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抽烟与戒烟记

感悟人生- 抽烟与戒烟记


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老板去保洁公司总部办完事。在俄亥俄州戴顿(Dayton)机场酒吧等飞机,我律师打电话祝贺我理论上已成为自由之身。那一刻,除了成为我人生的拐点外,也是在我有了28年烟龄后等待最终戒烟的时刻。在饱经沧桑的那些岁月里,我期待着,我盼望着这一刻的到来, 那一刻发生在2008年6月10日下午3点55分。为此,激动的我和关心我多年的犹太老板又多喝了几口酒,为我高兴为我庆贺。


高兴不知愁来到,一个星期后,发现跑步跑不动了。平时跑7-8公里很轻松的我,现在跑上1-2公里, 就已上气不接下气,脚杆打闪闪,累得跟猪似的,恨不得趴下。 身体非常疲乏,弄得自己好多天都不舒服。突然想起来会不会是戒烟产生的副作用。到网上狗狗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戒烟最大的副作用是体重增加,伴随着身体疲惫无力,精力分散,等等。赶紧量一下体重,果然增加好几磅。这些症状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身体才渐渐恢复正常。在那一个多月里,虽然脑子里会闪现抽烟的念头,但最大的痛苦还是尼古丁的缺乏对身体的折磨。有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想抽烟想得不行了,就想想你的初恋情人或喜欢的美女什么的,我发现这一招,效果不佳,主要是没有一直惦记着,记不清初恋情人长啥模样了。在我戒烟的“生涯”里,靠的是毅力,而非戒烟药或其它什么扶助的措施。


对香烟的接触,要追溯到还是一个学龄前儿童的上个世纪60年代。重庆乡下的孩子玩打烟盒的游戏。就是把抽完烟的外包装,折成长方形的纸块,再撅成弧形。玩的时候,每个人在手里捏着自己的烟盒纸块(相当于一张牌),不能让人看见。当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再一起摊开自己出的一张或几张烟盒纸块(牌)。根据香烟的实际价值,来确定谁出的牌价值最大,并依烟盒纸块的价值大小,排列玩的顺序。每个人把牌给那个出价值最大牌的人,他把所有烟盒纸块放成一叠,使劲往墙壁上扔,如果烟盒纸块掉地上后,拱形朝天,他就赢得那烟盒纸块。然后,每个人按顺序,用手在地上拍,产生的风力,把那些拱形朝地的烟盒纸块180度翻转成拱形朝天,就赢得那烟盒纸块。有时一叠烟盒纸块,很难翻转,这时候,就要看谁的劲大。常常把手掌都拍红了,那一叠烟盒纸块仍是巍然不动。


虽然这游戏不卫生,常常弄得手脏,但在那个年代,没什么娱乐项目,尤其是男孩们都非常喜欢这游戏。当然了,这游戏有输赢,输光了烟盒纸块,就得想办法找新的烟盒。所以对身边那些抽烟的叔叔大爷们特别的关注,与他们套近乎,跟他们定和约,当他们抽完一包烟后,让他们把空烟盒留下别扔。这些叔叔大爷常常不是省油的灯,要帮他们做些事,比如帮他们去买8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 帮他们点烟,尤其是岁数大点的喜欢用烟枪抽,如果那烟枪太长,他就点不着烟。甚至还帮穷点的大人去街上拣过烟屁股(烟头里剩下的烟,拿纸再卷一卷再抽)。作为交换,才能保证空烟盒的长期供应。那时候,对烟盒,有不少研究,偶尔也能见到外国的烟盒。洋烟盒价值超过国内烟盒的价值,无论多少张国内烟盒都不敌一张洋烟盒的价值。如果能拥有洋烟烟盒,感觉就是如获至宝,会珍藏而不会拿来玩游戏。也难怪,在洋烟,洋火(火柴),洋油(煤油)的年代,洋的东西就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在记忆里,虽然常常和烟盒打交道,也感觉抽烟很时髦,但从来没有想到过学抽烟。总觉得那是大人的事。

开始学抽烟,是在1980年秋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打篮球把左手无名小指弄骨折了,把平时晚上去图书馆学习的伟大光荣正确的传统给丢了,从此改在宿舍吊儿郎当地学了。加上受系里班里委托,负责管理全技术物理系唯一一台黑白电视机。由于有机会平时与几个同学偷偷看电视(系里要求只能周末公开放映),渐渐地开始抽上了烟。加上那时是中国女排的辉煌时代,让着迷的我与烟一起分享着喜悦。那个爽啊,真是难以言语。由于没有专门的地方,我们常常把电视机放在宿舍的楼道里放映。有时看中国女排比赛,有人早早地用椅子把地给占了。弄得我自己没地方了。这种时候,我近水楼台,会另外找一空地,把电视机放在那儿。搞了几次,同学们知道无奈,他们在放映电视的老地方会主动地给留出一排的位置。由于看比赛是又兴奋又紧张,常常会抽不少烟。从此与香烟接下不解之缘。现在回想起来,年轻的身体对尼古丁的接纳还是欢迎的,想象中身体并没有任何不适反应。

刚开始抽烟的时候,总是躲躲闪闪。因为那个年代,抽烟的学生印象中是不好的学生。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但还是怕老师看见知道。由于做学生,经济并不宽裕,买烟也总是检最便宜的买。记得学会抽烟后,回家过第一个春节。虽然我爸抽烟,但我还是不敢在家抽。有一天去一个要好的高中同学家玩,我爸路过,看见我抽烟,非常生气。他反对我抽是因为觉得我跟大家不一样,我上北大,要给大家做榜样。我当时一恁,还真没什么词反驳。后来,我坚持我长大成人了,大家都抽,为什么我不可以抽。我爸拿我也没辙,也就逐渐接受我抽烟的事实。从此,我就开始在光天化日下大摇大摆地抽烟廖。认为不会抽烟,就不算男人。这时才真正感觉自己成大人了,成熟了,脱胎换骨了,也就不再顾忌什么了。记得一次大学放暑假回家。因为中国女排夺冠,自己剃了个秃瓢,叼根烟卷,就跟江湖打手似的,不少生人见了都跺着,自己还耀武扬威地觉得不得了。就是现在人们叫酷和目中无人的那种感觉。

烟作为社交的媒介,我还真没有利用烟给自己蒙过什么福利。顶多递根烟拉拉关系,交交朋友。大学毕业后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以及后来考研又回到北京,通过递烟,结识了不少朋友,包括一些所谓的烟酒狗肉朋友。很多情况下,烟为拉近人们的距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礼物,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记得89年64后,一位去世的大学同学要送八宝山火葬。去世的这位朋友需要换新衣服,由于低温保存的缘故,我们几个同学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向八宝山来的2位工友求助,他俩也直摇头。后来与其他同学合计着给买了2条香港的烟送他俩,只见俩人三下五除二,很快将衣服穿好。否则,还真不知道如何向他的亲人以及来送行的百多位老师和同学们交代。

由于吸烟时可以感受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悠然自得,所以我对抽烟是情有独钟。朋友聚会,大家吞云吐雾,海阔天空,开怀畅谈,真是“烟逢知己不少抽”。孤独无聊时,一个人把烟慢慢地深吸,然后再慢慢地呼出。就像要把沉重的心事托付给袅袅升腾的烟雾,一起消散得无影无踪。曾经觉得人生什么都可以舍弃,但烟决不能不抽。 如果没有了烟,生活将不再阳光,也不再灿烂。离开了烟,自己真的会一事无成。大有与香烟陪伴终身的感觉。

在国内抽烟,时间和地点没有任何限制;一边抽烟,一边做可以想做的事。高兴的时候,紧张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无聊的时候,上班的时候,开会的时候,种地的时候,打扑克牌的时候,打麻将的时候,睡觉前,起床时,吃饭的时候,饭前,饭后(俗话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开车的时候,乘车的时候,做爱前后,甚至上厕所,点上一根烟,据说可以中和臭气冲天的空气,按今天的标准,绝对算得上是环保绿色产品了。 我认识一哥们,他起床后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烟。还有用鼻子吸烟的。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一同学,还专门研究过吐烟圈的动力学模型,发表在国内的专业刊物上。每个人抽烟的习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抽烟的队伍包括老的,年轻的,未成年的,男的,女的,各行各业的,全国各地的,上上下下的。庞大的烟民群体,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且是前赴后继,队伍壮大得很呐。我这里就按下不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记得有什么禁烟运动。倒是时不时各地的爱国卫生运动, 搞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主要是查处在公共场所扔烟头,吐痰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记得有一次在北京火车站送人,见一小伙子往地上扔烟头,只见一佩戴红袖章的“小脚侦缉队员”快步上前,抓住小伙。罚款5毛,小伙给了一块钱。小脚侦缉队员说没零钱找,小伙不屑一顾的说,不用找了,你等着我再抽棵烟,把烟头扔了,你再罚5毛,就刚好凑一块。有听说小脚侦缉队员跟在抽烟人后面走或站旁边,一旦你扔掉烟头,立马逮个正着,罚钱。我自己在那期间,特别小心,总是记得把烟头扔到垃圾筒,以免逮着罚款。 这打击扔烟头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不知有没有什么部门统计过,给国家的创收是多少?占全国烟税的几分之几?但我敢肯定,那数目一定不少,你想啊,那时多少烟民啊!

1991年来美国留学,抽烟和听音乐成了我当时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波士顿的头半年,如果没有香烟,我很难想像我会是什么结局。由于对新的环境认知严重偏差以及自身的问题和困难,几乎让我放弃留学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是烟给我时间,让我平静,重新思考,调整,又重新出发。烟的作用功不可没。

来美国前,比较喜欢万宝路香烟。但由于价格实在难以承受,只能买当时最经济的"BestBuy"牌香烟。后来家里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才改回抽万宝路淡型香烟。许多年一直保持每月抽2条烟的记录,雷都打不动。 在波士顿大学,没有人在学校楼里抽烟。这恐怕是当时最不习惯的地方。在国内可以到处抽烟,现在抽烟不自由了,一下子要跑到楼外面,甚至指定的叽角旮旯去抽,还真化了不少时间来适应。在这种场所,基本上就是抽烟,一个人或几个人站那儿吞云吐雾,着实是一道风景线。当然到冬天,波士顿天气冷,常常冻得够呛,龟缩一团,几大口抽完,赶紧溜回楼里,实在是没有了抽烟的乐趣。 这室外抽烟的场所也是大家聊天和认识人的地方,一般大家没有相互递烟的习惯,自己抽自己的烟。如果我抽中国的香烟,我会给老美递烟,大多数情况,他们也不拒绝。当然了,在一块抽烟,有时也能了解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学校的,化学系里的,同学之间的。我一直利用这种场所和机会,来了解我想知道的。这个习惯走到那儿,保持到那儿。确实,给我的学习和工作带来许多的帮助。可以说,受益匪浅。

虽说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但抽烟不是想在那儿抽,就可以抽的。由于小孩上学的缘故,了解到,不少小学的校区是禁烟的。不但楼里不能抽,就连楼外属于学校的整个地盘都不让抽。据说是,对小孩的影响不好,当然了这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身体健康方面的,二是潜移默化的。这潜移默化的方面还真引起我波士顿大学一同学女儿的好奇。从波士顿大学毕业几年后,正上高中的女儿凯瑟琳他爸打电话告诉我,凯瑟琳正做一个社会调查,是关于抽烟的。想跟我这抽烟人谈谈抽烟的体会。我问:为什么找我?他说,凯瑟琳小时候在波士顿,对我抽烟的印象深刻,知道我这个叔叔是个“烟鬼”,所以,决定采访我。我心想,好吗。我一定要让他女儿知道抽烟的好处。给她增加点正面的影响。约好两天后,让他女儿给我打电话。放下电话后,我不亦乐乎地上网查资料,将可能问到的问题和答案准备得妥妥当当。就像当年复习考试似的,正儿八经。


这天下班赶回家,早早吃完晚饭。特地搬了把椅子到车库(我平时抽烟的地方),放上包香烟,备好一杯茶。优哉游哉地点上烟,吐着烟圈,等着电话。果然凯瑟琳按时打来电话,寒暄几句后,她直接进入正题。她的第一个问题是吸烟的历史。哈哈,我正守株待兔勒,这问题让我逮个正着。我深深地吸了口烟,侃侃而谈。人类吸烟有500多年的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发现了当地印第安人吸烟。到16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世界各地。在19世纪中期出现卷烟。1887年卷烟机在英国问世,于是卷烟生产飞速发展。烟草传入中国,大约是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最早译音叫“淡巴枯”(tobacco),大约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烟草名称。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到清朝,此风更盛。从此,客人来先敬烟,后敬茶,已成世俗。上世纪20年代,吸烟已成为一种时尚。到50年代,吸烟达到了风靡全球的顶峰。1962年后,人们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发达国家的禁烟运动逐步发展起来,使得吸烟率在发达国家开始下降。自60年代初,美国就大力宣传戒烟,政府制定有关法律。至今,美国成人的吸烟率已由42%下降至25%,已有约5000万烟民戒烟。1996年中国开展的“全国吸烟与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是继1984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后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群男性吸烟率为67%,女性吸烟率为4%,总人群吸烟率为38%。我国人群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男性为20岁,女性为25岁。估计全国共有15岁以上的烟民3亿。

凯瑟琳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我感觉良好。她的第二个问题是抽烟有什么好处?我一听,高兴坏了,就知道她会问这个问题。我抽烟多年,对抽烟的好处了解太多了。首先吸烟代表“成熟”、“独立”、“男子汉“(人家小姑娘哪知道这些啊,听我忽悠罢了)。抽烟时,深深地吸一口烟到肚里,再慢慢地吐出来,那感觉就跟神仙似的。香烟可以帮助思考问题,解闷,打发时间,提精神,让我感觉良好。如果我嗓子不舒服,或者头晕什么的,抽棵烟还会缓解症状,我叫这“以毒攻毒”。 许多抽烟人的乐趣,是非吸烟人士不可能理解的。抽烟不但可以疏解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助兴。有一次,与老板去墨西哥城办一件重要的事。事办成后,已是深夜。我们都非常高兴,两人漫步在大街上,抽着烟,叼着烟卷。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整个世界就在我们脚下。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会给人带来益处。如烟雾中的某种物质可增加多巴胺,从而使人感受到尼古丁所带来的部分快感。研究表明烟民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性较小,因为这种神经系统的疾病就是因为缺乏多巴胺而加重的。吸烟使人思维敏捷并会提高年轻人的短期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接着,凯瑟琳又问抽烟有什么坏处, 这个问题也是在我意料中的。我认为没什么坏处。至少目前没有看到有什么特别的坏处。 除了拿烟的手指会变的发黄外,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牙医自以为是的说,要少抽烟,否则牙齿会变黑。我当然知道,在中国,许许多多烟民的牙黑得吓人,可那是他们常年累月的积累,他们基本没有按期洗牙的习惯。我按时看牙医,就是怕日积月累牙变黑了。在问题出现前,赶紧处理。否则我不抽烟,牙也不黑,我还看牙医干啥?至于抽烟人身上的烟味可能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但那也不是抽烟人的问题。我喜欢开车时抽烟,一边开车,一边点烟可能有安全隐患。好几次,差点追尾,有惊无险,吓得自己出身冷汗。开车抽烟,燃着的烟灰,还烧坏过我好多衣服,一个洞一个洞的,常常搞得自己很尴尬。

另外,大家一直认为吸烟与肺癌有直接的联系,可我与在哈佛医学院作教授的研究生同学有过讨论,我一直认为科学实验还没有发现吸烟与肺癌的直接证据。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只是一个统计的结论。我倒是真希望吸烟与肺癌有直接的联系,那样的话,就真没有多少人敢抽烟了。想想啊,抽烟直接导致肺癌,那谁还敢抽。问题是许多抽烟的人并没有得肺癌,所以吸烟与肺癌有直接的联系,基本上就被证伪了。当然了,因人而已吸烟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发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也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有8000人。这么高的死人数字,也怪吓人的。

凯瑟琳紧接着问我,如果有人不抽烟,那你推荐他们抽烟吗?老实说,我还真没想到她会这么问。我认为她8成是从美国商家那儿学的,这儿商家的售后服务,动不动就问你是否向亲戚,朋友,或者同事,推荐他们的服务或产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相当肯定,决不推荐和鼓励别人抽烟。这种事就跟做红娘似的, 你让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学会抽烟,他家人肯定不高兴。一旦他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也一定埋怨你,所以属于两头不讨好的事。

凯瑟琳继续她的下一个问题,那你想过戒烟吗?我曾经戒过。那是1987年结婚前,属于被动性的戒烟。自己对香烟有怀恋。加之,周围的烟友,见我好好的,怎么把烟给戒了,不理解,我也觉得有压力。戒烟3个月后,终于忍不住又抽上了。而且,比以前抽的更厉害,大有要把失去3个月抽烟的宝贵时间给夺回来。从此,再也不提戒烟的事。来美国后,由于抽烟环境的改变,我能够感受到抽烟的不自由以及人们对抽烟的反感。所以我自己也逐步养成习惯从不在家里抽烟,总是跑到车库或屋外去抽。工作上如有什么重要会议,我也会节制抽烟,尽量减少身上的烟味。或者抽烟后,嚼个口香糖什么的。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但相对还算习惯,习惯成自然。所以也从没有真正思考过戒烟的事。

前面提到, 在美国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允许在室内抽烟。其实在自己家里抽烟也可以。但绝大多数人一般都不在家里抽烟是因为天长日久,屋里的烟味,很难去掉。如果要卖房的话,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唯一可以自由享受室内抽烟的地方就是酒店的客房。自1999年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常在美国境内东跑西颠。定酒店总是要可以吸烟的房间。这是唯一可以在自己的室内空间里,躺在床上,一边享受抽烟,一边看电视,或一边喝茶/喝咖啡。自由自在,就别提有多么地爽了。当然了,也有感到不舒服的时候。那就是如果客房里以前的房客又吸烟,又吸毒(如吸可卡因,大麻等)的话,那烟味和毒品味整一块,常常让人有恶心,甚至窒息的感觉,尤其是晚上。所以,如果要了可以吸烟的房间,进屋时,也总要嗅一嗅检查一下是否有毒品味。如果有,赶紧要求换房间。后来发现,许多酒店的吸烟房总是有这种混合的气味。自己实在受不了。逐步逐步地就不再定可以吸烟的客房了。自己跑到外面抽,这样,我晚上也可以睡个安稳觉。现在许多高档酒店,如果在非吸烟房间吸烟,罚款可高达200美金。千万别不当真,如果发现抽烟,酒店直接把罚款记到信用卡上。


除了酒店客房外,在室内可以公开抽烟的地方还有餐馆,酒吧和机场候机楼。 我也见过公司大楼里设有吸烟室的。酒吧一般都允许抽烟。餐馆一般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如果我一个人就餐,总是选吸烟区。如果一帮人,就要看是否其他人也抽,决定是否去吸烟区或非吸烟区。有的地方,现在有通过地方法律,禁止在所管辖地区的所有餐馆内吸烟。有吸烟室的机场少得可怜,目前只记得亚特兰大机场有几个吸烟室。全美绝大多数机场没有吸烟室。通常在机场候机楼外面,设有指定的抽烟区域。有的机场酒吧让抽烟,但必须要消费。我为了抽烟,就曾在底特律机场化5美元买杯啤酒,找个地满足自己的烟瘾。2006年去沃尔玛在阿肯色州的总部,其中一座大楼里,有专供雇员和来宾抽烟的吸烟室。这也是我唯一在美国见到的知名公司有这样的设施。

美国各地禁止吸烟的法律五花八门。除了前面提到的小学和中学校区内,以及餐馆内以外,有的地方禁止在市政府,或郡政府,甚至州政府所属公园内吸烟。加州有一个市,甚至禁止在全市公共范围内吸烟。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要求满18岁以上的人才可以买烟。美国各级政府对香烟施加高额烟税。在亚特兰大,现在买包烟要化近5美金。前几年在芝加哥和费城出差,那里的香烟每包要差不多8块半美金。现在估计又涨价了。

在美国,这些年,逐步有企事业机构,对抽烟也制定了不少新规定。象在医院,一般都不许在院区内抽烟,我也知道有医院规定不雇用吸烟者。一般的公共卫生机构,象我知道的NSF,International,以前允许在楼外抽烟,从2007年起,整个机构园区内,包括在停车场自己车里,不许抽烟。如果要抽,必须开车到其他地方抽。我去过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瓶装厂,他们要求抽烟者必须到离大楼50码以外的地方去抽烟。对初犯者,警告,罚款。对屡犯者,开除。所以,在美国一般没人敢违反或挑战这些限制。

美国烟民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小,都快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相对于美国的烟民,中国的抽烟环境真是人间天堂。中国3亿烟民今天仍然可以在公共场所自由地抽烟。国家垄断着香烟这个行业,创造着巨额的税收,使国家不可能对禁烟制定更多的法律。美国烟民除了感受到有形的越来越严厉的禁烟法律和吸烟限制外,还承受到许多无形的压力,当然这不包括越来越昂贵的香烟价格。我是指许多反感抽烟的人和团体。我曾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由于烟味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抽完烟后,呼吸出气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烟味的刺激,甚至一两个小时后,衣服上的烟味都会很大。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表情,有些人会有很不友好的表情或表现。所以,我通常会观察四周,如果看到或感受到,我会挪一个地方,离远点。我开车时,总喜欢抽烟,尤其是开长途车,会一根接一根地抽。如果我两儿子在车里,他们就反对得厉害,常常催我赶快抽。有时,他们受不了烟味,把嘴捂的严严的。这也让我感到不舒服,只好草草收场,失去了抽烟的乐趣。

2007年,在我们公司,我有一次难忘的经历。那天,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在没有事前通知的情况下,召集全公司的烟民(大约10人)开会。这可是盘古开天地,在公司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她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告诉我马上到公司第一会议室开会。当我到会议室的时候,大家都已就坐,并都注视着我。这主任马上开会,说最近有客户反映,公司有雇员烟味太大。她觉得有必要开个会强调一下个人卫生(Personal hygiene)的问题。她还特地给大家买了漱口水,牙膏和牙刷。特别希望如果与客户会面,最好漱漱口,刷刷牙。我当时一听就是冲我来的,这歧视也太明显了。我回想了一下,也没有觉得最近与客户见面,有什么异常状态。当时我没吱声。散会后,想了想怎么把这事向老板和老板娘申述。过了两天,向老板和老板娘讲了这事的经过。再过了差不多一月,公司让这位主任走人。后来知道,这主任非常反感抽烟的人,但她那样做,拿我开刀,显然是太过了,也找错对象了。

虽然有不少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但自己都没有放弃过抽烟。有许多美国人向我推荐戒烟,我都基本持否定的态度。 市场上出售的戒烟糖、戒烟药、戒烟香水、戒烟嗽口水或含有尼古丁的口香糖等,我也从来没有打算试用一下。我曾有个老美老板,他建议我戒烟时,如果烟瘾上来了,就使劲喝白水,把肚子灌饱。他说他就是这么戒的。我一听,这哪成啊?灌一肚子水多难受啊。以前,我曾喝过三升生理盐水来降低血糖,我可知道灌一肚子水是什么滋味。也有医生和朋友警告抽烟影响健康。但由于自己没事,也没有见到周围认识的人有事,对自己抽烟的习惯听之任之,从来没有一点想要戒烟的意思。

但是,2005年我有了决定性的转变。记得那是在5月的时候,我们公司两雇员的家属,差不多60多岁,分别发现有肺癌。一个不到两星期,还正检查具体情况呢,就走了,见上帝去了。据说是给吓的,自己撑不住了。另一位,坚持了不到三月,也去见上帝了。这两人中有一人有吸烟历史。到8月的一天,看ABC(美国广播公司)的“今晚世界新闻”,报道其67岁的主播Peter Jennings因肺癌(有抽烟史),不幸去世。前几天还看他播报呢,怎么一下就人间蒸发了,说走就走了。这一下让我非常非常的震惊。也让我难以接受。因为我喜欢看他主播的新闻,也很佩服他。他是加拿大移民,他高中辍学,来美国闯荡变成了美国电视最突出的记者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晚间新闻,他是与在NBC的布罗考和CBS的丹拉瑟组成的“三巨头”新闻主播之一。

从那时起,真的感受到抽烟对我巨大的生命威胁,一下子产生了戒烟的念头。那年,还特地去照了片,检查了肺部是否太黑。发生在我身边的这些事,让我开始觉得并意识到,抽烟给身体的损害可能是日积月累的,而不是显山露水的。虽然抽烟不会100%导致病患,但吸烟肯定有害健康,要不烟盒上就不会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了。为了好玩,自己还根据万宝路淡型香烟标明的的尼古丁(0.8毫克/支)和焦油(11毫克/支)的含量,计算我近30年吸了多少尼古丁和焦油。如果平均每天15支烟,连续28年,尼古丁有123克,焦油吸了1700克。按我小儿子的说法,吸了这么多焦油,我的肺肯定是漆黑一片。尼古丁对成人的致死量是40-60毫克(0.5-1.0毫克/公斤),123克的尼古丁足以毒死2000人。从这个估算中看出,我也算重生两千回了。真是大难不死啊!

我开始信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道理。也渐渐地开始给戒烟找理由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外,省烟钱,冬天不用在外面顶着北风,冷嗖嗖的吸烟了。也不用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为了抽烟挨雨淋。但戒烟对我仍路途遥远,对如何戒烟还没有形成一个预案。烟还照常抽着。正是“不管烟龄长或短, 上贼船太易,下贼船太难”。

2007年下半年,自己一个人,有时间开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场。想来想去,身体的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基本确定了首先自己要健康地活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态,这一基本的方针。唯有健康才有美好未来。确立了继续坚持跑步,并尽快开始实施戒烟的路线。戒烟这事一定要破釜沉舟。首先要把自己戒烟的想法,有意识地开始向同行和同事们透露。这样做是旨在把自己逼上梁山,让自己没有退路,只有戒烟这一条路可走。同时通过谈论戒烟,也让大家给自己形成一个社会的压力,让大家监督。我喜欢这样做,是因为我喜欢挑战自己的个人毅力。想想看,抽了二十多年的烟,不下个大的决心,可能就会无功而返,一事无成。

自己定了一个实施方案。因为常常出差的缘故,决定出差时,不带烟,也不抽烟,看看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看能不能抵制烟的诱惑和呼唤。第一次出差没带烟是2007年10月去拉斯维加斯,记得烟瘾上来的时候,坐卧不安,心里发慌,浑身难受。也发现如果一个人单独呆时间长了或没什么事干,烟瘾就容易上来。晚饭后,是犯烟瘾的高发期。所以就尽量到公共场所去溜达,或沿着拉斯维加斯大道走步看夜景,甚至去玩会儿老虎机。三天出差总算坚持下来,没有抽烟。可一回到家,就不停地抽了好几支烟。后来11月,去菲律宾出差一星期。由于有好吃的,好玩的,加上事多,每晚回到酒店,倒下就睡。基本没怎么闲着,所以没怎么想抽烟的事。但回到美国后,短时间内又抽了不少,过足了烟瘾。

除了出差时不抽烟以外,平时也开始减少抽烟。以前每天差不多抽15支烟,现在决定每天最多抽10支。每天把要抽的10支烟先装在一个烟盒里,大致计划一下多久抽一支。这样按计划抽烟,发现还坚持得不错。有时上班的时候,就干脆不带烟。也能达到每天抽几支的水平。大约3个月以后,把抽烟进一步降低到5支,严格控制抽烟的时间。上班时,基本上做到了不抽烟,或顶多抽一到两支烟,晚上在家抽2-3支烟。当特别烦恼的时候,为了解脱,也会多抽几支。大约8个月后,基本上做到了不抽烟。为了纪念,就给自己挑了个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还未知的日子,作为告别戒烟的历史时刻。

后来有朋友提醒,戒烟后有人身患疾病。尤其是抽烟历史比较长的,象我这样抽了近30年烟的,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可能已离不开尼古丁的参与。换句话说,尼古丁的缺乏,可能导致身体某些机能的失调。从而引发病症。要我注意观察。鉴于此,我这些年一直坚持每年做身体检查,以防万一。

我有不少朋友,他们没打算戒烟,但严格控制烟量。他们有作家林介澜先生在《我的戒烟》一文中所提到的烟道:“吸时顺其性情,不随大流,不苟同时势,仅仅听内心的呼唤。放时顺其自然,不服药饵,不声声言戒,行所当行止其为止“。达到这种抽烟境界的,我认为是高人。

戒烟后,最大的感觉是,脑子里不在出现抽烟的念头。戒烟的关键是自己的认识,决心加恒心,做到了这些,戒烟也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改掉抽烟的习惯,是对自己毅力的严峻考验。我很高兴自己做到了。现在,我比较上瘾的事是到健身房锻炼。就跟有烟瘾似的,如果不按时运动,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在锻炼中,也感受到许多与抽烟不同的乐趣,也是其乐无穷。

陪伴我度过28年日日夜夜的香烟,你曾经是我最信赖的朋友。你与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向你告别,这篇短文是对你永远的纪念。

鲤鱼塘的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big-guy的评论:
也祝贺你。
big-guy 发表评论于
Congrates!
I quit skomkung too.
鲤鱼塘的鱼 发表评论于
谢谢光临!
焕华 发表评论于
恭喜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