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纪念册,是我们年级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是园丁,也是赏花客。每逢相聚,我们执手相伴,忘机同游,园内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然而,每当最初的喧腾稍定,人头点毕,我们终于还是会探及那无奈的事实:有一些同学缺席了,而且是永远。他们去了,枉自这高朋满座,千樽百盏。他们去了,枉自这大好春光,万紫千红。每念及故人已去,空留音容,游人怅然黯然,园内一池萍碎。因此,有谁敢说,生命凋零之痛,非逝者亲人不能体会?“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生命猝然飘落,故人不得再聚,生者何堪?空有座位虚待,旧友永不赴约,为之奈何?
当我开始梳理已故同学的印象的时候,常有心痛叩击心扉,常有眼泪朦胧视线。他们其实并不是我的亲人,也不曾与我朝夕相伴,只是因为共同拥有和珍藏了三十年前那段明丽的岁月,让我们从心底油然生出了情同手足的亲密。这种情谊有点飘渺,通常它仅仅是一缕心思,忙起来丢在脑后,静下来又上心头。然而,这来来去去的心绪,透过点点滴滴的积淀,不知不觉变成了生活里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为我们带来温暖和宁静。终于,当一种情感足够真诚,它就变身成为一份心甘情愿的承诺。所以,在这里,让我们以同学的名义,为我们年级这些过早凋零的生命,许下一份诺言:在这片小小的家园,我们会一直为早逝的同学保留一席之地。对这一片园地的存在,这些同学如果天上有知,一定会感到欢喜。一滴清泪,有时也能滋润一方冰冷的黄土。
请原谅我把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带进我们这片芬芳的园地,尽管它的出现,其实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在已经先行一步的同学面前严肃地讨论一下大家最终的共同归宿,应当不算不恭。我一直认为,死亡,出于一种不明的原因,被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小心翼翼地规避和忽略了。儒家的世俗取向一如既往地选择对死亡视而不见,死亡最多只是用来衬托得道后的喜悦。如此雄辩完备的人生伦理,对于生命旅程的最后一步,竟然集体噤声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也算是它的一大特色。从道家飘逸的出世态度和对炼丹成仙的狂热追求后面,我们不难辨认出对死亡的恐惧。在对待死亡上,道家和世俗凡人之间的境界,差距实在超不过三尺拂尘。佛家的报应轮回理论,与其说是对来世的领悟,不如说是对此生的训诫。只有禅宗的虚无主义,算是提供了对于死亡的回应。但是禅宗并不正面谈论死亡,它只是把死亡作为一个问题完全抹去了。随之一起被抹去的,还有其他我们珍视的价值:生命,爱情,责任和美。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号称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竟然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视角,让面临死亡的阴影的个体得以借助,以便为生命写下那个也许并不轻松但至少可称完整的句号。对于死亡,我们只有孤独地面对,没有人能帮你。
我曾仔细地翻检过我的理论武库,希望找出一件武器,以便让我在有朝一日面对死亡的时候显得不那么软弱。我只找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告诉我们说,如果你得以献身于一项崇高的事业,你可以死而无憾。坦率地讲,如果说这一套基于“崇高”的忘我情怀对年轻的我曾经有过吸引力的话,那么对现在的我来说,崇高已经光环不再,很难引起共鸣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为一个无神论者,随后又修练成了一个理性主义者。对于所有宗教,我们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优越感。然而对于宗教,我们其实又知道多少呢?记得曾参加了我的一位黑人朋友的葬礼,真是令人震撼。葬礼上有欢声笑语,有歌声绕梁,有载歌载舞,唯独没有悲戚。在他们看来,那位离我们而去的人,重新回到了主的身边,沐浴着主的恩泽,死亡因此获得赞美。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对死亡的诠释,尽管对它我还不能完全领会。想得多了见得多了,我觉得我们至少可以这样想,尽管死亡的生理过程不是人可以控制的,但它的心理过程不必非得是阴暗的,压抑的,悲伤的。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正像冬天的忧郁属于你而不属于季节,正像春天的萌动不单单是万象更新,更是一份好心情。
面对死亡取一种积极态度不仅有理性的必要,也有感性的可能,因为我们有亲情和友情。无论古今中外,亲情始终是对抗死亡的恐惧的最有力的依靠之一。能在亲人身边走完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步,是一种福气。不过,身为七七级的一员,我们比平常人又多了一分幸运,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小团体,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的存在,其实是可以超越我们个体的肉身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大声地表扬我们自己,因为它就是我们正在搭建的一座浮屠。让我们告慰已经过世的同学:这个家园,就是你我曾经的校园,我们其实一直同在。而对于我们健在的同学而言,如果我们知道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有朋友关注的目光伴随,都有一片家园可以小憩,那么,生和死之间,就不再是阴阳两隔,而满可以看作人生旅途中的转换。因为说到底,对死的洒脱和对生的珍视,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我偶尔会突发奇想,想象我们七七级的告别式。当我们这些同学中的最后一位在弥留之际,我希望他或她能够打开最后一本(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纪念册,翻到最后一页,添上一句话:“七七级完美谢幕”。在这一时刻,当最后一本纪念册的最后一页终于合上的时候,我们所有其他同学的在天之灵,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