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垂死的恒星化作一条火龙

世事沧桑,深山幽静。细语人生,聊发自叹。惊鸿留痕,同享诸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恒星不会永远存在,它最后要死亡。


1,这颗恒星爆炸后,被电离的气体发射的辐射,像是一条飞舞的龙。

这是ESO(欧洲南天观测台) 拍摄的NGC5189恒星在垂死时的样子。当恒星内部的核燃料在耗尽后,由于各种机制(其质量不同,发生的机制不同),使它外部的气体壳发生“爆炸”,而飞离出去。

其气体在飞离后,形成这种古怪的模样。估计是该恒星有一颗相隔很近的伴星,该伴星扰动了爆炸的残余物,产生一个S状的气体团,我们地球面对它的观察的角度导致了这个目前这个样子。科学家们把它戏称为中国的龙。双星系统中,一颗恒星突然抛出大量的质量,那可能会使另一颗残存的恒星的轨道产生“混沌”状态,它的轨道不可预测。

其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元素。

正常恒星临死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像NGC6302 。


2,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6302的照片。这颗死亡的恒星是银河系里的一颗,离地球大约是3800光年。这样的爆炸大概是发生在2200年前,就是它的爆炸的光线在秦汉时期到达地球,其实,该恒星的爆炸是发生在6000年前,就是我们的祖先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在汉的初年,所谓的“天人感应”一类的“理论”还没产生出来,就是当时的人观察到天上的一颗星星突然变得很亮,大概他们没有会联想是什么大人物要死一类的胡说。很幸运,这颗恒星离我们很远,若它在织女星的位置上或更近的话,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在这个爆炸中被毁灭了。很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很重的元素都是在剧烈的爆炸发生时的短暂的时刻合成的。照片中显示的气团的长度大约是2光年。这里的“蝴蝶”的翅膀是该恒星的两极,在爆炸时,气体以每小时大约300万公里的速度被抛出去。而“蝴蝶”身子部分是恒星的赤道,该处的气体被抛出的速度略小,大约是每小时3万公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蝴蝶”。该恒星的残骸不可见,被藏在浓密的尘埃中。该恒星的表面温度大约是40万度,而气团的温度大约是3万6千度。这里显示的是被电离的气体发射的紫外线辐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照相机用不同的滤镜片分离不同元素的辐射。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元素的辐射。气团的外缘是温度较低的氮元素而界定的。其中的白色是硫元素的辐射。那就是地球上火山喷发时硫的来源。飞离速度快的气体与其它飞离速度较慢的气团相碰撞,产生激波。其中白色边缘整齐的地方就是激波目前位置的所在。这样的爆炸把各种元素撒向宇宙的各个角落(地球上各种元素就是这样来的)。并且,其中的激波会压缩它遇到的气体,对产生新的恒星有加速的作用,同时,对行星的产生也有促进作用。

恒星这种死亡方式对宇宙中产生生命是极端重要的。组成我们身体的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的质量来分是氧、碳、氢、氮、钙和磷。这六种元素占了我们的体重的99%以上,其它必需的元素占的比重都在1%以下,分别是钾、硫、氯、钠、镁、铁和碘、等等。这里大多数的元素是在主序恒星的核反应中合成的。但当元素合成到铁元素时,合成的链条就停止了。原子序数比铁大的元素的合成不但不产生能量,反而需耗费能量,且需要的环境温度极高。这样的环境只有在恒星临死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像人体内的碘就必须在恒星变成超新星爆炸时才会产生。某些人日夜向往的黄金更是必须在超新星的剧烈爆炸过程中才能合成。

如果没有超新星的爆炸过程,就是多数的元素在主序星中合成了,也会被锁死在恒星的残骸中。只有在恒星死亡时,极其猛烈的爆炸,才会把那些元素抛出去,才能形成各种行星。我们身体内的比氢元素重的“金属”(在天文上,把氢和氦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都称为“金属”,这自然不是化学中的“金属”的定义)元素都是在大约四十几亿年前的一颗或几颗超新星爆炸后留下来的。没有那些恒星的死亡及随后以超新星的爆炸方式,我们的生命不可能出现。

我们生命的出现必须感谢在遥远的过去不知道名字的恒星死亡及爆炸的过程。

“祸兮福之所倚”。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

ncpga 发表评论于
奇妙。
注册了吧 发表评论于
这是剑桥星云表,不是恒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