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三国】孙尚香的美丽与悲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陈楚年


哲学大师叔本华有<论女人>一文,对女性有精辟入里的分析。文采焕发恣肆,令人折服。然而笔下却时露讥诮。如果叔氏读过<三国演义>一书中某些女性的行谊和遭遇,很可能会改变一些他对女性的看法,至少会扩大一些视野;在东方一些迥异於西方世界的古老的国度中,一些女性在面临历史的洪流中,是如何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出来的。


历史疼爱子孙,後代坐收骨髓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遗迹,也是人类为人明所付出努力的总和。在绵长的历史中,人类由於生存的时段、环境及理念的不同,往往呈现出人意表的崇高、卑下、圆满、残缺,以及幸与不幸。近代史学家慨然指出;人类的发展是一种年底序上的不公,因为後来者能受於先辈的努力而毋需付出代价。有的甚而坦然指出∶历史疼爱子孙,上一代打破骨壳而伤手,下一代坐收骨髓。我们民族中的女性,如果说在掌握自己的命运方面已达到「坐收骨髓的地步,而她们的先民,却早在破骨伤手中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许多反映那个世代的文学作品,现在读来,仍会令人怦然动容。

<三国演义>或明或暗 场的女性多达二十馀位。她们伴随在以男士为主的英雄行列中相继出场,有的稍纵即逝,有的影影绰绰在幕後闪现。评改<演义>的清朝大儒毛宗岗以「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来状括全书此类场景。而毛宗岗是以局囿的儒家传统道德观去欣赏「飞燕泣残红」时的那份美感的,容或忽略了她们伟大的背後那份悲壮和凄楚。<三国演义>在接近剧终的时候,舞台上遍布尸体,而堆积如山的尸体中,参混著香消玉殒後的弱肢。

<三国演义>是部歌咏英雄们为了理念而献身的史诗,如果说其中的英雄们是为了秉持生命中的理念向历史献出了自己,而其中不少的女性们,却是身不由己的聼任历史的需求或摆布而献岀自己。


历史闹剧下促成「误会的结合」


身份显贵的孙尚香(东吴孙权之妹)和刘备的结合,全然是由一幕荒唐的历史闹剧下促成的。赤壁战後,东吴屡索荆州不遂。周瑜正无计可施之际,刘备的甘夫人去世。周瑜遂与孙权定计,将孙尚香嫁给刘备,「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未想到在诸葛亮的深算安排下竟将计就计,弄假成真。

这一幕由於「误会而结合」的婚姻,并未「因了解而分开」。反而绽放出令後世低徊不已的深情。海枯石烂未必根植於长相厮守,也可能源自天各一方的分离。而後者往往更能石破天惊。

年近半百,鬓发斑白的刘备能拥有正当妙龄的如花美眷,完全是历史闹剧中意外的收获。骗到东吴作为交还荆州人质的刘备,未想到被不知内幕原委的吴国太看中,除了欣然允嫁爱女,还大大斥责孙权用此诡计的不当。势成骑虎的孙权,顺水推舟的嫁妹,对刘备和孙尚香却成了生死相随的结缡。

刘备入洞房那晚,「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於两旁。唬得玄德魂不附体。」孙尚香的管家婆说∶「贵人休得惊惧。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故尔如此。」刘备说∶「夫人所观之事,吾甚心寒,可命暂去。」当管家回告孙夫人说「房中摆列兵器,娇客不安,今且去之。」的时侯,孙夫人笑曰∶「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


冥冥中为後来的生命作出预言


「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两句话,不是轻笑刘备,话语的背後,透出她对刘备过往生涯的了解。吴蜀甫联手对抗过曹操,兵事往还频繁,身居深宫的孙尚香,对刘备的戎马生涯也定有所闻。也隐然透出她对刘备的素仰。

孙尚香在新房中对即将会首的刘备慨然道出的这两句话,却为她(他)们嗣後的生命冥冥作了然预言;自此以往,皆在兵刃之下闪进闪出,甚至後来的生离死别,亦未脱刀光剑影的锋逼。

孙、刘双双逃离东吴,奔回荆州的险象环生的过程中,显出刘备惊惶失措的怯弱,反照出自幼习武,性格刚强的孙尚香的坚定,更表露出她对刘备的情笃。

孙权骗婚之局被揭破,不想弄假成真,失策之际问计於周瑜。瑜另思一计告之孙权;「莫如软困之於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後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今若纵之,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孙权依计而行,开始「修整东府,广栽花木,盛设器用,请玄德与妹同住;又增女乐数十馀人,并金玉锦绮玩好之物。」


「任君所之,妾当相随」的出奔


令人惊讶的是,刘备「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还是随同刘备的赵云,拆开诸葛亮付与的第二个锦囊,向刘备假报「今早孔明使人来报,说曹操欲报赤壁鏖兵之恨,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甚是危急,请主人公便回。」後,刘备才决定离开东吴的。

孙尚香和刘备的「情奔」是向她的母亲吴国太说了一番谎言下得以从容脱身的。她担心孙权到时必然出面阻挡,推称要去江边祭祖,到时不告而别。她向吴国太説∶「夫主想父母宗祖坟墓,俱在涿郡,昼夜伤感不已。今日欲往江边,望北遥祭,须告母亲得知。」国太说∶「此孝道也,岂有不从?汝虽不识舅姑,可同汝夫前去祭拜,亦见为妇之礼。」

自幼出长侯门宫廷的孙尚香,自有其一定程度的庭训礼教观念,似乎不应对疼爱她的母亲说谎。但基於夫君国事的安危,她还是本著「为天下苍生,何计如来一戒」的理念下做了她无奈的抉择。或许,她也深深了解吴国太,知道母爱辽阔的心胸最终还是会宽恕她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千古以来,似乎对女儿「私奔」的第一个宽恕的人也往往是做母亲的。


独具的气派威严镇慑追杀的人


孙权派将追杀的过程,是演义中节奏紧迫、扣人心弦的一段文字。快马铜铃,群山飞驰。险象亦如惊涛拍岸,一波未了,後波随即卷盖。

解救刘备命如悬丝危难的不是刘备自身,也不是一世虎将赵云,而是手无寸铁、娇艳美丽的孙尚香;她抬托出她独有的气派镇慑住了追到眼前的一批平庸俗劣的兵将。

某些明艳照人的女子往往会在特有的时空下,从眉宇和仪态中泛衬出一股凛然不可犯的气派。那是浑然天成的凝汇,非一般众生所能企及的。往往是美丽、聪慧,外加深远而细微的灵智。或许;也可能是最重的,魂魄深处,还藏孕著一份正义、慈悲的高贵情怀。

孙尚香这份混凝在身,视而不见的气势,只有知人知心,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觉察了解。所以把临危脱困的设想放在第三道锦囊中,令刘备走投无路时,将实象告之孙尚香,使这唯一具有解铃能力的人出场。孙尚香在知道自己婚事的背後竟伏藏着令人惊骇的杀机後,慨然愤然的说出∶「吾兄既不以我为亲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见乎?今日之危,我当自解。」当孙尚香叱令跟随的人员将自己推车直前,卷起车帘亲身露面时,「徐、丁二将慌忙下马弃了兵器,声喏於车前••••••」


为荆州的有无成了历史的祭品


走笔至此,想起法国十九世纪女文豪乔治桑生平的一段轶事。拿这位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女作家和我们一千多年前的孙尚香类比可能不适,但她传记中的一段历史性的往事,却略具类似的神貌;十九世纪中期,乔治桑因当时革命事件的推荡而避居在诺昂,由於一件扭曲的政治性的流言,引起了当地大批的愤怒百姓一齐冲到她的邸宅,狂呼高喊。但,当美丽的乔治桑的身影在阳台上一语不发的出现时,阳台下围绕着的群众却渐渐趋於平静,接着缓缓退後,并对她脱帽致意••••••。

孙尚香娇美年华中的生与死,和荆州的得失有著千丝万缕的纠葛。她和刘备的聚首缘起於荆州,数年後的生离死别,也和荆州有关。荷马史诗里,特洛伊城为美丽的海伦而陷落,亦如史诗般的<演义>里,美艳的孙尚香却为荆州做了历史的祭品。灵核中的纯美情操,也几几乎在战争的浪卷扑盖下,激荡萍漂。

孙权藉著刘备远出西川之际,假传吴国太病重为由,令孙尚香带著阿斗亲回东吴看望。事母至孝的孙夫人在东吴暗中潜至的周善催逼下,带著阿斗匆匆上了等候江边的船,扬帆而去。被巡江的赵云及张飞闻讯後从江上追来。赵云手拿青虹剑,跳上和自己小船相隔丈馀的大船。风顺水急,赵云在舱中抢夺阿斗。这是演义文本中紧张耀眼的「赵云截江夺阿斗」章回。


截江一幕泛出「罗生门」的诡吊


孙尚香对跳进舱中的赵云有紧迫锋锐的对话∶


孙夫人喝赵云曰∶「何故无礼!」

云插剑声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军师知会?」

夫人曰∶「我母亲病在危笃,无暇报知。」

云曰∶「主母探病,何故带小主人去?」

夫人曰∶「阿斗是吾子,留在荆州,无人看觑。」

云曰∶「主毋差矣。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肉。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 欲抱去,是何道理?」

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

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少主人。」

夫人喝曰∶「汝半路辄入船中,必有反意!」

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


「截江」的文字,质朴刚劲,衬托出无可匹敌的惊险画面。但也让读的人对孙尚香的心思,陷入迷离的沉想。同时,赵云、张飞所追所讨者又为何?对孙尚香的情操也萌生了难以弥补的刺伤。

「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少主人。」赵云以搏狮之力赶来,关心的竟只是小主人阿斗的去留。「俺哥哥大汉皇亲,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张飞淡淡的几句,却用「恩义」二字对孙夫人微辞相谴。

孙权的计谋,无人知晓,孙尚香芳心所指,亦非赵、张两武夫所能揣察。数人所思各异,江上舟中一幕,竟泛出「罗生门」的吊诡。


如远古风穴中美丽凤鸟的飞翔


<六祖坛经>里记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等偈语得到衣鉢的惠能六袍,连夜逃下山。同门的惠明闻讯後,带著数百人追至大庾岭。惠能见追捕的众人逼近时,慨然长叹的将衣钵放在一块石头上後,自己藏身在草堆中。当他窥见惠明怎麽也提不起石上衣钵时,现身问道;汝为衣来,还是为法来?••••••

或许,独泛归舟於茫茫水域的孙尚香,也会慨然而悲的想到,西蜀诸将从水上追来,为的竟是阿斗而不是她自己。当年舍命相随刘备逃离虎口的那番情意,在今日诸将心中竟而变得如此轻飘?甚至,她此番的离去,也被刘备情同手足的张、赵如此扭误?

据说,远古中,夜晚栖宿风穴,只在弱水中洗濯羽毛的凤鸟,她的飞翔一般人难得一睹。灵鸟所起所止的神秘寓意,亦非常人所能臆测。孙尚香在渺茫无际的水域漂回东吴,亦如凤鸟展翼,灵心密藏的那份情愫,直到十馀年後投身江水时,才朗然打开,对自己的生命作孤独的告白。


後世剧作家填补悲剧馀韵空白


孙尚香被截走阿斗的一别,形为生离,实是死别。此後,她再也未回到西蜀,亦再未和刘备聚首。

别後的十馀年中,人间沧海桑田,世局诡变。关公失守荆州,丧命麦城,张飞为部下所害。刘备执於手足情深,罔顾诸葛亮、赵云的劝阻,亲率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结果为东吴少年儒将陆逊所败。火烧连营七百馀里,刘备落荒而逃,仅带百馀人遁入白帝城。西蜀,夕阳西下。远在东吴的孙尚香,也在遥遥相照的残阳馀辉中结束生命。

十馀年前,东吴为了失去的荆州,孙尚香的生命在历史的需要下被撕得残缺不全;十馀年後,当荆州戏剧性的回到东吴手中时,孙尚香却又将本身生命自行了断,历史对人生的戏弄也毋乃太甚!

百万言的演义,为孙尚香出场立传的数个章回的文字仅万馀字。「截江」一别间隔二十馀回後,孙尚香始在刘备生命落幕的那一场复又从幕後闪出。数十字的伴奏音符是∶「••••••蜀营一应粮草器仗,尺寸不存。蜀将川兵,降者无数。时孙夫人在吴,闻 亭兵败,讹传先主死於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後人立庙江滨,号曰枭祠。」

但数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人及剧作家却不愿放过文本中这段感人的留白,将这段七十馀字的简叙铺陈开来,衍生出情节动人的戏曲。不仅填补了「西厢琴断」的馀韵空白,由於曲艺高妙,无形中也成了<演义>文本外另一形式的<演义>,相映增辉,并传於世。孙尚香在「截江」後的冷寂生命,在戏曲中获得复苏。


「别宫」透出「五里一徘徊」悲情


民间戏曲中(尤其京剧)将孙尚香听到刘备的死讯,驱车至江边遥祭投江的那段,根据合情而动人的想像编成了「别宫」和「祭江」两个剧目。数小时的长剧,对孙尚香在宫中辞别母亲直到投身江水前的内心冲突和挣扎,有极感人的刻划,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悲观张力。孙尚香心灵的凄美,在舞台上有超群绝伦的展现。

孙尚香告诉母亲要到江边去祭奠,她自己知道,这一去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无论怎样也不能把心中死别的意念明告母亲,於是低徊沉思,忍泪行礼,款款走出门口时复又转回,缓缓跪在吴国太面前说∶「母亲在上,受孩儿大礼参拜。」吴国太安慰的回说∶「去去就来,吾?不必多礼。」

对慈祥仁厚的吴国太来说,女儿与平日稍异的情景,或许是丧夫悲切,祭奠前沉痛心情的自然流露。而对孙尚香来说,则是人天永隔前的最後话别。「别宫」剧中欲言又止的告别及去而复返的参拜,透出「五里一徘徊」的依恋难舍。


死亡是生命另一种圆满和提升


来至江边祭奠的孙尚香,对著波涛起伏的大江,心中亦如浪推潮涌。当年循此江水,双双同归荆州。而今独对冮风,回尘往事,竟不知今生今世,此情应归何处。「痴心愿化江陵水,流到春申好聚头。」带著泪向西遥念的孙尚香,和著素衣跳入滚滚江流中。

西方一些传世文学名著中,不乏美丽女士自行结束生命的情节。但其留下的感力,和东方某些作品中香消玉殒後泛起的凄美,似乎相去甚远。<安娜卡列寕娜>中的卧轨,<包法里夫人>的服毒,我们读後引起的是遗憾和同情。但我们民族中的许多作品所产生的,却是令人惊 的悲壮及凄美。西方作品里的某些轻生,往往是追求自身小小世界中的圆满,在希望破灭後,无路可走下绝望的选择。而在东方作品里,却是达成心灵中另个理念世界的圆满。不是消亡、败灭,而是提升,另一形式的再生。


终於将生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


回到东吴的孙夫人,上有慈母,旁有孙权的照护,原本无需去死。当年为夺回荆州的骗婚闹剧已成过眼云烟。十多年前在赵云夺去阿斗回到东吴时,孙权曾怒不可遏的说出∶「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当时的环境,确无任何理由逼迫她去殉节。她大可在东吴宫中安度荣华岁月。

但此时此际的孙尚香,在心灵中泛起的思维却并非如此。这时的她,不仅仅是帝王之妹及位极人臣的公主;她同时仍然是刘备的妻子,西蜀的王后。当情渝金石的帝王夫君在戎马征战中捐躯时,她暗暗的告诉了自己,一个美丽的王后应该做的是什麽。或者,也许是最重要的;在她心里仍然铭刻著「任君所之,妾当相随」的誓约。

「为一己责任而亡是生,活在他人责任中是死。」以往,由於历史的选择及命运的无奈,她的黄金岁月可说是在他人的掌控及制约下度过的。唯有最後投江的抉择,是完全由自己掌握安排。她认为,生命最美的时刻,莫如是她娇美的身躯投到滚滚洪波那一瞬间了。迈越昆仑,俯视弱水的凤鸟,最後回到属於她自己的栖止的处所。更者,她终於以她自己的方式及语言,为生命做出最後的表述。••••••

在她死後的许多年後,一位名士顺江而下。途经江边枭姬祠时,弃舟 岸,凭缅这段凄绝的悲情後,在她的祠门上写了如下的联语∶

思亲泪洒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