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诗词第18, 19 首 (骆宾王)(必背古诗词三百首 诗画版)
喜欢他的诗,请读以下评论(旧贴来的)
据《史记 · 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 荆轲 为 燕太子丹 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 高渐离 、 宋意 着白衣冠(丧服)送于 易水 ,临别时高渐离 击筑 ,荆轲应声而歌: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歌声悲壮激越, “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 。 ( “ 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
唐高宗 仪凤 三年(公元 678 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公元 679 年),六月,改元 调露 (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 水犹寒 ”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已不在,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骆宾王,姓骆 , 字观光 , 名宾王,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幼年就才华出众,高宗永徽年间( 650—655 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中( 676—679 年),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武则天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 684 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照檄》。武则天读到 “ 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 ” ,赞叹他很有才气,说 “ 宰相安得失此人 ” 。 在临海时,他曾写过一首《久客临海有怀》,借景抒情: “ 天涯非日观,地岜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 。
(来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363/200905/1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