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因为很久闷在家里不曾工作的缘故,新的工作让廖影的世界一下子丰满了起来,她整个的人都活过来了似的,没有老公在身边,没有孩子天天缠着,简直就是一只被关了四年终于出了笼子的鸟,她一步就跨回了单身生活。不管别的同事是不是觉得办公室气氛令人愉快,反正廖影是愉快的。这种自由自主、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状态让她一下子看清了自己过去四年里生活的窒息。
廖影的愉悦感让她对公司、对工作、对同事都产生了一种由衷的亲切,很快感染到了其他人,人际关系不用费劲就处得相当不错,工作也干得越发地顺手。工资虽然不算高,也就每月六千元左右,但廖影已经决定,她要陪着女儿在国内接受基础中文教育-----也许女儿只是她的借口,真实的情况是她不想回去,至少现在不想。她申请了长达两年的回美证,在国内呆着就不用担心绿卡被吊销,至于两年以后的事,那就到时候再说,反正她现在是愉快的,充实的,过去的四年压制太久了,她现在有资格自我释放。她马上就要三十岁了,还有机会绽放,哪怕是最后的绽放,而如果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她就只能枯萎了。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女同学们在一起瞎聊起来都会说:将来找个老公养活最好了,不用工作,在家做个享福的小女人多好,健健身、美美容、购购物、养养孩子就行了,多么美好的理想的生活啊。可是廖影试过就彻底明白了,想像是一回事,真实的状态完全是另一回事。在洛杉矶生完孩子在家呆着的初期,她想好了各种计划:健身,美容、逛街、旅游、强化英语、布置家居等等,大概也就是大部分女人都会想的那些事。 最终的结果却是: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她每天都在手忙脚乱地围着孩子团团转,有时候廖影简直想不出自己的实际角色跟那些专职保姆有什么分别,最后干脆早上起来后连脸也不洗了,反正也不出门。
被压抑过的生命力再次爆发的力量是巨大的。廖影是比别人用双倍的精神头在生活,一步分做两步走,每一步都好好体会,连呼吸都比别人用心,简直是为了弥补过去的四年。
因为反差,所以珍惜,因为珍惜,她比别人过得更兴致勃勃。她自己有了收入,电话里再跟艾瑞克争执起来,就有了从容不迫的理直气壮。不管艾瑞克说她什么,她都有的对应。他说她对家庭不负责任,她就说她一切都是为了女儿,自己牺牲一下没关系;他说她把女儿撂给她父母自己跑到上海,她就挤兑他“你不舍得给孩子花钱,我得给孩子挣钱哪!”他压根就不同意她们娘儿俩呆在国内,自然也就不愿给她寄钱过来,他怎么催她、指责她,她都一口咬定了是为了女儿的前途。
2
廖影很快就跟同事们熟了,他们也就知道了她从美国回来,嫁了个美籍华人,老公有自己的产业-------她没说是餐馆,还是笼统地说“做食品方面的”---------她带着女儿回来是为了女儿接受地道的中文基础教育,只能暂时忍受夫妻别离,为了孩子的前途,做母亲的自然要有所牺牲。当然,老公也有打算把产业开到国内来,不过需要点时间,不能马上办到。因为她在办公室里的人缘不错,女同事们也都真心表示羡慕,并没有人用嫉妒的语调说风凉话。事实上,她在美国所有的压抑状态,在国内一下子都变成了优越的资本,这种奇妙的转换,连她自己也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同事们跟她时不时地闲聊起她在美国的生活,零星散落的信息最后就串成了这样的一幅图景:她以前在美国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住着几百平米带花园的大House(在国内叫做豪宅);开着宝马的车(在国内叫做豪车,其实艾瑞克买的是辆二手车,也只有他们这种没文化的人才会买二手车也要硬撑着买辆宝马这种最被国内的暴发户热衷的车);平时健健身或种种花,周末跟家人到郊外踏踏青,节日跟朋友聚聚餐,每年到世界各地度度假,因为是美国身份,所以社会福利有保障,老了或者病了不担心,所以不必攒钱,手头有多少花多少。多惬意的日子。
她在美国的时候,空姐的身份给了她光环,现在回了国,美国的身份又成了她的光环,甚至连她是小美国公民的妈这个身份,都有点金光闪闪。不过同事们都觉得,带孩子回国来接受基础中文教育可以理解,然而以她的生活并不缺钱,何必还要出来挣这么一点工资?廖影解释说,她不想年纪轻轻就做全职家庭主妇,她不想跟社会脱节,而她老公虽然并不舍得她上班辛苦,更不需要她赚钱养家,但是他是个开明的美国人思维,完全理解她的决定,并不干涉她的选择。
廖影决定暂时不把女儿接到上海来,因为上海消费太高,租房子再加上幼儿园的费用,她可吃不消。她每个月飞回去一趟看女儿,有时也把父母和女儿接到上海住一段。其实飞来飞去的机票钱也够女儿在上海生活的费用了,这个账廖影不知道为什么就没算过来。
但女儿不在身边,廖影工作之余跟同事朋友出去消遣也就没有负疚的心理。她在过去的整整四年里都没有机会这样随心所欲地畅快地放松身心,一堆人在一起喝酒、聊天儿、吃饭、唱歌,她是久违了。虽然常常也会觉得不把女儿带在身边有些对不起孩子,但是因为告诉自己只是“暂时”性的,现在这样实在是无奈,等一切稳定了之后一定会把女儿接到上海来,这样想着心里多少会取得一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