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谈电影(十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相信的就是真实,难以置信的就是虚构。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看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火得一塌糊涂。在娜娜的推荐下先是看了电影,之后又看了小说原作,觉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一个好作品。电影和小说在情节上略有区别,比如说最后结尾的婚礼的处理不太一样,所以主要基于原作小说进行评论。 

小说有几个比较好的特点,一个是平实的写法,语言非常通俗;一个是真实,描写的生活很真实,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很真诚;一个是有点儿小小的幽默感在里面,不论是作品的写法,还是所描写的生活本身----这不奇怪,因为这是自传体;一个是青涩和清纯,触动了很多人心中很柔软的那一块地方。 

在小说中,主要写的是那些男孩子们对读书读得好的女孩子的那种从朦胧到强烈但是仍然保持清纯的喜爱。这种朦胧和清纯,对于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的男孩子来说,还说得过去。岁数更大一些的男孩的心里多半会有性的欲求。小说中对这种性的欲求没有怎么着墨,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作者特清纯,当时就是没有想到这些;另一个可能是故意没写。前一种可能比较小。虽然不排除有些作家写出东西来很好看而在生活中很木讷的可能性,但是从九把刀在一些采访节目中的表现看,他不象是一个木讷的人。 

既然如此,就是作者故意没去写大学男生对自己要追的女孩子的性欲求了。九把刀的这种写法,虽然在真实性上失了一点分,而且使作品有些偏向女孩子爱看的婉约爱情故事,但是却在清纯上大大地加了分。另外,这部作品里描写的孩子们都是要去上大学的,他们虽然有些小淘气,但是总体比较善良比较积极向上。这种处理,使《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成为一个非常容易拿出手的作品,年轻的读者不但不用担心看这个小说或者电影会引起家长不悦,他们甚至还可以邀请父母一些去看。一部作品,写的是少男少女的事情,却能让少男少女的父母辈也觉得很不错很有看头,不得不说作者很有水平。 

作品之所以能打动长一辈的读者,应该是因为作者会讲故事,而且所写的故事触动了长一辈读者心中一块敏感地带。毕竟,长辈们也是从青涩走过来的。在长辈们还青涩着的年代,高中生之间的爱情是被禁止的,即使是在大学里的爱情也是不被鼓励的。那时候,大学生们在大学里住宿舍,也没有现在这个年代所见到的到校外租房子住的情况。所以,长辈们对那种青涩和纯情的爱情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可能也有心思把自己的纯情经历写出来。现在有人写出来了,还写得很好看,那就鼓掌吧。 

在电影里,提到有一个家伙经常打手枪(手淫),另外在电影结尾时还弄出这帮男孩们强吻新郎和新娘的情节。这两个处理,分别在真实性和戏剧性方面加了分,但是在清纯方面失了点分,算是有得有失吧。总体来说,还是觉得小说更好写。当然,电影的手法主要是视觉的,而小说可以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的心理。另外,小说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读,慢慢体会,电影则必须把所有要展现的东西包装进这不到两小时的音像中去,所以必须做一些改动,完全可以理解。 

总结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现在很火,写的是台湾高中生和大学生学习和清纯的爱情故事。这是河边不多的几个同时看过电影和原作小说的作品。河边个人以为,小说和电影都很好看,老少咸宜。看看河边谈电影系列以前十二篇都谈了那些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能跟那些电影放在一起,从一个侧面说明河边对这部作品评价非常高。

riverside 发表评论于
回复风娉的评论:
是记得电影里有那么个镜头。好象书里不是那么写的。
风娉 发表评论于
因为火所以在飞机上就挑了此片来看,看到一半就再也无法往下看了,真不知道这么粗俗、幼稚、毫无厘头又莫名其妙的片子为什么会火,有什么好火的,更看不懂上高中的男孩子在妈妈的面前为什么还要光着身子晃来晃去,问了台湾的朋友是不是台湾的17-8岁男孩子可以不穿衣服在妈妈面前乱晃?朋友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我答道:你们的电影就是这么拍的,而且还很火的。朋友说:什么跟什么呀!哪有这样的事?只有烂人才会这么拍,你不知道电影圈的人都是什么人吗?这回轮到我无语了。
riverside 发表评论于
成长的过程,谁都经历过,能写得有很多人爱看,挺不容易的。

生活没有“如果”。人总需要不断做选择,一旦选择了一条路,就没办法知道选择另一条路会怎么样。比较健康的态度是,不论做了什么选择都不后悔,自己告诉自己已经尽力做了最好的选择。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
白云依山 发表评论于
不知你看过“初恋红豆冰”没有。也是非常的真实。那些年,当然很好看,只是有时想,现在婚外恋这么多,不知若那男孩若真和那女孩在一起了,会不会很幸福,还是过不了几年就玩完。人,得不到的总是好的。得到了,就不外如此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