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聆听“医生自己成为病人之后的生活”讲座
聆听“医生自己成为病人之后的生活”讲座
2012-10-05 20:49:02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这个星期三中午,我参加了单位举办的“医生自己成为病人之后的生活”讲座。4位座谈会讲员是P医师、L医师、K医师、和V医师。 60多岁的P医师是一位有40年临床经验的麻醉科医师、控制疼痛(尤其是癌症相关疼痛)方面的专家。今年3月份因为一位同事患癌症去世,P医师决定对自己近来的腰背部疼痛做一个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发现肾上腺有肿块。经过一系列进一步检查,最终诊断是P医师患晚期(第IV期)肺癌伴肾上腺转移。P医师与我们讲述了他得知诊断后的心路历程。知道患了无法医治的晚期肺癌,他决定放弃化疗,选择利用放射治疗缓解症状。面对死亡,知道时日不多,他捡起了自己对音乐的爱好,组织了一个乐队,为他人(特别是病人)演出。P医师说音乐使他忘记疼痛、忘记疾病。他说“Music is a heavenly experience。It's in that moment when I hit that musical stride that I'm alive for ever.” P医师,我一定会参加你和你的乐队将在11月初举办的音乐会。 50多岁的L医师是一位消化道肿瘤专科医师,大约7年前被诊断患直肠癌。在手术后的7年中有过2次复发,现在完成了相关化疗和放疗,癌症被控制。有人向他询问“生病后与配偶之间关系有没有变化?”他的坦诚回答使我的眼睛湿润了。其中,他讲述在他做肿瘤专科医师培训的第2年,他的妻子被诊断患乳腺癌,那大约是30年前的事了,那时是他照顾妻子。7年前,他被诊断患直肠癌,是他妻子照顾他。L医师说“In those difficult times, our relationship is the purest.”他的话使我想到了婚姻誓言“...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from this day forward until death do us part.” 50多岁的K医师是一位儿童肿瘤专科医师。今年7月份,她在家突发seizure。她立即请她的先生叫来救护车送她到我们单位的急诊室。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她患有脑肿瘤。所幸的是手术后病理诊断是良性肿瘤,所以,她不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K医师讲述了在手术住院过程中她更加意识到一个好医院不仅仅是有一流顶尖的医生,而且是因为有一流顶尖的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她也讲述了在她发病、诊断、手术、康复过程中,她给家人带来的负担以及她丈夫的付出。K医师的丈夫与我们同一个单位工作,也在听众中。打断K医师的讲话,他插话说“No! It is not a burden. It is a challenge, but not a burden.”他将这话重复了两遍,有不少听众赞同地点头,而K医师则红着脸笑了。 30多岁的V医师是一位放射科医师。去年底,她在做乳房自检时发现一侧乳房有肿块。一系列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乳腺癌。手术后病理诊断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必须进一步治疗。因此,手术后她选择了进一步化疗和放疗。参加星期三座谈会时,坐在轮椅上的V医师完成整个化疗疗程不久。因为化疗脱发,她的头上裹着头巾。她微笑着给大家解惑说:“这轮椅与我患的癌症及相关治疗无关。1998年,我还在医学院上学时,遭遇一场事故,从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从此,就使用轮椅。”V医师讲述了她是单身,她的母亲因癌症去世,因此,现在是她的父亲照顾她。她讲述没有医学背景的老父亲比她自己更加担心她的康复。V医师来自于美藉印度裔家庭。 这个座谈会使听众了解到当医生从治疗别人的人成为接受治疗的病人后的身心历程,也使听众了解到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患癌症的同事。当我打电话将这个讲座内容告诉我的先生时,他唏吁感叹地说:“真是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啊!”他说他敬佩这4位医师,敬佩他们与肿瘤争战的毅力、面对死亡的勇气、对亲情的感恩和珍惜。。。先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与他同感。先生还说疾病和苦难能使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在这一点,我不完全同意。这4位医师的疾病确实使他们与所爱的人关系更加亲密。然而,有一个统计报道:在有严重疾病或其它残疾的配偶或孩子的家庭中,离婚率高达80%,远超过普通人群的离婚率。 后来,先生还说生命的质量不仅在于长短,还在于内容。这一点,我也完全同意。在电话中,我们用《诗篇》第73篇的第26节共勉:“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我们达成的共识就是珍惜每一个今天,过好每一个今天。 音乐《The Wonder of Life》 [后记 (1-23-2013)]:听完讲座后的日子里,我又多次见过患晚期肺癌的P医师。2013年1月20日,他在亲人围绕的家中安息。得知他英年早逝的消息时,除了难过、惋惜,我还感叹生命的脆弱、无奈、不可知,以及与他的惺惺相惜。“没有人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海浪冲掉一块岩石,大陆就减损。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庄园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之哀伤,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约翰•多恩),当然丧钟也是为我而鸣,是为人类每一个成员而鸣。这些不幸的消息,让我想到《圣经》中雅各书4章13节至15节教导我们不要为明天夸口:“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先生和我再次共同认识到珍爱身边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每一天。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9 20:16:18
回复香草仙子的评论:
Dear香草仙子妹妹:读了你的留言很难过,为患癌症和因为癌症失去生命的父母,为他们的孩子们,也为他们的亲朋好友。15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在与乳腺癌争战了11年之后不幸去世,年仅41岁。那时,她留下了74岁高龄的母亲(她是她寡母唯一的孩子)、深爱她的丈夫、和一位上初中的儿子。象你失去挚友一样,我难过了很久很久,流了不少的眼泪。所幸的是那位男孩如今已经研究生毕业工作,并且结婚成家。愿你朋友的女儿也能在她父亲和其他亲人们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我不能肯定美国癌症发病率是真得比其它国家高,还是因为美国医疗技术发达使得癌症的确诊率比其它国家高。癌症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综合作用而成,不少癌症的发病原因和机理至今也没有完全明了。不管如何,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部分癌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愿我们大家都保重身体,平安健康!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9 19:45:51
回复prettymama的评论:
谢谢进一步的讨论和分享。“防患于未然”,说得真好,对每个人都是忠告。
香草仙子 发表评论于
2012-10-09 10:12:19
好文!很感动。我女儿班上这些年先后有两个妈妈一个爸爸患癌,手术治疗期间全班送饭接小孩支援。今年有一个妈妈去世了。她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很难过。我失去一个挚友,她12岁女儿过早失去母爱,这个世界失去一个非常好的人。我记得在中国时,很少听说有同学家长得癌的。为什么我女儿班这么多家长得癌?还是个很小的班,才十几个小孩。由此,我推测美国人患癌率可能非常高。为什么呢?
prettymama 发表评论于
2012-10-09 07:33:35
所谓遗传或是基因是说孩子承袭了父母或是祖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孩子的体格天生与父母相近,同样的生活饮食习惯会使他们得与父母相似的疾病。
我并没说有病的医生不是优秀的医生,我只想说医生Should Know a little better.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8 20:37:36
回复prettymama的评论:
谢谢阅读和评论。你所言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赞同。没错,作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身体力行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保持身体健康。然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也是人,并且象大家一样是普通的人,也难免生老病死。更何况有些疾病与遗传有很大关系,并非他们自己能控制。另外,有病的医生未必都不是好医生。我就知道一位患I型糖尿病(与免疫和遗传有关,不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医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糖尿病专家。而在我博文中提到的这4位不幸患肿瘤/癌症的医师都说他们的亲身经历会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他们的病人。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8 20:19:41
回复jarmy 的评论:
谢谢喜欢和鼓励。除了毕业实习做过一段时间临床工作,我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结合、研发药物的科研。下个月P医师和他的乐队将举办一场音乐会,我计划去聆听,届时与朋友们分享。
prettymama 发表评论于
2012-10-08 06:30:52
我同情所有生病的人。但是作为医生,自己老病病歪歪的,不注重身体。很讽刺。
病人去医生那看高血压,医生自己也是高血压。Well, 这不是跟问Homeless怎样做Millionaie是一样的吗?
jarmy 发表评论于
2012-10-08 01:59:30
一直很喜欢你的文章,你的快乐心境和幸福生活让人羡慕,谢谢,还不知道你是一位医生啊。期待下一篇。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7 07:01:00
回复bymyheart的评论:
心姐,见到你真高兴。谢谢鼓励。你在国内有过临床经验,更能了解和体会这些医生面临的生活生命挑战。谢谢姐姐的问候,祝你和全家秋安!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7 06:57:13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谢谢夜玫瑰妹妹,你对治疗决定的劝慰在原则上是对的,尤其在西方社会是如此,但因不同文化和风俗,在一些国家和地方行不通,包括中国。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家属是将患癌症的诊断对患者隐瞒。
有关我的职业,你所言极是。谢谢解答。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7 06:56:55
回复亮亮妈妈的评论:
谢谢鼓励。你说得真好,与你同感。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7 06:48:08
回复一览青山的评论:
读你的留言,我的眼睛湿润了,理解你的感受。我的父亲与P医师情况非常相似,67岁时突然被诊断患晚期(第IV期)肺癌伴骨转移,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有40多年经验的临床医师。从父亲确诊肺癌到离世的那9个多月中,我从美国回去过3次,每次一个月。在那些日子里,从陪伴父亲做第一次化疗到见他最后一次的呼吸,我不知流过多少眼泪,也不知有过多少次与治疗方案相关的挣扎。因为我父亲是临床医师,所以,所有治疗都是由他自己做决定。即使如此,与你一样,我现在回想起来对治疗方面还有不少的遗憾。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7 06:33:36
回复昧名的评论:
很高兴你提到“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或“替代疗法”(alternative medicine)。我工作单位也提供相关服务,被称为“integrative medicine”,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2012-10-07 06:28:49
回复颐和园的评论:
颐和园小妹妹,你说得很对,我就是那位回婆家穿着花裙子爬大石头的中年大妈:)))。不过,我不是临床医生,而是从事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相结合、研发药物的科研,所以,有不少从事临床工作的合作者。
谢谢你的阅读和鼓励。“我们每人都有这么一天,sooner or later”,智慧的感悟。
bymyheart 发表评论于
2012-10-06 20:27:18
问好晓阳,非常好的文章和介绍。医生也是人,他们面临生活生命的挑战有时会有更艰难的一面,因为他们更清楚结局和走向,但他们用积极的态度使自己的生命这一阶段变成人生的财富。谢谢分享,很受教益。好久不见问好全家。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2012-10-06 08:33:20
回复颐和园的评论:我读了一些楼住的帖,知道楼主是国内医学院毕业,但没有作临床大夫就出国了,之后读硕士博士,然后应该是走了研究这条路,而不是选择考board行医,所以严格讲应该不是大夫。若是不对请纠正。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2012-10-06 08:09:27
P医生是在给自己做决定,相对容易。子女是在给父母做决定,就难一些。应该让医生征求父母意见,把两种治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都讲清楚,让他们自己判断。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2012-10-06 07:22:30
感动。珍惜健康,快乐每一天。
一览青山 发表评论于
2012-10-06 00:13:23
很有启发。母亲腦梗后接受了近一年的痛苦治疗无力回天。我一直在纠结,其实早知治愈无望就应以养为主,吃好喝好,轻松开心就好。但此时通常是高调的“左派”当道,很少人会赞同P医师的观点,弄不好还给带上不孝的罪名,唉...
昧名 发表评论于
2012-10-05 23:57:04
这就是西医遇到的瓶颈,我们补充医学(又叫替代疗法)其实是可以帮助你所说的这些医生们的情况的。但是接受补充医学的理念,需要一定的受教育水平,不过,眼下还比较难。
颐和园 发表评论于
2012-10-05 23:51:49
原来您就是那位回婆家穿着花裙子爬大石头的“青年”女子!原来您是位大夫,崇敬ing!
谢谢您的分享,您记述得很动人。我们每人都有这么一天,sooner or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