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叶城牵扯出的一段情感



6月24日,我们的汽车穿过一个名叫阿克贝希姆的村子,不远处竖立着一块长方形的白漆牌,正面是一个蓝色图案,背面是简介。白漆牌后面有一片隆起的平缓土丘。这就是碎叶城遗址。走进去后,才发现隆起部分是土城墙。城墙里面起伏不平,突起部分长满骆驼刺,低矮处长着野草。我们站在土堆上四处张望,兴奋地走来走去。碎叶,一个夹在唐朝书籍的名字,远离我们的国土,却承载着我们很浓的情感。

玄奘翻越天山,走过伊塞克湖,顺着楚河向西走去。根据高昌王的嘱托,玄奘来到碎叶城寻求西突厥王的帮助。慧立在《大慈恩三藏法师传》中描述了玄奘在碎叶城拜会西突厥王叶护可汗的情形。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大清池(今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今碎叶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突厥汗国在公元 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后,碎叶城成了西突厥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并逐渐发展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集散中心,由此向西延伸到阿拉伯海和地中海等。

学者们对碎叶城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直到 1982年在阿克别希姆(Ak-Beshim)遗址出土了一块汉文碑铭,才证实那片遗址就是碎叶城。一位农民在那里发现了一块红色花岗岩质的汉文石碑残件。石碑残件系佛像或菩萨像基座,上部残缺严重,经缜密辨识考证,碑铭所记事为时任安西副都护兼碎叶镇守使的杜怀宝,为其亡母造一佛二菩萨像,并题铭记述此事。这一发现搞清了碎叶镇的具体位置。碎叶是唐朝安西都护府最西边的城镇。它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

在来到碎叶城之前,我曾经在伊斯兰堡求教过著名学者达尼教授。达尼教授说,“碎叶城兴起于公元 7世纪初,城堡是由泥砖垒砌,内城建筑已经倒塌。佛教遗址位于城外西南约一百米处。”根据达尼教授的提示,我拨开野草和长满蒺藜的藤蔓,来到了那片土丘,上面长满了荒草,寺庙遗址清晰可见。根据我收集的考古发掘报告,我知道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寺院。围墙由泥土夯筑而成,长八十米,宽二十五米。寺院大门朝东,寺院门道两侧有僧房。院内高台上有一座佛殿,院内两侧修筑有带立柱的通廊。佛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和弥勒佛像。在立柱和柱头上有莲花纹浮雕,墙壁上有植物花纹和几何图纹。这座寺庙大约于8世纪下半叶毁于大火。

在碎叶城的东南角,也有一个泥土建筑群。我们可以看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建筑遗址,部分遗址的土壁上压盖着塑料布,显示这里进行过发掘。由于资金短缺,发掘工作只得告一段落。

碎叶城附近还有一些佛教遗址。在我参观比什凯克国家博物馆时,一位女研究员告诉我,在克拉斯那亚·萨雷格( Krasnaya Rechka)佛教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两座佛教寺庙。其中一座大型寺庙里出土了一尊佛陀涅槃像,长度为12米。由于泥塑像被毁,现存长度部分为8米。这尊佛像保存在圣彼得堡的Hermitage博物馆中。只有几个零散的寺庙石头构件保存在比什凯克国家博物馆里。

碎叶镇地理位置的确认,又把一个纠缠不清的李白出生地问题带了出来。由于李白的诗句,唐朝的月亮格外明亮迷人。李白生平第一次在哪里看到了一轮明月呢?一说是蜀中,一说是中亚碎叶。李白是诗仙,其行踪有些神出鬼没。难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李白在《关山月》有这样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地理位置上看,只有在天山山脉中间,才能看到“明月出天山”的景象。这个地点无疑就是碎叶城,而不会是蜀中。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推断李白出生在碎叶城。他 5岁时随父亲迁到西蜀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李白在这里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再也回不到原点了。

李白具有独立、孤傲和豪迈的人格。李白诗歌和精神不是某个地区的私有财产,而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至于利用李白的名气开发旅游,则是另当别论了。杜甫曾在《梦李白》一诗中感慨道,“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杜甫那一代诗人早已洞悉人心,也清楚历史是怎么回事。

站在碎叶城的土墙遗址上,我放纵着自己的艺术感觉和想象力。我竭力捕捉一个遥远时代信息。城墙外面只有昆虫的鸣叫。城墙外面有些沉默的杨树。太阳把树影投射在土城墙外,我感到那婆娑树影如同潦草的汉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清晰可见,却无法读懂。这一切让我感到忧郁和无奈。

Obama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你的经历真丰富多彩。字里行间充满着人间真谛,诗情画意。这年月还真不多见!
亚欧的博客 发表评论于
您好!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是喜欢历史,主要是进行旅游式探访和考察。
ISABEL-ISABEL 发表评论于
您是研究历史的吗?喜欢您的文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