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首先是一部政治宣传片,然后是一部怀旧时尚片

整部45集的〈知青〉看下来,越看心越凉。


这是一部反文革的作品,故事中造反派的面目非常可憎。从30年前的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起直到今天,中国的思想界已经完成了对文革的妖魔化和歪曲化,使得文革这段历史成为改开的垫脚石。


但是,这不是真实的文革,文革中的造反派也不应该是唯一承担历史罪责的人。


文革中把走资派打倒,踩在脚下是错误的,那是极左的结果,那么改开以后,把造反派打倒,踩在脚下同样是左的和错误的。今天的右倾的思想界不是以通达人情自居吗?那么为什么还在如此的污蔑、冤枉和妖魔化造反派?由此可见,梁晓声一干子拿笔当刀子的人,这么多年没见多少长进。而30来的中国的历史,也是文革的惊人的重复。


回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应该摆脱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急躁地归分对还是错,并把错误归罪于一小部分的人、让他们充当替罪羊。


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最后以大返城结束。那么这项持续10年的国策是否是造反派造出来的?知青在农村的各种遭遇是否都是造反派的错?我觉得梁小生把〈知青〉中的那几个零星的造反派戴上可恶的脸谱,是件很可恶的事。


事实上,今天的我们每天都在书写着历史,那么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回头看今天的历史,哪些人将会成为替罪羊?我们是否很清楚,败坏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其实只是一小撮坏蛋?那么,为什么总是在将来把今天的错误归罪于今天的少数的几个人,而不是在今天就把这几个人的罪恶揭发并制止?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当年的知青,当年知青在农村并且厌恶农村的时候,倒底是哪些人、哪些事毒化了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仅仅是几个造反派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把〈知青〉中的造反派搞得那么丑恶,成为全体知青、农民、党和政府中道德的败坏者?


我认为历史人人有份,最好多检讨自己,而不是把过错推给那些弱者。中国历史的罪,永远由弱者承担,今天依然如此。


今天的中国思想界、今天的中国文人,他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讴歌当朝者的御用文人。不是没有反对的人,但是他们都被禁声了。不是这些为当朝者粉饰都是文人们心安理得的事,但是他们也是要吃饭、也是要养家糊口、也喜欢被扔骨头的PETTING。而那些背逆的总是少数,少之又少。


这种道理同样适合当年的知青,就是,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顺从,如果不顺从就经过教育顺从,如果还不顺从就再教育一达到顺从。最后,只有非常少的极少数被批斗,更或者被判刑。而这些被专政的,才是一个社会的反抗者,包括挺而走险冒反法律,以国家和人民为敌的,或者有同样的勇气和气概,为了自己的思想而敢于抗逆的人。我们今天,应该仔细研究当年那些被枪毙的、被判刑的。而在整个知青历史中,有任何这样的反抗者吗?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不在今天把他们的历史还一个公平?


整个知青历史中,那种对于极左的反抗是以各种各样细微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比如偷鸡、黄色歌曲、手抄本、小道消息、政治笑话、打架等等,而不是有哪些思想的清醒者在有思想地、有意识地和有组织地反抗。


我不否认那些文革中被打倒的中共的高干子女中,有些头脑清醒者,可惜,我至今不知道他们是谁。我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没有的。他们甚至是代表着文革中最左的一帮子,他们的血是比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更热、国家使命感更强,属于带领者,属于推动者,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中,他们是弄潮儿。


正是这帮子呼风唤雨的高干子弟们,他们在文革中冲锋在前、最敢打最能辩的都是他们;在上山下乡中独领风骚,什么西双版纳、什么内蒙古、什么新疆、延安,哪地方好听他们去哪;在改革开放中,他们又是倒爷,挣了大钱;在出国中,他们先踏上一只脚;到了今天的十八大,又是他们独揽大权。


总之,做人别太过分,得便宜卖乖,你们在做,全国人民在看。一年看不明白,十年还看不明白吗?所以,当我看〈知青〉的时候,能够感觉出其中那种企图影响人的观念的那种急迫,而且不是以真相,而是继续欺骗,整个〈知青〉45集,几乎不说人话、全是套话、大话,真是同文革其间的作品有一拼。所以,我为故事中的造反派感到冤枉,我想对今天的人说,当年不是这样的。


当年的文革的两派之争,左派胜利以后,对右派肆意地陷害和污蔑;然而,风水轮流转,改开以后,则是右派的反攻倒算,而左派被割喉。事实上,发生在中国过去六十年的历史表明,文革前17年的错误,不应该简单地让右派做替罪羊;同样,改开以后,也不能简单地让文革的造反派和左派做替罪羊。而今天,正在发生的历史,每一个人都在写上一笔。在将来,如果还有谁把今天的过错推给几个人,则记住,他们肯定是被冤枉的。一个被掩盖和歪曲了的历史,必将把今天的人引入歧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