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稍息一下,你悠着点别呛着了。” 小妖精逮住我歇口气的机会,忙说:“我同意你关于人的欲望是很复杂的,每个阶段的欲望都会不同的论断,用马洛斯的需求论做基础也无大碍,但是仔细想一想,像你这样把各种欲望一一解剖出来,一刀切地分成看起来互不相联的五大类也不太妥当啊,其实各种欲望之间是错综交集的。”
“你说得不错。” 我说:“就像很多人在追求爱情的时候,在潜意识中更多的是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而追求自我实现的成功,其动力有可能是来自被尊重的欲望,甚至是为了满足更多的物质欲望。对动物层次的需求不足产生的恐惧也许会纠缠人的一生,使人在追求社会层次的欲望过程永远带上了功利的性质。这是很常见的,也是求生的本能使然。
再粗略一点分类的话,可以说属于动物层次的欲望是物质性的,而与社会性相关的欲望是精神性的。欲望的强度是双利刃:强烈的欲望可以刺激创造力,加速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永不满足的欲望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比如一个人对物质追求的强烈欲望可能使之更有创造性地积极工作,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其自私地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又回到了最初的一个论题:追求个人幸福是否会跟道德冲突?小妖精你是毫不犹豫地肯定了,但是我仔细想起来,现实中有很多追求个人幸福而不违反道德的实例呀,所以我认为不能一口断定追求个人幸福就没有道德。”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论断并没有错。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道德所谋求的是一种平衡状态,或者说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在不幸福的状态中的人想追求幸福,唯一的手段是破坏目前的和谐。所以追求幸福和拥有道德常常是矛盾的。比如说按照道德的准则,夫妇应该尽力维护婚姻的稳定和谐,而如果两个婚内的人不幸福,为了要追求个人的幸福就必须离婚,这就打破了原先的和谐状态,跟道德准则不一致。” 小妖精说。
“但是很多不幸的婚姻本来就不和谐,维持表面的平稳才是真正不道德的。这时候,如果其中不幸的一方能勇敢地走出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时候就不能再说其行为是不道德的。还有另外的情况,就是本来也没有不幸福,只不过是主动地去追求另一种幸福,比如年轻人去追求爱情的幸福,怎么会跟道德有冲突呢?” 我说。
“当然,所有的理论都不可避免地有不完善之处,即使是康德理论也不例外。但是毫无疑问地,康德给每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的人,在开始行动之前敲起了警钟,让他们警醒一下,那么做的话,绝大多数的时候,是会跟道德有冲突的。” 小妖精辩不过我,便把康德抬出来挡驾。
“你还不如直接说:和谐不一定好,所以道德不一定有价值呢。” 我笑了。我觉得我比他聪明。所以又兴致勃勃地说:“我认为,只要追求个人幸福的欲望不与其他人的需求相冲突,那么这个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就不会跟道德相冲突,所以就不能说这个追求个人幸福的人没有道德了,难道不是吗?”
“好吧!既然你认为你比康德还聪明,那就你说了算吧!” 小妖精嘲笑我说。“问题就在于:追求个人幸福的欲望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会与他人的需求相冲突的。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在个人幸福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了。如果你要把道德的价值都否定了,那么我,不,我看就连康德也无话可说了。”
“道德是人定的,当然会有不合时宜和没有价值的时候,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更是违反人性。很多伟大的作品就是反映了道德和追求幸福的冲突才成其为伟大。比如红楼梦,红字,红与黑。。。” 我不知怎么地被红色缠住了,眼前顿时红彤彤一片。
小妖精无话可说,我估计他已经快晕倒过去了。我便继续自言自语。
其实,我在思考欲望的层次的过程中,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研究癌症治疗一辈子的名医退休后发现自己得了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他拒绝用药继续治疗,说是那些药太贵了,而且也只能延挨时日而已,不如将药费捐给癌症研究所。他用余下的时间写了一本书,名叫“不要让自己成为癌细胞” ,作为遗产留给他的两个孩子。书中说癌细胞是靠吸取其他细胞的养分使自己无比壮大的,在显微镜之下无比狰狞丑陋。正常细胞都是均匀和谐的,只有癌细胞张牙舞爪看起来非常可怕。结果伤害了自己的载体,与载体一起走向灭亡。他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让私欲无限膨胀,否则就变成人类中的癌细胞。
爱的本质就在于:能够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牺牲个人的某些私欲,其实也只有爱才能做到这样,因为人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乃是出乎本能,只有爱才能战胜本能,因此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伟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