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第四十一军军长孙元良
第41军的前身是四川军阀田颂尧的部队。在围剿红军时期,田颂尧因为指挥作战不利被撤了差,部队就交给了二把手——孙震来指挥。在抗日战争中,41军以自身低劣的装备在前线与日军撕杀,其中不乏为国捐躯的高级指挥官,比如在滕县殉国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就是41军的老将。由于是杂牌,加上装备又不行。41军经过八年的抗战已经大伤元气,虽然孙震已经向中央靠拢,但仍免不了受到歧视和猜忌。这就注定了41军的内战史和悲剧这个词语连上了线。
孙元良,四川华阳人,生于1904年3月5日。孙元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同期生中,他是升的比较快的一位,甚至有的朋友经过比对,认为要不是孙元良在南昌落了败,可能胡宗南就没今后的显赫地位了。可历史毕竟没得改,虽然孙元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当上了团长,但是兵败南昌弃阵而逃的历史,永远是磨灭不去的。总算是蒋介石这位校长体恤自己的学生,秘密的把孙元良送到日本去深造,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归国的孙元良,一扫北伐时的晦气,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当上了88师师长,并且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扬了名,成了首批与日军交战、且成功挫败日军占领上海企图的有功将士之一。对于这段历史,孙元良自然是感到无限的骄傲。然而在五年后,同样的敌手、同样的地点,让孙元良的88师吃尽了苦头。尤其是当他带着残部艰难的抵达南京、本以为可以得到休整的时候,却接到了在南京死守的命令。这死守就是守死,虽然孙元良得到了一安慰奖——提拔他为72军军长。可最终,只有一个师,而且还是残部的72军不出意外的几遭全灭,孙元良本人也是灰头土脸的逃出了南京。这段惨痛的历史,将永远埋在他的心头。
孙元良再度扬眉吐气,那是在1944年的时候了。由于失守南京,部队又遭到重创。孙元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待在后方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于是他投靠了汤恩伯,并且成功的得到了汤的提拔,当上了29军军长。国民党军队在经过1944年的全国大溃败之后,日军已是长驱直入的打到了贵州,重庆政府震动,全国人民震惊。日军要是打下了独山,这陪都可就危险了啊。在此关键时刻,尚属完整的29军临危授命,奉命赶到独山去阻击日军。孙元良是幸运的,因为此时的日军虽然打到了独山,但是并没有继续深入的打算,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的。于是,日军撤兵了。而孙元良大汗淋漓的带着部队连夜赶到独山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他命令部队立即发起反击,将独山方面的日军断后部队打的七零八落,平白的得到了一个大功劳。
独山守住了!陪都安全了!全国军民都松了一口气。战后论功行赏,孙元良自然被首推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要说这孙元良和日本人交手啊,还真就没赢过。这要么不赢,一赢就赢了个大功劳,而且顺带着把青天白日勋章给拿了,可真是给自己、也给提拔他的汤恩伯长了脸。可好景不长,汤恩伯在抗战胜利后不久,落马了。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可不管你当年的历史有多么光辉,反正只要领头的垮台了,这下面的人都不好过。为了寻找出路,孙元良只得投靠自己的叔夫——杂牌军将领孙震,并由此和41军扯上了关系。从嫡系将军转到杂牌部队当官,而且还得依靠着杂牌亲戚的照顾,这实在是让孙元良的心里堵的慌。
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的16兵团同友军一样陷入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好在孙元良聪明,他深刻了解到上层指挥部门朝令夕改的弊病。当杜聿明一下达突围命令的时候,孙元良二话不说,命令关闭电台,单独开始了突围行动。他还真成功的突了出去,带着几千残部到南京报道去了。而那些还没行动且没关闭电台的友军,不久之后就接到了继续坚守的命令,最后全都成了解放军的“点心”。孙元良突围后仍旧担任16兵团司令官。鉴于41军前任军长胡临聪在突围时被俘了,抓权心切的孙元良干脆自兼41军军长,亲自过问41军人事和兵员装备问题。谁叫他是41军的老上级——孙震的侄子呢,41军的基层干部只能听之任之。
孙元良认为,41军虽然是杂牌,但是在他的亲自过问和调教下,已经可以成为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孙家亲军了。可他并不知道,41军的干部之所以如此的听话,都是因为碍着孙震的面子。孙元良更不会想到,在国民党政权注定要败退到台湾的时候,这些出身杂牌的部下都不准备继续给蒋家王朝卖命了。于是当孙元良带着41军准备根据国防部的命令向西昌转移时,部队“走”不动了。
起先孙元良以为是部下闹情绪,想要他发放欠饷。可没多久他就发现,这些部下因为孙震的逃台,已经不给孙元良这位司令官的面子了,他们已经开始自做打算。这可把孙元良给着实郁闷了一阵,既然部队指挥不动了,自己可不能在这里像傻子一样的等死。干脆,他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第60师单独行动,脱离了16兵团。此后60师在解放军的围攻下全师覆灭,孙元良本人则落魄的跑到成都,搭上飞机前往台湾找自己的叔父去了。
由于16兵团未战就宣布起义,抵达台湾的孙元良受到多次的责难。部队不听话我有什么办法,要追究责任,现在跑到台湾的将军们都有责任。孙元良一气之下干脆办理了退役手续,改行当商人去了。要说他的戎马生涯不顺的话,经商到确实挺适合他的。孙元良从一家面馆起家,逐渐做大到开了针织品公司,自任董事长。真可谓官场失意,商场得意。
作为黄埔一期生,作为败军之将,孙元良虽然至今仍被舆论批评、同僚职责。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了。晚年的孙元良在台北寓所安度晚年,于2007年5月25日去世,享年104岁。孙元良此生无憾了,因为在黄埔一期的同学之中,他是笑到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