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静止观认为物质世界是静止的、不运动的。
在《主观自我》中已经提到,如果我们考察的是三维空间事物,我们说物质是运动的,但是把时间作为一维从四维时空考察,我们得到的是一张静止图像。虽然,某些理论(例如超弦理论)认为空间有更多的维度,但是一方面难以理解且未经证实,另一方面,更多的维度并不影响静止这一结论本身。即便是十维运动空间,把时间作为一维用十一维描述,仍然可以得到一幅静止图。时间超过一维也是同理。这里我们用大家容易理解的四维时空来阐述静止这一观点。把时间加入坐标系,这好像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那个圆柱体,并不是简单的脑筋游戏,而是从这个角度考察比从我们通常习惯的从三维空间考察或许可以看到更能反映本质的内容。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静态宇宙论继续讨论。
物质是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不过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改变,变化的原因来自外部而非内部
通常意义上讲,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方法,会是一个灾难。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忘掉这一条会是好的选择。但不是说这一观点就绝对错误,它也有它的适用的范围。基本粒子在构成宏观物体时,并非基本粒子内部发生变化,不过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改变。虽然这种数量和位置的改变会造成宏观特性的变化,比如颜色、形状、甚至化学特性,但是从基本粒子的微观尺度考察,不过如此。不过是数量的增减和相互位置的改变。
在基本粒子是否存在问题上,辩证法的主张令人怀疑。辩证法以矛盾论,矛盾无处不在为依据,认为物质无限可分,即基本粒子不存在。这一观点与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普遍的基本共识,即基本粒子存在且同类基本粒子都相同向左。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考察宏观物质所得出的矛盾论不能就这么样毫无保留地应用到基本粒子的尺度上。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是否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情,如果存在那就是存在,如果不存在就是不存在。只有进行专门研究的具体科学才能给出答案。所以用矛盾论证明物质无限可分,违反不论物质还是规律都是客观的这一唯物主义原理。也就是说,矛盾论如果是在考察宏观事物时得出的总结,那么用这样的总结作为微观世界指导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这也是形而上学的孤立观所主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