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ksonomy及其应用前景分析研究

http://www.xueshuqikan.cn/view.php?cid=213&tid=71103&page=2

〔摘 要〕本文描述了Folksonomy的源起、概念、形成机制和优势特征,并对Folksonomy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Folksonomy;Tag;概念;机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039-04
  Study on Folks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Liu Xianghong1,2
  (1.The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0,China;
  2.Library,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beginning,definition,advantage of Folksonomy and how it came into being.Then the study further discussed its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several fields.
  〔Keywords〕Folksonomy;Tag;definition;mechanism;application
  
  Internet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量丰富的知识库,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个信息库获取知识,是互联网应用的一大挑战,而信息的分类直接影响着网络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最近两年,随着网络日志(Weblog,Blog)、维基(Wi ki)等网络应用的推广,信息的采集与组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应用开始挑战门户网站的信息权威地位,逐渐成为因特网重要的信息来源。这时,由传统分类法衍生出的一系列规范就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 Google等的成功就在于他们给出了一个搜索知识的解决方案,但这远不是最终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更有效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检索方式。这时,Folksonomy的应用在网络日志用户群中悄然兴起。它倡导一种与传统分类法截然不同的分类主张,即将分类体系完全交给大众而不是分类权威来完成。
  
  1 Folksonomy概述
  
  1.1 Folksonomy的含义和起源
  Folksonomy是信息学家Thomas Vander Wal 2004年8月提出来的,它是一个合成词,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它由Folks和Taxonomy组合而来,Folks在英文中是比较口语化的词,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而Folksonomy是指“群众”自发性定义的平面非等级标签分类[1],国内学者通常译为“分众分类法”、“通俗分类法”、“自由分类法”、“草根分类法”等等。目前关于Folksonomy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Wikipedia对Folksonomy的定义是:分众分类是一个新词,指的是使用任意关键词协作完成分类的行为。
  2005年初,自由分类法(folksonomy)作为一种由用户参与和主导的信息组织方式,开始在网络上流行。最早提供Folksonomy分类体系服务的网站叫做“美味书签”(http:∥del.icio.us),其服务被称为“社会性书签”,建站的初衷是建立一种类似“网络收藏夹共享”的平台,让用户共享有价值的内容网址。鉴于用户数量和地址数量逐渐庞大,分类成为网站的关键问题,其服务重心逐渐向信息分类靠拢。
  1.2 Folksonomy的形成机制
  在支持Folksonomy的网站中,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按照自己习惯和喜欢的方式加注标签——Tag,目的是便于自己管理和与其他用户共享资源,由于用户的个性差异,对于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使用相同或不同的Tag进行描述,当描述这类信息的某一个或几个Tag使用频次较高时,就被确定为该类信息的类名。这种归类的类目,或许是单一Tag,或许是多个Tag组成的,引入了统计学的元素,所以类目的设置能够符合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Folksonomy得以实现,主要是采用社群成员共同建立的标准来进行分类体系的建构。可见, Folksonomy的体系是一种基于用户提交关键字的分类,它反应的是整个社群的群体意识倾向和知识背景,具有不同成员结构的社群对同一网络内容就可能形成不同的元数据标签。基于这种关键字的分类,可以凸显出社群成员关心的热点信息,形成一个特别适合本社群成员特点的信息分类体系。可见,这种定制化的灵活分类方法非常适合目前个人因特网时代的信息特点,是一种更为有效和实用的分类体系。
  1.3 Folksonomy的优势决定了其具有较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Folksonomy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正式的分类方法,与诸如杜威分类法这样的自上而下的正规的分类法有根本的区别,它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人们似乎随意选取的标签其实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这些标签反映了大众对信息进行组织归类的内在逻辑。事实证明Folksonomy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分类方法,它利用草根的力量以一种人们喜欢的方式将网络上杂乱的信息分类组织在了一起,通过它,人们既可以看到某一观念延伸的范围,也可以看到人们观察世界、诠释世界的概念框架[2]。它的主要优势在于:
  1.3.1 迎合用户的需求
  以Folksonomy组织的数字资源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迎合了用户的需求,无论是从存储的内容,还是分类组织的方式,基于Folksonomy的数字资源系统都在反映用户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依照提前设定好的模式,因而它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在界面设计、用户使用上都相当简洁,用户不需要专门的培训,使用方便[3]。
  1.3.2 体现用户价值
  对应Web2.0的浪潮,像del.icio.us一样经营良好的门户网站都贯彻了“以用户感受为中心”的建站思想。如果要建立社会网络的价值,那么社会网络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先寻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之后才有可能对提高整个社会网络价值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人的利己性决定的[4]。
  1.3.3 尊重群众的智慧,促进志同道合的交流
  基于Folksonomy的数字资源系统给所有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透过对同一内容的关注,透过定制的服务,分享资源。同时也能通过兴趣爱好或者邀请、添加,形成社会性的关系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分享,对互联网资源进行点评,而且这种来自众人智慧的点评就“准确”、“客观”性而言,并不输给权威刊物。
  Web2.0倡导因特网是大众的因特网,网络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Folksonomy将WEB2.0的特点和分类法思想结合,将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资源结合,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理解与学科知识体系结合。虽然Folksonomy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语义模糊、对 
  2 Folksonomy的应用前景

2.1 基于Folksonomy的数字资源系统的商业发展前景2.1.1 基于Folksonomy的网站被大公司收购是一个运营发展方向
  最早使用Folksonomy的Del.icio.us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很快有一些网站效仿。约舒亚本人并未过多地考虑商业化的问题,但它的模仿者Furl.net却青出于蓝,在创立仅1年后就出售给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LookSmart,del.ieio.us也于2005年12月被Yahoo!以3 100万美元收购,同年3月,flickr系统和Ludicorp公司被美国yahoo所收购。网站做到一定的规模后,把它卖给实力雄厚的收购者,这也是许多网站的目标和归宿。
  2.1.2 基于Folksonomy的网摘服务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向搜索引擎的方向发展
  国内用户开始广泛接触Folksonomy仅仅始于2006年。2005年,中文博客服务商BlogBus在国内最早引进了TAG理念,“博客中国”(Blogchina)则率先设计开发了TAG搜索引擎,开创了网络信息分类搜索的“TAG时代”,其后中文网站365key。com开始向国内互联网用户提供基于Folksonomy的网摘服务。网摘站点就是由网友自己充当编辑的门户网站。
  国内提供与365key类似服务的网站已有上百家,甚至作为大型门户网站的新浪网也提供了自己的网摘服务——新浪vivi。
  基于Folksonomy的网摘对内容提供商确实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就在于Folksonomy的“分享”机制为信息在上网人群中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渠道。365key.com的推广模式就是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合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用户提供网摘服务的同时,也扩充了自己的用户群,而与之合作的内容提供商则拓展了信息发布的渠道,使更多用户能看到自己的内容。对于这种合作模式,很多人称之为“流量也分享”。
  现在,365key的这种横向合作模式已被独立网摘服务提供商广为采用,在一些Blog服务提供商(BSP)的页面上随处可见标注“收藏此页”的按钮,这些就是网摘服务提供商将网页收藏功能直接嵌入到BSP系统中。
  现在国内最大的3家网摘站点是365key、博采和新浪的vivi:新浪vivi本身就依托在门户网站下;博采是博客中国推出的博客书签服务,而博客中国正朝着综合资讯门户的方向前进;只有365key仍是独立运作的网摘站,但其首页已经有一些门户化特征[6]。
  事实上,现在一些网摘站的综合流量已经在赶超行业资讯站点了。假设所有网民都使用网摘服务,而每个网站的原创内容都不允许其他网站转载,在这种情况下,网摘站可以完全取代现有资讯门户网站的地位,网民上网的习惯将从浏览门户的首页改成查看网摘的订阅,而网摘信息只保留标题、链接和摘要的模式也可以绕过信息版权的问题。
  当然,门户化全民网摘的极端情况还很难出现,而网摘向搜索引擎的方向发展却已经表现出更明显的趋势,Furl.net出售给搜索引擎公司LookSmart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国内,365key也与中文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海量科技开始了合作[7]。
  国外投资商也看中了中国市场,2006年9月19日发布的趣摘网就是del.icio.us(美味书签网)的美国投资商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web2.0网站。
  2.2 Folksonomy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基于Folksonomy的网摘站可以多从“垂直”的方向去考虑其发展,尤其是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用户们关注的信息相关度越高,网摘的价值越大。而综合门户很难聚拢专业人群的眼球,未来专业化的网摘站点应该成为发展趋势。
  学科网摘门户可以借鉴和融合学科资源导航门户、学术博客、开放获取、社会性书签等网络形式,通过tag标签技术和Folksonomy对某一学科的信息进行分类,增进学术人员的交流和专业化信息的共享,使信息更加系统化,便于用户查找和阅读,而且加入社群的用户可以了解到同行们的学习路径,从而促进共同提高,加快学术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解决学术人员获取前沿学术信息滞后的问题[8]。
  CiteU-Like、Connotea以及H2O Playlist就是著名的专门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的网摘站点,Connotea[9]是NGP(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网站,借鉴当前流行的del.icio.us等社会书签的创意,专注于科研领域,并可导入桌面文献管理软件的数据,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款在线文献管理工具。
  CiteULike[10]是一个免费的网络工具,它可以帮助学术工作者分享,储存和组织他们正在浏览的文章。当你在网上查阅到一篇你感兴趣的文章时,有了CiteULike,你只需轻点鼠标,就可将其轻易收录到你的个人图书馆中。
  H2O Playlist[11]源自鼎鼎有名的哈佛,主要是为了研究一个观点或准备一堂课、一场讨论或活动所需的图书、文章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在线存储和共享网络工具。
  2.3 Folksonomy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2.3.1 Folksonomy在OPAC中的应用
  在国外,有图书馆将分众分类应用于图书馆的图书目录工作中,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UPenn Library)的“PennTags”项目研究让用户用Tag来分类图书,用户可以对OPAC添加Tag,对设置次数大于57次的Tag呈现Tag云图,并提供RSS定制功能,可按主题方案、Tag标注者和Tag分别聚合浏览。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他们信任的网络来找到他们原本不会去看的资源;教授则可以指定书目,并用课程代码作Tag;图书馆员则很容易创建在线的各类主题书目指南[12]。
  2.3.2 Tag参与社会编目
  支持tag功能的Librarything[13]是一个书籍共享网站,它是个人书目网站,也是“社会编目网站”,集合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一些地区性图书馆的OPAC以及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Amazon书目。它的首要功能是图书目录(books catalog),是个人的图书阅读记录,描述内容并使用Tag进行归类整理评价。
  LibraryThing已经开始了它与图书馆的合作,2007年5月它推出了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LTFL)计划,此计划一经推出,发展速度极快,Danbury Public Library是第一个将OPAC与LibraryThing结合的图书馆,截止2007年12月,已经有132个图书馆开始了与Libraryt Folksonomy方式回归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分类习惯,虽然松散,但因为是参与者自行建立,因此有很好的动力维持参与者的参与热情;甚至在搜索上,参与者以自己建立的Tag来搜寻,可以更快找到想要的资料,所以,参与者很喜欢加入。这个项目对将Folksonomy应用于基于网络的专题导向教学应用模式做了有益的探讨,推而广之,基于Folksonomy可以构建互动和资源共享的用户信息环境,包括上述的教学环境以及科研环境,甚至企业内部环境。


Folksonomy在IBM的员工共享系统中就有很好的应用,IBM应用大量的Web2.0概念和技术(比如Tag标签、Feed、Ajax等),推出了面向业务的社会网络软件IBM Lotus Connections产品,成为企业协作环境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其5个组件中使用了tag功能,为现代企业挖掘充分员工潜力、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资源提供了良兵利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使用Folksonomy探索用户兴趣偏好和调动员工的智慧[15]。
  2.5 Folksonomy可以应用于用户行为特征研究
  基于Folksonomy的网摘向搜索引擎的发展不只体现在用户对元数据库的人工积累上,此类网站多数都有一个功能——名为“志同道合”、“兴趣小组”等,就是将对某类信息有共同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它预示了搜索引擎的另一种发展思路——搜人。当网摘服务成为一项大众服务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收藏习惯来确定这个人的相关信息,将这种思维方式反推过去,就很容易演变出对人的搜索——如果一个人收藏的信息有80%与“NASA”、“太阳系”、“登月”这些词有关,那么这个人多半是一个天文爱好者。同时,通过对相同兴趣的用户组的研究,可以发现该用户组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等等,从而得出这一类用户的行为特征[6]。
  
  3 结 语
  
  目前,folksonomy已经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网络上使用得如火如荼了。严格地讲,folksonomy不是一种分类法,而只是一种信息自组织形式。它更多地反映了用户对网络信息的诠释,恰恰web2.0时代的互联网是由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所以,folksonomy这种分类形式的亲民性决定了它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不会像传统分类法那样向权威发展,为自身树立过多的规范,那样它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荣庭,郑彬.分众分类:网络时代的新型信息分类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3):72-75.
  [2]刘向晖.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7[EB].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070818/52781.shtml
  [3]刘峥.基于Folksonomy的数字资源系统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2):40-42.
  [4]马然,向林燕.网络信息分类法的新亮点——Folksonomy[J].中国索引,2006,(2):32-34.
  [5]Adam Mathes.Folksonomies:Cooperative Classificationand Commu nication Through Shared Metadata[EB].http:∥tinyurl.com/4vrc7
  [6]王翌.网摘的“危”与“机”[J].计算机世界报,2005,(11).
  [7]曾登高.365key为什么要支持tag和使用建议[EB].http:∥blog.csdn.net/zdg/archive/2005/04/12/343730.aspx,2007-12-11.
  [8]张燕萍.用分众分类模式优化学科导航库建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552-557.
  [9]http:∥www.connotea.org[EB].2008-05-13.
  [10]http:∥www.citelike.org[EB].2008-05-10.
  [11]http:∥h2obeta.law.harvard.edu[EB].2008-05-10.
  [12]http:∥www.librarything.com/forlibraries[EB].2008-05-10〗.
  [13]http:∥tags.library.upenn.edu/help[EB].2008-05-10.
  [14]Melissa L.Rethlefsen,Tags Help Make Libraries Delicious[EB].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476403.html,2007-12-11.
  [15]Bud,IBM’s Intranet and Folksonomy[EB].http:∥thecommunityengine.com/home/archives/2005/03/ibms?intranet?a.html,2007-12-11.
  [16]David,以Podcast、Flickr应用于网路专题导向学习之研究[EB].http:∥flowdavid.blogspot.com/2007/05/folksonomy.html,2007-12-11 hing的合作。可贵的是Librarything采用了Z39.50协议,发布了一系列可以插入图书馆类目的专用插件,让图书馆员可以将LibraryThing的功能和内容,不用另外自己再实现,直接就放进他们的分类[14]。
  以上事例说明Folksonomy可以应用在图书馆,成为传统分类法的有效补充。
  2.4 Folksonomy可以在用户信息环境建设中得到应用,如科研环境、教学环境、企业环境等应用Folksonomy的网站多数都有兴趣小组的功能。台湾一所大学研究了一个项目,利用Flickr建立多媒体学习小组,此研究采用师生分别注册账号,分别上传照片,但运用网站Group功能,组成教师与学生群组。个人上传照片分类后在网站建立Tag,并刻意采用Folksonomy方法,由各上传者决定。对Tag在Blog上或定期召开的研究会议上提出讨论,以增加互动性,修正方向,但原则保持Folksonomy精神,不做传统Taxonomy式的限制[11]。 同义词和多义词缺乏控制、容易产生tagspam等等[5],但这并不影响这种分类方式的迅速推广和使用。Folksonomy已经成为了WEB2.0时代的一个重要技术辅助手段,它造就了一批耀眼的Web2.0明星网站,比较典型的国外网站有网页书签分享网站delicious、图片分享网站flickr,目标分享网站43things、音乐评论与偏好分享网站GenieLab以及以博客形式的网页聚合网站BlogMarks等等,国内有读书心得分享网站“豆瓣”以及网摘服务网站365key(天天网摘)、中文博客网站BlogBus(博客大巴)等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