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浅较中美教育模式

朗朗中文—打造最好的海外少儿中文学习课程。 学生喜欢的好课程 老师选择的好服务 家长认可的好效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张志军 Oxford初、高中中文教师

 

对美国的感觉一直停留在以前人们的只言片语中,而现在一切都在眼前变成了现实。这段时间以来,感受到许多视觉以及文化上的冲击,最显著的就是在美国K-12课堂上。通过三周的夏令营中文教学活动,我们真正接触到了美国中小学生,初步了解了美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该怎样和他们打交道,教学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和国内教学最大的区别是美国教师不死板地遵循教科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任课老师自己制定和设计,这样的教学计划灵活性和实用性很强,但对于我们新任的老师来说是最大的挑战。首先,需要选定一个主题,然后设定教学目标和编写教案,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写得很详细。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型教育模式(Teacher-centered)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引导型教育模式(Student-centered)。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所以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框架下,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地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来服务教学,例如准备教学材料、动手制作教具来吸引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此外,如果你是一位穿梭于不同班级的兼课教师(Travelling teacher) ,要到固定班级的教师 (Classroom teacher) 的课室上课,就一定要得到他或她的教学支持,因此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也会显得非常重要。

以往在国内,我们适应了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主讲、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学生很有耐心地洗耳恭听的情况。而美国的课堂深受本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有限的,他们很难长时间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教师“布道”。这一点在美国小学生中尤其明显,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小学课堂一节只有三十分钟的原因。中国的教学模式在美国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性不大,就拿教授“男孩”和“女孩”的概念而言,在我们传统型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会先把中文写在黑板上,然后给出解释什么是“男孩”、什么是“女孩”,再带着学生反复朗读。中国学生是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因为这样的朗读只要张开嘴就可以得来,是不需要动脑的。但如果让美国小学生长时间地跟读会很快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会直截了当告诉教师这节课很乏味(boring)。这种课堂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以入乡随俗、以学生为中心,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利用游戏来实践语言的输入(input)及输出 (output),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美国孩子是玩游戏长大的,教学活动中穿插游戏还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夏令营的教学过中,我教过“ 星期”的概念,教学对象是五、六岁的美国小朋友,教学目标是会表达“今天星期几…”。首先复习中文一到十的表达法,再讲解“星期”的概念,然后通过讲小故事的方式用卡片给学生分别展示星期一到星期天。简单的带读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贴有“星期”的跳棋拿出来让大家玩跳棋游戏。听说要玩游戏,小朋友们都很开心,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地听游戏的规则。我让已经懂了的小朋友把规则示范给有问题的小朋友看,如果大家都不懂,那老师就会边讲边示范,这样收到的效果是即使用中文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他们还是能够理解。做游戏最主要的目标是要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跳棋的过程中学生每走到一个目的地,他就必须要说出他所达到的目的地上面标注出来的“今天星期几…”的句子我们还使用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来练习同一句式,比如改编了的“老狼老狼,今天星期几…”等等,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又通过使用BINGO的游戏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较中美教育模式不是要一味地指责中国教育模式或称赞美国的教育模式,每一种教育模式的成形都有它自己的特定情况,并且在成形后都会产生出它的闪光点和不足点。中国教育模式的长处之一是学生能够真正从老师那里汲取到营养;而在美国的课堂中,教师则通常起着一个导向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兼用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就会又令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又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