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者及双语者的认知过程:词汇和概念表征的发展
陈翀妤
《应用语言学手册》中从五个方面回顾了有关双语听说过程中词汇习得和表征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研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阅读过程中各种语言词汇形式的表征和触发(activate)机制,BIA 模式(BIA)认为操双语者的这种词汇的存取是具有非选择性的,任何的输入信息都会同时激发两种语言中的词汇,二者的地位是并列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词汇形式的存取是同时受到输入语言属性的触发的,而并不受阅读者个人意向的影响。Van Heuven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这一结论只是针对于高水平的操双语者,人们对于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词汇形式的跨语言影响的研究却是微乎其微。 近些年的一些研究(如Jared and Kroll 2001)指出跨语言的影响是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
除了词汇形式,操双语者的两种语言词汇的语义表征也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大多数心理语言学研究都认同词汇的语义是跨语言共享的。在双语研究方面,De Groot等在单词翻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征分布模型(distributed feature model)理论:词汇跨语言的语义共享与单词的类别有关,两种语言之间实义名词的语义交叉比抽象名词的要多。同词汇形式的激发一样,这项研究也主要是关注高水平的操双语者的语言行为。对于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来说,其语义的存取能力会随着二语技能的提高而改变。
对于两种语言的词汇形式如何同相应的语义表征形成映射,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式:单词联想模式(word association model)认为联想是在L2的新单词和它们相应的L1的翻译对等体之间建立起来的;而概念媒介模式(concept mediation model)则认为L2词汇概念的存取并没有经过L1的传输,而是直接通过L2的词汇进行的。Potter等人将这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更倾向于概念媒介模式(concept mediation model),并且发现该模式在二语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有出现。而其他后来学者的实验则显示在语言学习者早期依赖更多的是两种语言间词到词的映射,但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L2概念媒介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对于这一现象Kroll和Stewart提出了RHM模型(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该模型认为在二语习得的不同阶段,L1和L2之间词--词连接和词--概念连接的强度有所不同:单词联想模式的出现要早于概念媒介模式,并且随着学习者语言技能的提高,通过概念来存取L2词汇的能力逐渐增强。
Poulisse、Bongaerts和Hermans认为双语者和二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产生包含三个阶段:概念阶段、LEMMA阶段和语音阶段。该模式认为,在抽象的概念阶段,词汇的存取具有非选择性,两种语言的词汇同时被激发;而在LEMMA阶段, 两种语言的词汇并存并相互竞争。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使用某一种语言的的词汇,个人的意图并不能阻止另一种语言词汇的激发和存在。
对于如何控制词汇形式和意义的激发从而使操双语者能够用自己所意向的语言来识别和说出话语,Green提出了IC(inhibitory control)模式,主要是指语言行为是由一组注意力机制之间的互动决定的。根据这一模式,话语说出之前,一个概念表征会生成,这一表征接着就会触发词汇-语义系统以及SAS系统(supervisory attentional system);而这个SAS系统则是负责控制语言任务图示的激发。这一模式也可以用来解释翻译的不对称性,即从L1到L2的翻译往往要慢于L2到L1的翻译。由此看来,二语习得过程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这些控制机制的发展过程。因此,尽量减少一语的使用或明显的二语提示可以使得语言的学习更加容易。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回答很多二语教学中问题。以上对于高水平双语者的语言认知过程的研究表明在L2的理解和产生过程中,L1的词汇和语义信息也会被激活。而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教学方法都是在尽量抑制L1的使用从而避免跨语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