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跳高名将郑凤荣(图)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俺打小就非常敬仰名人,现在依然,做梦都想。没想到天上掉馅饼,还真遇到了名人,她就是跳高名将郑凤荣。

这个巧遇还得从送老妈回国说起。
老妈在经过度日如年的 9 个月后,终于忍受不了加国的寂寞,坚决要求回国,由于太过突然,我俩的工作又没处理好,所以让老妈再坚持 2 个星期,然后再陪她回去。
但老妈说:这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地狱里,一天都呆不下去了。让我们买第三天的票。

没办法,只能到机场现找个人,抓谁是谁,帮忙照顾一下了。。。

我们早早来到机场,因为来的早,托运行李那儿还没什么人,只看到一个高高的个子,腰杆挺直、年龄似乎 60 左右的人也在那儿。

看她是一个人,我忙走上前搭讪,问人家是一个人吗。老太太说是。
我问:您能和我妈搭个伴吗,只是上飞机前这一段。

她问:你妈多大岁数?

我说: 60 多岁。

她说: 60 多岁,年龄不大吗,怎么还让人照顾,我都 70 多了。

我说:您可不像啊,我以为您只有 50 多岁呢,身体看起来也很好。

她说:不行了,腿都是毛病,年轻时是个运动员。

俺立马感兴趣起来,忙问:您是不是打篮球的呢?

她说:我叫郑凤荣,跳高的。

哎呀呀,这名字如雷贯耳,太知道了,俺上小学就知道。

哎呀呀,俺的名人瘾上来了。要是能未卜先知的话,早就把相机带来了,怎么也得合影留念呀。

俺这个名人情结到哪儿都改不了,忙说:您能给我签个名吗?

俺正要找出张白纸,让老人家给签个名。没想到她想的周到, 非常热情,从包里拿出个令我喜出望外的首日封来,签上了自己的名,递给我。

她闺女正好也在旁边,说以前是八一队的,我说:你也给我签一个吧。

人家拒绝了我的要求,说:如果我签上去,就不值钱了。

老人家非常热情,说:你们就放心回去吧,把老姐妹交给我就行了。咱们互相留个电话,到时候有事就打电话。

爽快、健谈,这正是我喜欢的。

我们一边走,一边唠起了家常,她问 LG :“你是儿子还是女婿呀,是女婿呀,我就喜欢女婿,女婿怎么看都感到喜欢。”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生活怎么样?有孩子了?男孩女孩?上几年级了?。。。。”

“我就喜欢有知识的人,有知识多好啊,(汗颜,被老人家划归为有知识的人一类了,有滥竽充数的感觉)。。。”

俺及 LG 均一一给予回答。。。

郑:我跟老姐妹到贵宾室休息,你们俩就回去吧。。。

郑:我这次是回国做手术,过两个月我还回来呢。

临别你们得跟妈妈拥抱一下,不能就这么走了。。。

在她的指挥下,俺和 LG 与妈妈拥抱道别。。。


看着走入休息室的妈妈,我们非常放心的回家了。
我们不会担心路途中的妈妈了。

在此感谢平易近人的老将郑凤荣。

200904纳兰


(1)首日封正面



(2)首日封背面




后记:

我是懒散之人,后并未打电话向老人家致谢,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谢意。


附录1:郑凤荣简介

郑凤荣(1937~)女子跳高运动员,山东省济南市人。身高1.70米。从小酷爱田径运动。

1953年郑凤荣代表山东队参加华东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跳高以1.38米获第二名,跳远以4.76米获冠军

1953年被选入国家田径集训队。

1954年全国十三城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郑凤荣以1.45米的成绩打破全国女子跳高纪录。在中央体育学院学习期间,郑凤荣的跳高成绩从1.48米提高到1.61米,成为中国第一个跳高运动健将。

1957年郑凤荣在柏林的一次国际田径比赛中,以1.72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跨入了世界女子跳高先进行列。这一年郑凤荣的跳高成绩不断得到提高,接连跳过1.73米和1.75米。

郑凤荣郑凤荣

1957年11月17日的北京田径比赛中,郑凤荣成功地跳过了1.77米,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M·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世界纪录。郑凤荣因而成为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也是中国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1936年以来亚洲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美联社当时惊呼:“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六亿中国人不会永远是落后选手了。”国内评论称郑凤荣是“宣布中国体育运动春天降临的一只燕子”。

1965年周恩来总理向郑凤荣亲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郑凤荣曾多次打破女子三项及五项全能的全国纪录。郑凤荣的跳高技术非常全面扎实,从助跑到起跳,技术衔接的好,过杆技术也很突出。郑凤荣采用的是剪式跳高技术。跳高最好成绩是1.78米,是1963年创造的。


附录2:郑凤荣的文章

“体育健儿为国争光,我当然高兴”
                                      ——郑凤荣

1992年7月,我正在外地出差,忽然传来邓妈妈逝世的噩耗。13日上午,我匆匆赶回北京,我要再见邓妈妈一面呀!我手捧一束清香淡雅浅黄色的鲜花来到西花厅。在这里,曾居住过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位伟人——周恩来和邓颖超。1976年1 月,周总理离开了我们,如今,邓妈妈又离我们而去。昔日的小客厅中央摆放着邓妈妈的遗像,低回的哀乐倾诉着人们不尽的哀思……我把手中那束鲜花恭敬地献在邓妈妈的遗像前,心里喊着。“邓妈妈!我来看您来了!”鼻子一酸,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件件往事涌上心头。

  我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运动员。多次有幸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也聆听过邓妈妈的教诲。1957年10月20日,敬爱的周总理专程到北京体院看我的跳高比赛,赛后送给我一束鲜花。他鼓励我向世界纪录冲击,还关心地对我说:“你一只脚不穿鞋,容易扎破脚!”这些感人的话语,使我受到巨大的鼓舞。11月17日,我以1.77米的成绩刷新了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世界纪录,首次在跳高世界纪录簿上写上中国人的名字。

  记得一次我参加邓妈妈会见来访的外国妇女代表团的活动。在外宾来之前,邓妈妈先来了。她笑容可掬地向我打招呼,与我聊起了家常。邓妈妈热烈祝贺我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为国争了光,一再说:“我真喜欢你们!”她还笑着说:“恩来年轻时也非常喜欢跳高呢!”又问我:“你多高啊?”“一米七十。”“噢,比恩来高一公分。”邓妈妈的亲密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转眼到了1990年,邓妈妈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已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了。我十分惦念邓妈妈。十年动乱中,我被扣上“修正主义苗子”的大帽子。1976年周总理去世,我也未能参加追悼会,内心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此时我想见见邓妈妈。1990年亚运会后,我举笔给邓妈妈写了一封信,倾诉了思念之情。不久,我即收到了邓妈妈给我写的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郑凤荣同志:

  你给我的信已收到。你对恩来同志的怀念之情和我的关心,我非常理解和感谢。

  我还记得你,对体育我还是关心的。十一届亚运会期间,我听广播或电视报道亚运会盛况时,同广大群众一样的兴奋,体育健儿为国争光,我当然高兴。

  这次亚运会开幕式上,你和几位老运动员作为护旗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为你们高兴和自豪。你们曾为祖国争光,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它已载入〔历史的〕史册上了。

  你经过艰苦、勤奋的练习,取得了世界纪录。三十多年过去了,知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和困难,你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你已是中年人了,经过锻炼,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还得继续充满信心,拿出你创纪录的拼搏精神来对待,我相信你会这样做的。

  十一月十七日是你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封信给你作为纪念的礼物。最后祝你工作顺利!

  紧紧握手!

  邓颖超

  1990年11月17日

  就在这一年的11月17日——我以1.77米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33周年的时候,邓妈妈邀请我和舞蹈家赵青、京剧表演艺术家杨秋玲去西花厅作客。当我们迈进西花厅时,看见邓妈妈已在厅中迎候我们了,我抢前一步喊了一声:“邓妈妈!”她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你叫郑凤荣,一米七十七。”然后紧紧握住我的手,拥抱我,亲我的两颊。邓妈妈又与赵青、杨秋玲握手。落座后,邓妈妈还关切地询问了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一再叮嘱要让运动员吃好、住好,并鼓励我继续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当邓妈妈听说我的丈夫段其炎(北京田径队教练)正住院动手术时,便嘱人拿来一个沙田柚,让我带给他,让他好好养病。

  我环顾四周简朴的陈设,说想送邓妈妈一件毛衣。邓妈妈的秘书连忙阻止说:“邓妈妈有毛衣,只是短了些,能接上一截就好了。”后来,我将那件50年代出厂的旧毛衣拿到羊绒衫厂,工人们见了很受感动,硬是织了一件新毛衣,邓妈妈坚持付了钱才收下。尽管这是些普通的小事,但也体现了邓妈妈不平凡的思想品格,为后辈人如何为人处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谁能想到,那次作客,竟成了我与邓妈妈的永诀。我还记得,那天我们告别时,我说:“今天您的接见,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邓妈妈说:“不能这么说,不是什么接见,是请你们到我们家里来看我。”我说:“我们真不想走。”邓妈妈说:“我们的心是连着的,我们的心是不会分开的。”我们要她老人家保重身体,祝愿她健康长寿。老人家执意要送我们到门口,被我们和大夫拉住。邓妈妈这才与我们一一握手告别,站在门里目送我们离去。

  邓妈妈和我们永别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和她老人家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忆邓大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