之法,披上神秘的“天人合一”,这就是“易经”。对“易经”说好听的是属于“归纳法”。然而,风水、占卜、命理、天人感应、巫术等披科学外衣登台于中国的科学舞台上。哈!《易经》(周易)是超前的科学著作,蕴涵着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遗传密码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在下说其“归纳法”,是想把“易学”说的好一点,高雅一点。
现实却告诉人们,现代“易学”(周易迷们)不是“归纳法”,而是“鬼拿法”!现代许多科学成果,在六十四卦中找出“合适”一卦,这成果就归“周易”啦!“周易”伟大!“周易”万岁!哈哈,别人家的,也记在周易的名下,未免厚颜无耻吧?这样,中国还需要科学研究吗?不需要了,“鬼拿”就成!
在下也希望古老的“易学”有所作为,起码在离散的组合问题中起点作用。然而,对于那些将其奉于“神明”般的信徒来说,你还指望什么呢?
既然《易经》有六十四卦,六十四个自然状态可以对应,再多的状态呢?无限多的状态呢?数也数不清的状态呢?在下以为,古希腊科学意义与现代科学研究是诚实的,如两个直角边为单位长其斜边长度是多少?这才有了无理数,有了实数系,用自然数及其比例是不够的,也会引起谬误。所以,只有诚实,才使得古希腊意义本体论能够存在的机理,也才会硕果累累,数码音乐就是典型的一例。
留声机是西方传入中国的,让中国人流连忘返和深深陶醉。怎么能可以留声呢?又怎么能可以再听呢?那就是把音乐随时间的波动,通过话筒变为随时间的变动电信号,再把随时间的变动电信号变为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能,刻录在唱片上。需要听时,再将上述过程倒过来,最后由扬声器得以实现。哈哈,哪儿来回哪儿去。
数学上可以用 y=f(t) 来表示。注意,这是个连续变化着的连续量。虽然,易经也是变得的,但它是跳跃式的,不是连续的。从连续到离散,易学能自圆其说吗?易学能表示自如吗?易学能分析透彻吗?不是儒家瞎折腾,也许在易学是能够找到其闪光点。然而,《易经》的离散化把连续的过程分析扫地出门了。中医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中医学虽保留着过程分析的机理,但在《易经》统治下已经苟延残喘……
200年前,法国科学家傅里叶在“声的传播”与“热的传导”两方面工作,确立了傅里叶分析法。震撼了欧洲,引来了(继牛顿-莱布尼兹争论后)新一轮的争论,也开启了现代数学和物理的新的分析学科分支。用音乐为例,什么是音乐的解析?什么是音乐的特征性组合?什么是逼近(近似的极限过程)过程?在不可数的无限到可数的无限中怎样构造一个列紧的正交基呢?怎样确定傅里叶的分析组合是有效的、一致的、无偏的?怎样将连续的与离散的能有机统一起来?最后又怎样让可数的无限的成为有限而能心安理得?这一幕在《易经》中是不可能看到的。
50年前,由于模数转换器在精度与速度提高,由采样定律的保驾护航,加上傅里叶分析法“家族”人丁兴旺,频域、时域、时频域全上阵了,那么 y=f(t) 在各类正交基下的零积“游戏”演绎了“数码音乐”,原来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且还保留着全息的分解与重构。前者是让复杂问题回归到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后者是让全信息都有自己(音)轨道,俗称“抓轨技术”。那么这个“抓轨技术”恰恰是对《易经》的“鬼拿伎俩”的最好讽刺。
突然间,世界各地的学者把眼光盯在古老中国的中医学理论上,中医学理论早在几千年前已经确立了属于自己的自然哲学,如“脉象”那样分析已经传递着一个全息信号,却让儒家的《易经》蒙蔽着中国的智慧,变科学为“玄学”。是“玄学”阻碍了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如果你知道伽利略对欧洲文艺复兴的贡献,就不可能不知道他的物理实验学观点;如果有人关心牛顿的科学成就吗?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医学缺什么?不就缺少实验科学与数学原理吗?记得三年前在下写过一个帖子,名字叫《数学家给中医,让实验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