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 J. Edgar談胡佛的一生

袁曉輝住在多倫多,擅長寫美加政論文章,及旅遊經歷。此外也提供於美加等地園藝知識。上袁曉輝博克可以欣賞到即時的政論,及遊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二十世紀美國自由派文化圈最痛恨的人,除了尼克森總統,麥加錫參議員(Joe McCarthy),就是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胡佛J. Edgar Hoover。前兩位都已經在生時就被攻擊得體無完膚,身敗名裂。胡佛算是幸叩模?m然生前沒少挨罵,至少他是死在任上,光榮下場。

清算、侮罵尼克森和麥加錫的電影不計其數,胡佛當然也不例外。逢電影中有他的角色,都是負面的。但是好萊塢一直沒有拍出一部清算他的傳記式電影,直到現在。為什麼等了那麼久?

其實據說好萊塢很早就在計劃拍一部抹黑胡佛的傳記式電影,但電影圈一直有個顧慮,因為胡佛一生未婚,而又一直與他的副手托森Clyde Tolson形影不離,因此傳說他與托森是同性戀。而左傾的好萊塢絕對不願意讓自己心目中的一個惡棍是同性戀者,因為在好萊塢,他們不會將同性戀者說成無惡不做的壞人。

美國自由派及好萊塢所以痛恨胡佛,原因與痛恨尼克森,麥加錫是一樣的,都因為他們在五十年代以前一段時間大力反共。當時好萊塢因為充斥著歐洲逃來的猶太作家,其中很多都是左傾份子,甚至共黨同情者或共產黨員,因此存在所謂的「黑名單」。國會甚至舉辦過多次的聽證會,要清除共黨支持者,這是為什麼好萊塢一直存在反右情緒,這包括政治上的,及文化上的左傾。也所以好萊塢幾乎所有電影中若涉及上面幾個人,一定是以抹黑,小丑的形像出現。

另一個因素是,胡佛雖然反共而遭痛恨,但是他是聯邦調查局的創始人,而在他前後48年的任期中,為美國豎立了汗馬功勞。他因為個人的能力、幹練、遠見,為美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一直都搶在時代前面的打擊犯罪系統。例如說建立全國犯人的指紋檔案,及成立先進的法醫部門,以最先進的科學方式辦案,並將全國警力資料統一,而非像以前一樣的各州自行其是,犯人過了州界就可以逃之夭夭。

仕途一帆風順

胡佛大學畢業後進入司法部工作,在1919年24歲時就已經因為表現出色,被升任當時調查局的情報組主任,五年時間內更升任局長。直到1935年他40歲時,更獲當時總統羅斯福重用,用行政命令將該機構擴大為聯邦調查局FBI,由他親自主持。陣容及規模一下子就擴大了好幾倍。原因是三十年代大蕭條後,美國出現多個橫行多個州的強盜、劫匪,而在胡佛的探員打擊下,一一偵破逮捕,包括;John Dillinger,Machine Gun Kelly,Baby Face Nelson,Pretty Boy Floyd,這些曾經家喻戶曉的惡棍,從而建立了他的威信,而獲得當時的羅斯福總統授權,將他的組織擴大。

胡佛的權力在以後的杜魯門總統及艾森豪總統任內逐漸擴大,他也一直是直接向總統報告,而無須經過司法部長,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二戰後國際共黨勢力積極向西方國家滲透,聯調局多次偵破這些滲透陰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