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祈祷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曾经有一首歌非常好听的歌,其中的副歌部分非常上口,因而我时常在嘴里哼吟唱着那段不羁的旋律,那就是我心里明白,我心里知道,我知道…...”。后来知道歌的名字是《祈祷》,歌中唱道:我祈祷那没有痛苦的爱,却难止住泪流多少;我祈祷忘记已离去的你,却又唱起你教的歌谣…..”,那时没有看歌词,所以对于这一段只是跟着瞎哼哼,也就对歌中的痛苦和爱和泪都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记住了两个字,那就是祈祷。

祈祷,是一个神秘的字眼,电影中偶然见到的神父修女在胸前画十字,小说里也有同样场景的介绍,临结束时是阿门。那时,有一次去一个很小的图书馆,在一个架子的底层看到了一本很厚的书,抽出来看时知道是《圣经》,手贸然中抖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翻开就见到晦涩难懂的语句,赶紧合上书,把书放回原处。以后再去那里时,尽然刻意回避去那个书架,即便到了那个书架前,也本能地不去看那底层的那一格。

来到美国后,接触到了基督教,教会中兄弟姊妹们对我的热心帮助,让我在初来美国的生活不那么艰难;而基督教教义中的谦卑友善不论断别人等也是我所尊崇的;同时也知道了祈祷是和神的交流,把难的事情述说给他。教会的姊妹在发邮件时落款会是以他的名义,这里的他是耶稣基督。

我生长在大陆,在那里完成了所有的教育,也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我习惯了对于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去预先下定义,不去对不了解的事务做主观的评价,喜欢抱着加以了解的心态去接触,当接触了解后认可,就继续深入了解;当接触了解后不认可,就离开远去。但即便是不认可的东西,我也不喜欢去论断。因为人是不同的,不可强求一致;事务更是不同的,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基督教也一样,它存在了上千年,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所以当我有机会了解时,我以很愉悦的心情心情去走近它,当我感觉到它内在的很多教义和我的有些价值观很相符时,我就认同它了。

我开始祈祷了,把自己的难处说给他听,偶然也为别人的事情祈祷。但说实话,我又不是老去教会和神亲近的人,但是我又是一个把他放在心里不敢让自己对他有所不敬的人。日子平平凡凡地过,有高兴有不高兴,有轻松的时候也有烦恼的时候,平凡的人体验着平凡的经历。这种相对的平凡终于有一天被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打破,那就是晴天霹雳地听到一个朋友的孩子得了重病。

那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我把她的病情告诉自己认识的医生并请教治愈的方法,医生听完后长叹一口气,然后扼腕地摇摇头,建议我告诉朋友开始接受心理治疗。有人把消息放到了网上,呼吁网友们为这个可爱的孩子祝福,其中有的网友让大家在晚上九点钟一起为孩子祷告。看到那则呼吁的那天晚上,我在家收拾衣橱,猛然间我忽然问自己是不是要到九点了,赶紧看时间,发现差一分多一点就到九点了。我放下手中的活儿,双手合十坐在了沙发上,低下头阖上眼,开始了我的祈祷,就在这个时候,我感到我的周身被澎湃的的暖流包围,就像身处在温暖的海洋里。这是一种我从未有过的感觉。我试着想把握着的两手打开,可是我却不能,两只手就像是被巨大的力量压在了一起。那个时候,温暖的我却哆嗦起来,因为我感觉到了他的真实的存在。我继续我的祈祷,为了可爱的孩子,希望她能够康复,人的尽头就是神做工的开始,把她交在神的手中。为孩子的祈祷快要结束后,我开始为别的事情祈祷,那股暖流渐渐消散......

我抬起头睁开眼,看看打开的我的手,懵懂恍然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知道自己的渺小和视野的有限,所以远远不敢对诸多事务加以解释,可是这次我觉着那个时候肯定有许许多多象我一样的人在为这个可爱的孩子祈祷,也许正是那种精神能量的汇聚在空间形成了一张温暖的网呢。我觉得自己好幸运,就这样在为小女孩祈祷的时候真真实实地经历了神。

孩子,你会好的,那么多的人在为你祈祷,他一定会保佑你的。我们大家都在陪着你一起往前走。

我祈祷,那无边无际的爱;我祈祷,那无边无际的爱保佑我们每一个人

含嫣 发表评论于
林黛写得很动人。一起祈祷那无边无际的爱保佑我们每一个人。
玉舟 发表评论于
美好的分享。 同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