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白话文 白话小说 ???ZT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古文:古汉字字体的名称。古文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古文名称起于汉代,后世继续沿用,泛指秦统一文字前所有的文字,时间地点皆无限制,没有一定的字形。狭义的古文指《说文解字》中所见的古文。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前面朋友说的很对)///白话小说: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一大文学体系。   1.发祥期:唐代  当时,市人小说、寺院俗讲成为白话小说的两个发展源头。  2.黄金期: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3.全盛期:明、清  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等。如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金瓶梅》;明代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两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双峰”:《儒林外史》《红楼梦》。而《红楼梦》更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的顶点。??????????????????????????????????????????? 鲁迅的《狂人日记》并非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王凯2010年03月16日09:38 来源:新华网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究竟是哪一篇?长期以来被公认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然而早在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一年以前,中国留美女学生陈衡哲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她的白话小说处女作《一日》。胡适曾评论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笔名)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一日》便是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 陈衡哲(1893—1976)原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武进一个书香之家,1913年考入清华,是该校第一届10名女生之一。第二年即留学美国,进入瓦塞学院学习历史学,1919年毕业后,她又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学习,次年获硕士学位,受蔡元培电聘邀请回国后任北大西洋史教授,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此后她又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南京东南大学等处任职,并代表太平洋关系学会中国理事会多次出席太平洋关系学会举行的国际会议,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在留美期间,陈衡哲于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回国后又陆续写白话小说在《新青年》发表,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另有《衡哲散文集》及史学著作《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战士”。 陈衡哲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创作白话小说的第一人,与她在留美期间与胡适的交往有关——在瓦塞学院学习期间,陈衡哲结识了正在美国读书的未来丈夫任叔永(即任鸿隽,字叔永),后经任叔永介绍认识了胡适,胡适当时兼任《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知道陈衡哲是个才女,便写信请她写文章。但陈衡哲对胡适的“我诗君文两无敌”颇有微词,“我诗”指胡适本人的诗,“君文”就是任叔永的文。陈衡哲说:“岂可舍无敌者而他求乎?”意思是说,既然你和任叔永的诗文无敌了,那我们还写什么文章呢?你又何必请我们这些人写呢?不打不成交,两人就这样开始了通信联系。后来三人经常通信讨论新文学问题,这时胡适正尝试白话文学,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第一枪,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时间反对者有之,嘲讽者有之,就连他的同窗好友任叔永对其主张也未置可否,这时只有陈衡哲勇敢地站在胡适一边,对胡适给予了大力支持。后来忆及这段时光,胡适曾动情地说:“她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安慰与鼓励,她是我最早的一个同志。”在胡适的影响和鼓励下,陈衡哲也尝试用白话创作小说与诗歌,《一日》便是她用“莎菲”为笔名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 《一日》是一篇反映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说,在今天看来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对此陈也曾自谦说:“(《一日》)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篇白描,不能算为小说。”但《一日》一扫旧小说的陈词滥调,选取了一个生活的横截面,在整体上以现代小说观念组织、表现生活素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新时期文坛,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意义非同小可。1928年陈衡哲把《一日》收入其小说集《小雨点》时,胡适为之作序说:“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是何时发表的,试想当年作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了解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