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科学(2)科学的阶段性和局限性

*珍惜生活,珍惜人生,打造美麗,打造健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次由吃糖的例子引伸出“科学的局限性”这个话题,其实局限性是由科学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

科学是对真理的探索,所以科学不是真理。真理是不变的,真理是唯一的,但是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并不具有唯一性。就象一张桌子,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存在,我们看到的桌子的正面和反面,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桌子的观察和描述。我们的观察描述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限制,比如说能见度,观察角度,观察手段等等。受这些因素影响,我们对这张桌子的观察描述,跟桌子本身的客观存在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争论。光本身是自然存在,是唯一的,有关光的自然科学是对光的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有不同结论。经过300年的争论,光的波粒二象性依然有不同看法,但是有关的研究却催生了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等新生学科,使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现代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是以实验数据的积累和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基础。比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离不开早期化学分析得到的有关DNA中碱基含量的数据(A=T,C=G)。根据这些初始数据,科学家首先提出了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以解释这些数据。在这个模型的初期,并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这个模型是否正确。随着监测手段和相关技术的进步,这个模型后来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数学模型是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变量关系存在与否依赖于一个静止的参照系。同时,数学模型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简化变量关系的过程。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有名的物理公式,在数学推导的过程中,要不断进一步假设限定条件,并忽略某些在此条件下的非主要因素,以建立一个相对简单并有应用价值的变量关系。

所以,任何科学结论的正确与否,除了数据收集本身存在的问题外,还受制于参照系的选择是否真确,以及假设条件是否成立。我们在引用任何研究结论时,必须要注意这个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的,如果条件不一样,或者修正了原结论的根据,就失却了价值,甚至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引用任何科研数据和结论,必须慎重考虑其局限性,不可以把在特定条件下的结论,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推演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