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趣事-道风
十多年前,笔者来到加州一个南传佛教的道场修习“吡钵舍那”(Vippasana)。那是一个小庙,平时没几个人,是修行的好地方。早上四点起床,参禅至晚上十点。每天有早,中饭两次。南传佛教戒律很严,比丘在一起用餐,而在家人只能和比丘尼在另一处用餐。当时有三个在家人和两个比丘尼。佛教是不鼓励用餐时说话,因参禅无法交谈,大家就在用餐时间作些交流。通过交谈得知其中一位比丘尼仅然是笔者归依师父的师妹,我还得称她为师姑。有了这一层关系,师姑对笔者有些关照。见我饥不择食的样子,师姑对我说,Mindful Awareness(Mindfulness)应当保持在所有当下,而不光在参禅时刻。吃饭时更要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被“业” 力推动。如果是的话,应该等“业”力过去再动手吃东西。师姑的话使得笔者明白很多。不仅仅用餐应当如此,在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时都应该如此。只有这样观察每一细节,才能知道虚假的“自我”是如何形成的。相反,如果不能观察到五蕴(色,受,想,行,识)如何运作以形成“自我”,那“自我”的消失是不能彻底的。受,想,行,识都没有根,在行者的观察中来来去去。只要不给加能量,慢慢它们自己就会熄灭。然而,相对于想与识,受与行的缘起非常细微。人们往往不自觉地给它加能量。因此必须观察清楚,才有利于Mindfulness的建立。所以,“吡钵舍那”的渐修必然是顿悟的基础。师姑师门大乘,精修于唯识又曾在圣严法师处参禅。尽管如此,她仍然学习南传“吡钵舍那”的观法以加深体会佛法。有了她的帮助,那一段的修行使得笔者获益非浅。在离开庙时笔者回头看见师姑来关庙门,忽然感到一股无形的东西撞击胸口,因为师姑走路的样子就像飘过来一样。那一瞬间,笔者突然明白什么是道风。那是人的觉知脱离思辨和“业”动的自然状态,它含有某些grace的特征。道风不仅仅能表现在人的举手投足间,也可存在于人的话语,文字,以及书法丹青上。悟道者,及修为高的行者都显现出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