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旧上海的十大红颜沉香(组图)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美女明星云集,让这个城市如此香芬。美人骨头轻不过三两,如花的面孔也终会凋零,化身成泥,但泥土中的芳香在耐住严寒后,总会在每年春归大地时,袅娜成无处不在的风景。上海美人就是这样一处风景,几十年过去了,风景虽已被历史风干,但倚风景而立的依旧是那些鲜活的面孔,还有各自精彩的传奇。 

  在上海女人所有的传奇里面,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历史中最华丽的一幕光影,最浓郁的一段沉香,几十年过去了,曾经风靡上海滩的红颜们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还是一种风情,一个别致。闻香识女人,有关上海的诸多往事中,总少不了那些红颜的影子。她们躲在岁月红尘的深处,眼波流转,巧笑倩兮,与许多年前旧上海鲜活的景象毫无二致。

  龚秋霞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红的影歌明星,她的歌喉甜润婉转,有"银嗓子"的美誉。当时的"金嗓子"是周璇,她俩名列“上海十大歌星”的前两位,并率先在电影中自演自唱,开创了影歌风气的先河。龚秋霞演技出众,在银幕上塑造过多种类型的女性,尤以扮演贤妻良母着称。她一生拍摄过90多部影片,是位卓有成就的著名影歌明星。

  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 属上海市)人。十二岁参加上海梅花 歌舞团。

  1936年从影,在文化影片公 司摄制的《父母子女》中扮演角色。 

  1937 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员。因在影片《压岁钱》中的表演而知名。后主演影片《古塔奇案》,在其中主唱 的插曲《秋水伊人》,曾流行一时。 因其能歌善舞,后成为影歌双栖演员 。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民光、新华、 国华等影片公司主演《歌儿救母记》 、《歌声泪痕》等影片。

  1942年后在 中联、华影拍摄影片。1946年赴香港 ,加入大中华影片公司。

  1949年后在 长城、凤凰等影片公司拍摄近六十部 影片,多扮演贤妻良母类型的角色, 主要有《花街》、《儿女经》、《寸 草心》、《中秋月》、《豆蔻年华》 、《雷雨》、《三笑》等。




  秦怡1922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就对文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的时候,秦怡就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不久她离开自己封建的家庭,参加“中万”剧团。 

  1938 年,秦怡来到重庆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在此期间,演过话剧《中国万岁》、《正在想》和电影《保家乡》、《好丈夫》。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长时间的话剧舞台实践中,秦怡的演技不断进步,在话剧《草木皆兵》、《离离草》、《桃花扇》、《戏剧春秋》、《结婚进行曲》等都有出色的表演,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当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1947年秦怡在上海走上了大银幕,参加了电影《忠义之家》、《母亲》、《无名氏》等片的拍摄。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 

  解放后,秦怡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时的她演技成熟而自然,在影片《农家乐》、《马兰花开》、《女篮五号》、《青春之歌》以及《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在《女篮五号》中,秦怡扮演的林洁,是一位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的蓝球运动员,秦怡以深沉细腻的表演,展示了人物内心及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在《青春之歌》中,她的表演含蓄而凝重,揭示了女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秦怡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女电影演员之一。 

  80年代,秦怡主演了《海外赤子》、《雷雨》、《梦非梦》等影片,还主演了多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响的表演技巧,和她那具有东方女性魅力的风韵。 

  2000 年5月21日,中国特奥世纪行上海慈善晚会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举行,国际著名影星阿诺.施瓦辛格以国际特奥会慈善大使的身份光临。当晚会的慈善拍卖和捐款活动开始时,施瓦辛格除了向中国特奥会捐献了15万美元,又用25000美元通过拍卖买走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的儿子金捷的《衡山公园写生》画。

  在会场,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秦怡是我崇拜的中国影星,同时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弱智的儿子,她做得太多太多!”没错,秦怡为了金捷确实付出了太多。金捷患有精神分裂症,尽管医生告知,金捷的病很难再恢复,秦怡却从没有绝望。

  儿子病后,什么事都不知道做。她除了按时给金捷吃药外,还要给他洗头、洗澡、换衣。直到如今依旧如此。金捷从小十分喜爱绘画,秦怡请来绘画老师教他画画。金捷喜欢妈妈与他一起画画。每当妈妈与他一起去公园写生,他就像过节似的喜笑颜开。施瓦辛格买走的《衡山公园写生》就是他与秦怡一起在公园画的。这两幅画很多人评价说:一样的景,妈妈的画没有儿子的棒。秦怡画得规矩有层次,金捷画得洒脱活泼。难怪施瓦辛格要说金捷的画:“这是一个奇迹!” 

  正如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说的:“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这就是秦怡,一位出色的母亲,更是中国影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


  黎莉莉,1915年生于北平。原名钱蓁蓁。其父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安徽桐城人。她从小当过丫头,做过养女,学过京戏,进过孤儿院,童年生活极为不幸。1926年,在影片《燕山侠隐》中第一次扮演角色。

  1927 年,她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辉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此团后改名为明月歌舞团。她随团曾到过南洋一带演出,由于她表演出色,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黎锦辉也十分喜爱她,认她为干女儿,改姓黎。1931年,黎莉莉随团转入联华影业公司,后歌舞团又更名为联华歌舞班,1932年解散。她进入联华影业公司成为基本演员。

  1932年,她主演了孙瑜导演的《火山情血》,同年还与王人美合演了《芭蕉叶上诗》,1933年她主演了《天明》,参加了《小玩意》的拍摄。后来孙瑜专为她写了几个剧本,由她主演,如《体育皇后》和《大路》,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以活泼、健康、富有时代性的形象征服了观众,被公认为典型的“甜姐”,颇受当时学生及青年人的欢迎。1935年至1937年,她在“联华”主演了《狼山喋血记》、《人海遗珠》等八部影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与高占非合演了《热血忠魂》后,便和该厂当时的技术科长罗静子结婚,1939年,她由重庆去了香港,参加了香港大地影业公司由蔡楚生导演的《孤岛天堂》的拍摄,这部影片公映后,极为轰动。

  1940 年,她回到重庆,在“中制”主演了《塞上风云》,她在片中的表演获得好评,1946年,她到美国,在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学习表演,到纽约学习语言和声乐,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暑期班进修化妆,还到好莱坞观摩实习过,1947年回国。解放后,她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加了《智取华山》的拍摄,1955年她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后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系教授。

  《小玩意》中的珠儿,《大路》中的茉莉,《狼山喋血记》中的小玉,还有《体育皇后》,在那些畅快淋漓的讲述背后,敢爱敢恨又不失娇艶之美的女性,就安静地生活在北京南城的一角,安享晚年和独属于她的如烟往事。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女,名均荤,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

  民国26年(1937年),其全家为了避战乱而到上海。韦君荦最初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

  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

  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 时跳楼自杀。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湖南浏阳人,生于长沙。(1914--1987年4月12日)。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辉创办的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辉亲自为她改名为王人美,将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辈,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

  在美美女校学习歌舞期间,王人美就跟着黎锦辉学习歌舞。她学得快,嗓子亮,又能识谱,黎锦辉总是要她先试唱,然后让她当“小先生”教其他人后来,王人美果然没辜负期望,成了上海早期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同年王人美到上海加入中华歌舞团。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演员。1935年入电通影片公司。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人美拒绝为日寇拍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参与了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抗战期间她主要从事话剧活动。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先参加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后进昆仑影片公司。解放后她返回上海,在长江电影公司拍片,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曾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1951年她主演的影片《两家春》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年优秀影片。 

  王人美,一个在当时以“野猫”之名而享誉影坛的明星。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堪称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传唱不息;她和旧上海红极一时的影帝金焰的婚恋至今扑逆迷离。而在晚年她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却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王人美,一个知性红颜的传奇人生。 

  在电影《渔光曲》中,“小猫”王人美在波光万顷的海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已成为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那片明亮的香云,伴随着她在影片中演唱的主题歌,持续飘香了七十余年而不衰。《渔光曲》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渔光曲》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红颜王人美,她由此遗留下来的沉香离民间最近,离我们心情最近。 

  属于上个世纪的那段美丽肯定是不能延续到现在,多年之后,世界没有轮回,只是远远地还能看见那么一点熟悉的影子,嗅到一些熟悉的味道罢了。而属于老上海的王人美,就是一那一朵花,虽有盛开的灿烂,也有凋落的凄凉。但无论如何,每走一步,都带起风,随风起舞。


  潘玉良,(1895—1977),原名杨秀清,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

  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

  1921 年毕业后,又考取安徽省公费津贴留法的资格,成为里昂中法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但她到法国1个月后,就投考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成为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油画班的插班生,与徐悲鸿同学。1925年她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得以到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

  1926 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女性画家限于客观条件,要成功往往比男性困难,必须付出许多牺牲,才能成就事业,潘玉良即是这样的例子。潘玉良,画家、雕塑家。毕业于巴黎及罗马美术专门学校,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

  1929年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又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1977年,这位旅居法国的一代画家逝世于巴黎。


  周璇出生在苏州一户姓苏的人家,学名苏璞,小名义官。苏璞三岁时,被舅父拐卖到常州金坛县一带,后来被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改名为王小红。不久,养母改嫁给上海一名姓张的工人,就将小红送给了住在北京东路的一户周姓人家,这样,小红又换了姓,叫周小红。

  周小红长至七八岁时,周家家境日益贫困。根据周璇自己的回忆:"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那个被鸦片熏黑了肚肠的养父竟丧心病狂要把我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我一场更大的灾难……那时,日子越来越苦,往往饿着肚子呆呆地坐着,口水直往肚里咽……"

  她在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 她常常独自在家,以唱歌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哀愁。周璇成年后,内心的阴影也许就来自于苍凉的童年。童年的苦难深深烙在她的心间,使她的性格变得抑郁、内向、多愁善感。 

  周璇在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出走》的文章中写道:"6岁以前我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周璇的出生和来历,正如她自己所预言,似乎已经不可能被揭开真相了。她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寻找自己的父母,随着她后来的出名,她的寻亲也被许多人当作了生财之道。

  1932年,12岁的她经人介绍加入黎锦辉创办的明月歌舞团习艺。周璇和伙伴们在舞台上演出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在终场时,高唱主题曲《民族之光》,黎锦辉笑着鼓励她:"小红,你这一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唱得真好,是你进剧社以来唱得最好的一句。你正好姓周,以后就改名叫周璇吧!"叫"小红"的女孩子因为被肯定而有了一个后来被人们所熟悉的名字--周璇。此后,在演艺圈里人们常常喊她"璇子"。

  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饰演女主角小红,并在影片中主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银幕偶像。主要作品还有《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艶史》、《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忆江南》、《夜店》等。

  在一个明星不断涌现又不断被遗忘的时代,离开这个世界已近半个世纪的周璇居然一直没有被遗忘,人们无法忘怀她在银幕上无邪而甜美的面孔,还有她天籁般的歌声。 她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

  在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拍摄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为早期娱乐界的一颗耀眼之星。她的代表作《马路天使》、《忆江南》等片更是享誉海内外,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马路天使》在20世纪曾被评为"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之一,周璇本人则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她最适宜扮演的角色是那种天真未泯的小姑娘。看过《马路天使》的观众谁能忘记小红俏皮的笑容和受委屈发脾气时的伤心模样。古装片盛行的当儿,她披上了古典的衣饰,更显露了她的东方美。《孟姜女》、《李三娘》和《董小宛》赚得了多少人的同情之泪?她顽皮的表情、甜美的笑容,中国电影界似乎还无第二人可比。而周璇的歌声至今仍在各色场合流淌着,与今天的时尚依旧显得那么合拍,有一种老贵族般的华丽气息透过歌声流泻出来。


  蝴蝶,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因其父曾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她从小便随家人各处奔波,16岁时迁家上海。

  1924年,受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事业的吸引,投考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训练班结束后,在处女作《战功》中初上银幕,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1924—1927年,相继在“天一”、“友联”等公司主演了《秋扇怨》、《梁祝痛史》等20余部古装片。她面貌甜美, 身材挺秀,气质端庄,仪态大方,再加上聪明灵巧、勤奋好学,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了。

  1928 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该公司的郑正秋、张石川赏识她的条件和才华,认准她是一名颇具号召力的演员。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影片,甚至请人专为她写作剧本,使她很快步人其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她主演了轰动一时的《火烧红莲寺》(3一17集),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她也红遍各地,受到更多观众的瞩目。

  她还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与阮玲玉合演了《白云塔》,还主演了影响较大的《空谷 兰》、《啼笑姻缘》等片随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胡蝶又相继主演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狂流》、朋旨粉市场》、《盐潮》、《姊妹花》等片。其中,《姊妹花》堪称其电影表演代表作。她以娴熟的演技将两个经历、 性格完全不同的双胞胎姊妹演得各具光彩,影片出映后,连映两月不衰,盛况空前。

  1935年,应邀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行携《姊妹花》、《渔光 曲》等片赴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节,后又赴德、法、英,意等国考察,扩大了中国电影在欧洲等地的影响。之后,相继主演 了《夜来香》、《劫后桃花》、《兄弟行》、《女权》、《永远的微笑》等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明星”公司毁于战火,她辗转香港、重庆等地。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主演了《春之梦》、《某夫人》、《锦 绣天堂》等片后息影,随夫经商。

  1959年复出。为邵氏公司主演《街童》、《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后门》等片。因《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 佳女主角奖。1967年拍完《塔里的女人》一片后息影。1975年移居加拿大,后病逝于温哥华。


  张爱玲,本名张瑛,笔名梁京,海派作家,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煐。张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着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张爱玲也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过宋淇介绍给夏志清先生,肯定张爱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誉国际。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是宋淇夫妇,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 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又非常自然,显示出她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功力。

  《野草闲花》(1930年)——一个直面人生而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拒绝包办婚姻的音乐学院毕业生,爱上一位从灾区流落上海的卖花女,并把她培养成歌唱家,两人一起勇敢承担生活的风雨。

  《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通过一个男青年和三个女青年对生活道路的不同选择,寄寓了时代环境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现实思考,构成了沉沦或新生的时代特征。刻片上演后引起轰动,被誉为“新兴电影运动”的“第一只报春之燕”。

  《神女》(1934年)——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位身处都市最低层的下等妓女的生活遭遇。年轻女性阮嫂在环境逼迫下靠出卖肉体养活孩子。某晚,为躲避警察追捕而误入流氓章老大住处,从此被章老大霸占。她把孩子送进学校,然而孩子的身份却又为校董们所不容,她正打算与孩子一起离开,却又发现章老大把她的血泪钱全部偷去赌博,绝望中她赶到赌场用洒瓶砸死章老大,她自己却被关进了监狱。正如编导吴永刚所指出的: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影片的矛盾头正是指向那些依附这个病态社会的吸血鬼。而在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中,发掘出弱者身上所潜藏的美质与反抗意识。

  《神女》的风格属于“冷隽型”的美学观。而阮玲玉“清丽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绎,使得影片在不可能凭藉对话(因当时是默片时代),而又极少使用字幕的情况下,却以自然质朴而又蕴涵深刻体验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细腻、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人物思想的跃动和灵魂的震颤,从而使刻片成为默片时代的经典作品,代表着默片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阮玲玉一生中拍摄的29部影片均为默片,直到最后一部《新女性》才开始在伴奏音乐之外配有若干插曲,从而成为无声片向有声的过渡的尝试。可惜阮玲玉不久竟在“人言可畏”的巨大压力下蕞尔辞世,这是中国电影艺坛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杂家 发表评论于
潘玉良的照片不对,她是一张长脸,根本谈不上沉香二字,甚至可以说得上有点丑(很像一个男人),她和张大千在巴黎有很多合照,但单人的明星相可能难找,因为没有人会把她看成明星。
麻辣搁笔 发表评论于
什么乱七八糟的,真货有一两个,假货倒掺杂了这么多!
Timberwolf 发表评论于
列了张爱玲不列苏青说不过去。
就当年影响说,苏青不在张爱玲之下,故时称“苏张”。
淡淡郁金香 发表评论于
一直最爱周璇,现在再看阮玲玉很有韵味
横塘雨眠 发表评论于
有几张照片搞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