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100多年前杨度用一首慷慨激昂的《湖南少年歌》,喊出了湖南人的血性。
黄兴、蔡锷、宋教仁、蒋翊武、刘复基、焦达峰……一连串闪光的名字,犹如天河中灿烂的星辰,照亮了晚清黑暗的天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黎明。湖南,这个近代中国“最有生气之省份”,是许多辛亥革命人物的故乡,也是辛亥革命的首应之地。
湖南人一直在探索中国前进的路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一举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成为中国人探索民主革命救国道路的先声。如今,探访辛亥遗迹,依然可以看到一个世纪前血洒中华的湖南英烈群像。
民革湖南省委秘书长黄自荣告诉记者,在辛亥革命中,心忧天下的湖南人始终站在前列。参与同盟会筹备,湖南人占1/4,同盟会章程起草,湖南人占3/8;武昌首义时,组织领导者是湖南人;领导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成员大部分为湖南人,贡献最大、牺牲最为壮烈;武昌首义后,各省光复,率先响应的8省都督和负责人都是湖南人;还有一批批湖南精英离开家乡,奔赴战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不仅仅是辛亥革命,在清朝覆灭前的70年间,湖南人就一直在探索中国前进的路径。魏源用《海国图志》告诉国人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清朝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用他海外游历的思考,提醒当政者不仅要学习西方的造船造枪之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其后,更有湖南人谭嗣同为维新变法喋血帝都,谭嗣同至交好友唐才常发起自立军起义,写作《警世钟》《猛回头》的陈天华在日本跳海自杀,一系列壮举震撼了清廷,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傍着湘江的长沙岳麓山,每到秋天,枫叶红遍,层林尽染。无数游人慕名而来欣赏她的红叶。这也是辛亥革命名人墓葬最为集中的一座山,在那古树参天的密林中,长眠着湖南参与辛亥革命的多位先烈。1917年4月,民国政府在岳麓山为蔡锷和黄兴分别举行了国葬。90余年来,每年清明,自发来祭奠的民众络绎不绝。
救国使命一直召唤着血性的湖南人
黄兴,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辛亥革命重要领袖人物,一位变卖豪宅闹革命的“八指将军”。他5岁随父读书。幼年时思想受湖南明末大儒王夫之的影响很深,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座右铭,立志救国救民。
1911年4月23日,黄兴从香港动身到广州,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临走前,他写下绝笔书。云:“本日亲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4月27日下午,黄兴率敢死队120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跑。焚烧督署后,与清军发生遭遇战,黄兴持双枪左右射击,右手被打断两个指头后,仍指挥义军分三路突围。此次起义多人牺牲,事后收殓遗体72具合葬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8日,黄兴乘轮船由香港经上海抵达武汉,增援起义军战斗。黎元洪闻黄兴到后,即下令做了一面大旗,上书“黄兴到”三个大字,派人举着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跑一圈。前线官兵士气大涨。当晚,黄兴渡江,设总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与清军鏖战。11月3日,黎元洪在阅马厂举行“登台拜将”仪式,特举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黄兴领导起义军在汉口、汉阳苦战20余日后,退至武昌。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相继争得20多省宣布独立,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赢得了宝贵时间。黄兴一生戎马倥偬,1916年10月逝世时,年仅42岁。国学大师章太炎闻讯后悲痛难忍,亲撰一联挽黄兴曰:“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黄兴铜像伫立在长沙市最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入口,黄兴将军右手挽衣,风尘仆仆,终回故土。在长沙县黄兴镇,那个占地900多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就是被黄兴变卖换取华兴会筹建经费的故居。
黄兴长孙黄伟民回忆祖父的事迹说,黄兴是辛亥革命中永远的军魂,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践行一位军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未曾动摇。
蔡锷,这位“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文弱少年,早年从军,在云南率军响应武昌起义宣布云南独立,出任“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民国建立后,他坚持“共和”理想,反抗袁世凯称帝,成为护国运动的先驱。
蔡锷一生体质文弱。当参加湖南时务学堂开学典礼的学台大人徐仁铸向梁启超力荐宝庆少年蔡锷时,梁启超不以为意。然而时隔17年,33岁的蔡锷振臂一呼,拉开了护国运动的大幕,成为再造共和第一人。
如今,在长沙兴汉门路口,修建了一座真人般大小的蔡锷铜像,蔡锷将军骑马扬鞭,虽不高大却英气逼人,守护着万家灯火,时刻准备出发。旁边的马路也被命名为“蔡锷路”,仍然保持着朴素而简洁的街市风貌。
虽不像黄兴和蔡锷等人驰骋战场,但湖南桃源人宋教仁的名气丝毫不亚于他们。这位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成为民国历史上为宪法流血第一人。他在武昌起义后起草的《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成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蓝本。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坚持宪政理想不动摇,与孙中山一道将同盟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
1913年3月,宋教仁率领国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获压倒多数席位。1913年3月20日晚10时,宋拟由沪乘火车去北京,被刺客开枪射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1岁。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湖南将建设湖南省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
为辛亥革命作出贡献的湖南人,远非这3人。《湖南辛亥革命》一书,就收集了湖南辛亥革命人物1284人。至少我们不应忘记的还有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长沙举事成功的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同盟会中第一个牺牲的年仅22岁的刘道一,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誓与武昌共存亡、保住了武昌的谭人凤,在湖南实业救国的禹之谟等等,湖南还是外省一大批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的家乡。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办公楼后方的山坡,还可见到一处公墓,现残存18冢,所葬者皆系1911年长沙光复后,湖南湘军援鄂参加汉阳保卫战阵亡之部分将士。这片静谧的角落,至今仍然闪耀着当年气壮山河的光辉。
辛亥革命的湖南英烈们,和其他省份的仁人志士一道用热血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虽未实现复兴祖国的宏愿,却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
令人欣慰的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湖南将建设湖南省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纪念馆新建项目初步选址于黄兴故居附近,9月下旬开建;馆区占地100亩,项目将按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设计,主体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将与黄兴故居建筑风貌保持一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记者明星 刘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