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树之恋》的黑幕:这是张艺谋拍的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耐着性子看完山楂树,两个字:失望!

我不谈电影情节是否真实,那也许是小说不好;我不谈电影是否“最纯洁”,因为我这已婚老头儿早“不纯洁”了,我也不谈这“生死恋”是否感人,因为我没心没肺感情麻木了,只就一部电影的拍摄方法来看,我想说,《山楂》亵渎了电影!

我不懂什么诸如蒙太奇之类的专业术语,只看一样东西:电影字幕。

电影,之所以称其为电影,是要把剧本上的文字语言转换为电影语言,也就是用画面把情节呈现给观众,而山楂树呢?

请看这一幕幕“黑幕”加一长串的文字,还要来段洋文,和国际接轨吗?我以为,电影字幕的功能只是表述无法用画面呈现的时间地点这样的历史背景,如一队日本鬼子开炮,字幕打出“ 1937 年 7 月 7 日”。这里,其实只要直接在电影画面上打出“上世纪 70 年代初”就可以了,接下来生产队长手里的“欢迎市八中教育革命实践小组”的字牌就说明一切了。这黑森森的屏幕叫人压抑,更打断了故事的情节发展。

张大师,您难道没有办法拍一段戏,来表现静秋无意中听说老三有对象后的惊讶,失望和悲伤的表情吗?这样一段极具戏剧性的画面就让你用这黑呼呼的银幕给忽悠了?这种拍摄手法是您的原创还是您在北影课堂里学到的呀?

同样,老三是如何争取加班的?如何连续工作的,这难道也不能用电影语言来表达?你干脆把《山楂树之恋》小说一行行打在这黑幕上让观众来电影院集体读小说算了!

这个情节你也没办法拍出来了是不是?那恋爱中的静秋为什么没有跟他再联系呢?很多这样的情节你都没有交代清楚啊!

静秋是如何听说老三住院的,当时她的感受如何?有什么反应?这部也是一个很戏剧化的冲突和小高潮?我实在不想再看到这黑银幕了!

终于,终于“乌云”散了,没有黑银幕了,不过文字又出现了,虽然伴随着山楂树。

看这文字,我在想象,人到中年的静秋,带着女儿(长得和年轻时的静秋一模一样),来到这山楂树下(为什么要让它沉到水底下?这样改编原著更有意义吗?)女儿问:“孙叔叔呢?”静秋答“他长眠在这山楂树下。”此时响起老三的画外音:“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特写推向山楂树,那一缕缕白色的山楂花霎时变得一片鲜红,鲜红的山楂花映满真个银幕。

可惜,那山楂花是白色的,白花的特写之后,又是这让我反胃的黑幕!

我崇敬的张大师啊,这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话还要你用白字放在这一片漆黑之上吗?别了,大师,您该下课了。

******

另外,这部电影是一个“哑巴”电影——缺乏主体音乐的哑巴电影,虽然片尾的主题曲还不错。可是在前面的几处感人之处都缺少足够的音乐烘托,比如两场河边相送, 背景音乐象蚊子叫,最后旋律还没结束就被咔嚓了。尤其是老三为静秋包脚一场,伴随着母亲敲打信封的撞击声,我真想大叫一声:“ MUSIC !”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都给对话打字幕了,实在多此一举,观众都是聋子?那些英文翻译很少能找到一句地道的。必须指出的是,该片的片名是《山楂树之恋》,英文翻译为“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可是第二个画面紧接着说:根据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英文《山楂树之恋》又成了“ Hawthorn Tree Forever ”。究竟是同一部小说吗?要翻译,咱不苛求“雅”,“信”和“达”总不能少吧?张大师不懂英文?那他的团队呢?那个男主角不是海龟吗?

我真怀疑这山楂树是不是张艺谋拍的,如果是,那只能说:张郎才尽山楂树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