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奇文让司机带着她们去吃饭。车子还没开出两个路口,李小曼的手机就响了,她接听。
主编告诉她明天一早开会,但是别带着那个朋友来,因为这是个小范围的作者会,比较机密。
李小曼答应着收了线,并告知麦奇文。
麦奇文很遗憾地说:“你去开会,那我做什么?”语气颇像个深闺怨妇好容易等得出远门的丈夫归来,而丈夫又被狐朋狗友拉去喝酒应酬。
李小曼想了想说:“你可以去逛秀水街。”
麦奇文很气愤:“我一个人逛有什么意思?!”
李小曼无语。
麦奇文越想越气:“你们那个主编眼大无神。如果她让我去,我看着她们的剧本好,说不定会投资呢!”
“。。。。。。”
麦奇文说:“算了算了,我在宾馆里写《潮起潮落》。”
李小曼连忙附和:“就是就是,别把正事儿给忘了。”
麦奇文说:“刚好今晚我们把剩下的那半瓶茅台喝掉,你跟我一起讨论讨论剧情。”
李小曼吓得浑身一哆嗦,面如死灰。
司机载了她们面酷吃面。麦奇文把这面店吹得很玄乎,认为人间少有。李小曼尝着也不过如此,而且打卤面的卤汤又稠又咸,整得她面没吃多少,水喝了半肚子。
吃完面麦奇文想起李小曼的建议,让司机直接开到秀水街。
麦奇文是从来不逛这种店的。她买衣服,都去顶级的几家世界名牌店,比如阿玛尼,夏奈尔等。主要是这种店生产的衣服经典,好搭配,不用她费心地挑款式。再加上人少,安全又快捷,是她买衣服的首选。
去秀水街,对她来说反而是“开洋荤”。
这豪门的“洋荤”跟小市民的“洋荤”,概念完全不同。
麦奇文喜欢砍价,砍价本事非同一般,她看中几件欧式绣花的套头衫,摊主出价一百八,愣是给她还到八十买了下来,让李小曼在旁边咂舌——这有钱人有钱,穷人受穷是有道理的。你像李小曼这样脸皮薄的,不好意思砍价,赚的少花得多当然只能当穷人。人家麦奇文赚得多花得少,当然越来越有钱!
秀水街的衣服,以仿名牌、出口和民族风为主打,没有一样是李小曼喜欢的。仿名牌,她知识产权意识浓厚,严重鄙视这种盗版侵权行为,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誓死不用假名牌;出口的款式,比如麦奇文身上的全棉白色套头衫,绣花那么鲜艳硕大,围着领口一圈,下摆一圈,她也不喜欢,觉得这种衣服连腰身都没有,穿出来没有女人味;民族风,她觉得济南的洛口市场要多少有多少,太低档了。
麦奇文恨不得拉着她的耳朵喊:“品味,小姐,品味!你们那里的那些衣服跟这些还是不一样的,我能想象。”
她凭着夏天她的那身打扮就能想象那边批发市场所谓的“民族风”大约跟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制服差不多。
最后麦奇文硬是替她买了件黑底绣花的全棉套头衫,跟麦奇文身上的白底绣花的成姐妹版。
买完衣服她们坐在旁边的咖啡店喝咖啡。然后打电话叫司机来接她们回酒店。
李小曼一想起房间里那半瓶茅台酒,连忙说:“回去的路上有没有超市啊?”
麦奇文问:“做什么?”
李小曼说:“不能跟昨晚似的,也空着肚子喝酒吧?咱们买点吃的呀。”
麦奇文说:“小曼,小曼,这是你这两天以来说得最合我心意的话。”
变态啊变态,陪她喝酒就是好同志了。
司机把她们送到酒店附近的一家超市。那家超市因为在金融区,所以里面所售的食品都比较高档。李小曼选了几个地道的北京本地凉菜,麦奇文选了寿司西点,打了包付了钱,再打电话召司机送她们到酒店大门口。
那一晚李小曼和麦奇文就着买来的菜,把剩下的半瓶茅台干光了。这次她们边聊麦奇文的《潮起潮落》边喝酒,喝得慢,谁也没醉,但是在李小曼的不断参与下,麦奇文的这篇职场财经小说越来越长,长得让麦奇文绝望。
李小曼习惯性地,职业性地拿了几张酒店的信纸,用图表的方式把人物脉络,情节梗概一一罗列。末了她总结:“哇!这要拍成电视剧,那要多精彩,肯定热播!”麦奇文一身一身地出汗:“照你说的这样的情节脉络发展,那要写多少字?”
李小曼掐指一算说:“起码一百万字吧!”
麦奇文顺着床沿滑下去,彻底被吓倒。
李小曼饶有兴趣地一边看着电脑里麦奇文写的最新章节,一边对照着手中跟她一起列出的故事脉络,缓缓地说:“真的,我现在觉得你这个故事里包含着很多流行要素——豪门恩怨,职场争斗,才子佳人,青春励志几乎都占全了!我觉得拍成电视连续剧肯定有收视率,能红!关键是你要写得有镜头感,这样改编成剧本也比较容易。”
镜头感?什么叫镜头感?怎样才能有镜头感?麦奇文茫然。
李小曼曾经试图写个豪门故事,拿了梗概给麦奇文看了,被她恶批一通:“拜托啊小姐,豪门公子不会请女友吃肯德基麦当劳好不好?我觉得你还是写影视圈的八卦比较靠谱,写豪门你写不像。”
如今李小曼对照《潮起潮落》看自己的豪门故事,明白了差距在哪里。她的生活离豪门太遥远,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思维方式都不是她所能了解的。
她写得更像个童话故事。
但是以她写剧本的功力经验和麦奇文的一肚子素材相结合,倒可能真的做出个在大陆空前绝后的豪门故事。
她心中的想法一闪而过,接着否定自己——麦奇文的文笔也很不错了,她不能贪人之功为己有。
第二天麦奇文让司机送李小曼去开会,自己留在宾馆里埋头苦写新的章节。她努力地回忆着陈明快和李小曼分别给她上的文学课,想在细节和镜头感上追求完美。
她忽然发现她这样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反而变得不会写了。痛苦了半小时,彷徨了半小时,她终于发狠,决定放下包袱跟着感觉走——让细节见鬼去吧,让镜头感见鬼去吧,写出来再说。
于是刷刷下笔如有神助,故事里的人物争先恐后奔跑于笔下,无不栩栩如生。
李小曼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左右,麦奇文中午只吃了点点心,还在废寝忘食地埋头写作。
李小曼中午也只吃了公司发的点心,加上开会用脑过度,肚子咕咕地叫。她有些沮丧地说:“我的火车票是八点的,司机师傅说现在往火车站赶无论如何来不及了,路上会塞车。”
麦奇文说:“安啦!不如明天早上走,到火车站现买票!晚上我带你去飚歌,都约好人了。”
李小曼有气无力地说:“明早我还要上班。”
麦奇文说:“请一天假嘛!请一天假你们老板不会计较吧?随便找个借口好了!”又问,“今天开会说些什么?”
李小曼听了这个又高兴起来,说:“公司最近跟一个电视台谈好了一个电视剧的合作项目,稿子已经有了,需要改编成剧本,找了我和那个戏剧学院的博士合作。今天公司老板、主编,博士和我开了一天会,讨论剧本的修改脉络。然后我和博士执笔,两个月完成。这次做完就付钱,条件不错。”
麦奇文也替她开心:“这样不是很好吗?我觉得你在那个小杂志社做真的没有前途,要前途还是向影视发展。”
李小曼说:“我倒想啊!也要有机会才行啊。机会到来之前,我还要吃饭解决温饱问题呀。”
麦奇文手机响了。她接听后对李小曼说:“好,好,小曼你还是明天早上走。现在你去换衣服,时间到了,我们去KTV。”
于是李小曼被麦奇文半推半搡地催着换衣服。麦奇文特地嘱咐她穿上她送给她的那套衣服——黑色椭圆开领上衣,开领周围打了一圈简单的褶边,收腰,放摆,刚好把该显出来的腰身显了出来,该遮的肚子遮住了。
下身是黑色的直筒西装裤,再披一条松蓝的披肩。
李小曼为了配这松蓝的披肩,只得给自己上了蓝色的眼影。
麦奇文很满意地点点头。司机电话上来,她们携手下楼。
车子一路开,在灯火灿烂的北京城里穿梭,李小曼反正不认路,也不用费心记路。
终于到了KTV。大堂里,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灰色便装外套的丽人款款向她们走来。麦奇文简单地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吴绮,这是李小曼,作家。”
李小曼连忙伸手:“幸会!”
吴绮热情地握住那双肉乎乎的富贵手:“听麦姐说起过你,久仰!”
李小曼觉得她的热情有些夸张。她从学校到社会,一路上跌跌撞撞,不料自碰上麦奇文,一路被她如热带风暴般地相待,有些适应不良。
吴绮带着她们往楼上走。麦奇文问:“孟春来了没有?”
吴绮答道:“刚到。我跟他说今晚有个客人唱歌很厉害,要跟他飚一飚,他紧张得发抖呢!”
说着到了包房,推开门,迎面一个高高大大的男人站起来,笑容可掬地跟她们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