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又不听,听又不懂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微博上一个段子,有些感慨,录下来。  

  一对父子坐在树下,年老的父亲指着树上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说:是麻雀;过了会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是麻...雀;再过一会,父亲再问,儿子生气的说有病啊,不是告诉你了吗?!父亲从怀中拿出一本日记:你三岁的时候,也是这棵树下,就是这样问我的... 父爱无声,老父,亦如当年的你,需要倾听

  无奈的是,大部分父母都有这个耐心,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有这个耐心。


  说了父亲,又想起一个跟母亲有关的段子。

  妈妈信佛,天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叨,儿子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于是一天就叫“妈妈”,妈妈答应了一声,儿子却没了声音,于是妈妈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会儿儿子又叫“妈妈妈妈”,妈妈答应,结果儿子又没声了。妈妈继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过一阵子,儿子又叫“妈妈妈妈”,妈妈生气了:你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儿?叫我又不说话,不知道我在念佛吗?!

  儿子笑道:我才叫了你三声您就不耐烦了,您天天叫阿弥陀佛,他烦不烦啊?!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类似的例子,说的人是这个意思,听的人却不明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听别人的话,也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虽然很多人喜欢说自己客观,以为自己懂得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其实,多半也是自欺欺人,不过是换了个角度的自己而已。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话,你懂的话我不说你也明白,你不懂的话我说了你也不明白——估计这话很受女孩子欢迎,实在太符合她们的思路了。

  这个道理我懂,是因为我经常为这些事情苦恼,因为我自己就是个不会猜别人想法的人。于是苦恼之余,就只能求助于别人直接说。可惜社会的人,大多数都已经形成了拐弯抹角的习惯,让他们直截了当,太难太难。当然这不是人家的问题,是我自己的问题——人家话也说了事也办了脸色也有了动作也做了,你还是不明白,怪得谁来?

  于是算了,笨就笨点儿吧,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不懂就听不懂吧,闻弦歌而知雅意的高明,看来与我无缘,只能寄托于傻人有傻福的自欺欺人了。


  当然犯错的不是我一个人,大部分人都习惯于犯错却不自知——因为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立足于自己,在自己的思维局限里琢磨,而不是真站在对方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

  我们都只能看到眼前的那一点点儿空间。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主儿。



  岂止大人,我们其实连孩子都不了解。

  比如我们的亲子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妈妈陪着他,他看着墙上的画,大声的说: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接下来,他拿起一个坏了的消防车,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

  请问:孩子是什么意思?

  您猜有多少家长答对了?

  您明白了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