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 《长干行 》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乐府旧题《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其源出于《清商西曲》,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丈夫薄情,商妇盼归的内容居多。崔颢有四首《长干曲》,李益有《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白此诗也是写一位商妇。长干,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古时有长干里,其地靠近长江。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既生于此地。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这里的生平有些来自李白的自我介绍,据记载,李白是五胡十六国之一西凉国的创建人武昭王李高的九世孙,在隋朝末年,其祖先因罪或其他原因流亡到西域的碎叶,隐姓易名,流寓五世,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亲才携家重返内地,定居绵州,同时恢复李姓。唐朝皇帝也是李高的后裔,所以李白在社交中常常同唐宗室子弟联宗,以从兄弟、叔侄或祖孙相称谓,不过这些并没有得到唐皇室正式承认。不少人认为当时冒称宗室,相互联宗,以抬高自己的门第的风气相当普遍,李白或许也是吹牛。李白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时已59岁。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除儒家经典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金庸曾把他的《侠客行》演绎成了武侠小说。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的诗歌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言多讽兴,气骨高举,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但李白长安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一生写下很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他还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孟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佳篇不少。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力丰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格律严整的律诗。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和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历来评唐代七绝,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说了这么多李白生平,可以说说我们要欣赏的这首诗了。
本诗描写了一位少妇的爱情和离别的故事。抒写了少妇对出外经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少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全诗细腻婉转,缠绵感人。细腻缠绵的描述笔法,配合着徐缓和谐的音节和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创造性地刻画了一幅生活图景。诗中通过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动,描写了女主人公的性格发展过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古代小孩不束发,“妾发初覆额”表明年纪还很小。这几句是说商妇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时代就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青梅竹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爱情。以下从“十四为君妇”到“十六君远行”,用年龄序数法写女子婚后的生活历程。“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从一起游戏的伙伴而结为夫妻,新婚毕竟也还是使她羞答答地难以为情。“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即使化为灰烬,也生生死死,永不离分!通过用典写出深情的海誓山盟。这四句诗让我们体会到一对少年夫妇沉浸在热烈、坚贞、专一的爱河中的幸福。然而身为商人之妇注定了要忍受离别之苦,诗情顿起波澜,“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五十年代炸掉了。古代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旅人的乡愁。歌谣唱道:“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诗人巧妙地把这两首谣谚熔铸为精炼的诗句。五月洪水来了,三峡成为险滩。我们读到这里,好像听到了咆哮的江声和哀切的猿鸣,也感到了商妇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关怀。
从“五月不可触”到“八月胡蝶黄”一段,描写节序变换,烘托出女子对丈夫深长的思念。夏天过去了,初秋来临了,她还在默默地盼望、等待。想到时光在不停地流驶,又悄悄地为青春逝去而忧伤。末四句是全诗的归宿:只要一接到预报回家的信,哪怕远至七百里的有急流的长风沙,她也会去迎接。商妇实际上不可能真到那么远去迎接丈夫,但这样的夸张对于表现她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诗人写出了女子对于会面的渴望,对于丈夫热烈的爱,写出了蕴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热情。全诗到这儿结束了,而这位满怀热烈而深沉的爱情的妇女形象,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上。
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应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最理想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何。等到春褪红颜老时,还有你的一双手相握而行,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长干曲》是乐府旧题,既是写商妇,那结果就很难说是像诗里的主角所盼望的,恐怕悲剧性的结局居多。到了现代,这种青梅竹马白头偕老更是凤毛麟角了。更多的是青梅竹马、红尘知己、终身伴侣、性爱伙伴、异性朋友、一夜夫妻,人人不同。转眼又黄昏网友前几天帖子里说他最爱的人乃是中学的同学,手也没拉成就又过了十年二十年。不是很多人都有这种感慨么?再看看网上披露的什么小三日记,这个话题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无法超越的极限。
这里再介绍一下崔颢的《长干行》两首,其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既不艳丽柔媚,又非浪漫热烈,而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长干行·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女主角是借着问话来和邻船的小伙子调情,但也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的回答也很含蓄,第一次的情感对话显示了商家女子的主动和开放。这样的写法蕴藉无邪,乃抒情诗的上乘之作。
唐诗里还有一首《长干行》,有人认为也是太白之作,为其续篇,更多的则认为是张潮、或李益所写,则比李白诗要进一步强调商妇之愁了。录在此处以终本篇。
《长干行》 张潮(一作李益)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北客真三公,朱衣满江中。薄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2010/4/13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