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美国高中写作文,把我下乡三年然后考上北大的一段经历选做主题,向我提出了满满一页纸的问题。我觉得一个在美国生美国长的90后,居然肯去了解母亲在文革期间的一段经历,实属难得。而且这些问题对当年的百万知青来说,是对往事难忘的回忆。于是一时心血来潮在文学城建了个博客,把儿子的问题帖了上去。两三天后在忙得已经忘了此事的时候,一个朋友说在文学城看见这篇博文,觉得像是我写的,并说文章列在48小时最受欢迎的文章第10位。得空后上网瞄了几眼,48小时过后,文章不见了,但发现博客竟然还一直排在本周最受欢迎博客的第20位左右。这下好像欲罢不能了,因为看看前面的博客,里面多有上百篇文章,仅以一篇帖子呆在这个位置,似乎对不起点击的读者。但对于一个在化学实验室干了20多年的理科学者来说,写文实在不是我的强项,只好勉为其难试一试吧。
儿子的问题确实是打开了尘封的记忆的大门。在回答他的问题的时候,历历往事浮上心头。拜读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时最喜欢书标题,是的,有时往事并不如烟。有些往事,是终生难忘的记忆,是人生道路的转折,是一生遵循的准则。
儿子的问题让我忆起童年。想起童年,第一个想起的是外祖父,北京人叫姥爷。对我来说,后面这个称呼更亲切一些。我从一出生就住在姥姥家,一直住到7岁上小学。作为孙辈在膝前的第一人,自然得到了比其他表姐和表弟表妹们更多的宠爱。由于父母都在科研单位工作,很忙,我小时候的周末多是和姥爷姥姥一起度过的,逛北海游颐和园,在政协礼堂看演出,去新侨饭店吃西餐,还有去北戴河避暑,都是一辈子的美好记忆。但关于姥爷我最想说的是姥爷的一句让我一直遵循的教诲。姥爷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为官,后任历届全国政协委员,也算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爱国人士。数年前意外的在李敖的回忆录中看到对姥爷的几句充满赞誉的描写,在李敖那只尖刻犀利的笔下能得此记录,也从侧面见证了姥爷的为人。从小直至上研究生,得姥爷无数言传身教,但有一段谈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十几岁时,姥爷对我和我的大表弟(他的长孙)说,“你们今后做人要学吃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们都冰雪聪明,什么事一看就明白,不会吃亏。所以在与人与朋友相处中要学吃亏,这样才能与别人很好相处。”这么多年,姥爷的这一教导一直记在心上。大家经常感叹你的朋友怎么那么多呀,这大概真要感谢姥爷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