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阿含经》中释迦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从光音天来(转贴)

人类起源---从光音天来

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进化论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读者自己比较,兼听则明。

在《长阿含经》中释迦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白话翻译):
===========================================================
在上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最后,人们命终都生到光音天。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以念为饮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身体都有光明,能够飞行自在。想去那里就到那里。从那之后,这个婆娑世界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没有日月星辰之光。也没有年月岁日,只有一片黑暗。光音天的人命终之后又转生到人间,虽然来到人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体有光明照耀。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很长。都自称众生。 后来大地涌出了一种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样。那些性情轻浮的人就觉得可以尝尝看,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随意饮食。逐渐贪恋其美味,没有满足。其他的众生也效仿之。这样吃的时间一长,身体逐渐粗重,肌肉坚实,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也不再有飞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间一片黑暗。  

天地自然的道理,黑暗之后必有日月星辰出现在虚空,然后就会有昼夜明暗,年月流转。这时众生食用地味时间一长,吃的多的人面貌逐渐粗重丑陋,吃的少的人容颜光润。就出现了美丑之分。端正的人就出生矫慢之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生嫉妒心,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之间就起了诤执仇恨。这时甘泉自然枯竭。大地长出一种自然地肥,色味美妙,芳香清洁,大家就取食地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吃的多的人容颜更加丑陋,吃的少的的人,面色依然很好,容貌端正。这些人就产生矫慢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更加嫉妒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诤讼逐渐加重,地肥也不再生长。

大地生长出的是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芳香可口,但是不如以前的地肥。众生继续取食。一样的情景再次上演。人们的差异更加明显,相互的诤讼也愈加严厉。粗厚地肥最后也没有了。后来大地生出的是自然的粳米,没有糠皮,色味香洁,可以直接食用。于是大家取食粳米。这样一段时间后,便分出男女,相互之间有了情欲,相互亲近。其他的众生看到后,就说:你们的作为是不好的,不好的。排斥驱赶其人。过三月后,才允许回来。

佛告诉婆悉吒,从前认为不对的,现在则认为理所当然。那时众生纵情恣欲,没有节制,但是以惭愧心的缘故,建造房舍。浸淫其中使情欲逐渐增长。于是便有了胞胎,不净生子。那时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没有穷尽。这时有众生比较懒惰的则觉得随吃随取很是麻烦,于是就一起取来一天的粮食。其他的伴侣呼唤其一起取米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取了一天的粮食,你们自己去取吧。其他人觉得这个人有点智慧,能够提前积聚粮食。我们也应当提前积攒,而且要积攒三天的粮食。于是大家都储存了三天的粮食。后来有其他的众生也逐渐效仿,并且积存的粮食数量逐渐上升。 三日、五日,如此不已。

大家都竞相积攒粮食,粳米荒芜,转而生出带有麸糠的谷物。大家见到这样的现象都很不高兴,忧虑迷惑。心想: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光显赫,世间长了,地生甘泉,香美如蜜,饮用日久,颜色差别出现,食用少的色泽光润,食用多的丑陋。因为饮食的缘故导致了我们容颜的差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憎恨嫉妒心生起,甘泉自然枯竭。以后大地生出地肥,也是香美的很,食用之后更加增大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此这般,又生粗厚地肥,粗厚地肥没有了,又生长粳米。后来由于懒惰,竞相积存粮食,现在粳米也没有了,转而生长带有麸糠的谷物。现在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认为应当把土地分给个人,竖立标志。决定后即实行。

因为这个因缘,这个世界上才会有田地归属。那时的众生各自分封土地,建立疆界。于是渐渐有人生起偷盗的心。盗窃他人田地中的庄稼,其他众生看到了都说:你作的不对,不对。自己有自己的田地,却偷取他人的庄稼。但是有的众生依然盗窃不停。于是其他众生更加严厉谴责。甚至动手制止。告诉大家,这个人自有田地,却偷盗他人之物。而偷盗者却说,这人动手打我。众人见到两人互相诤执,都忧愁不乐。十分懊恼,世风日下,世间有这样不善的事情,才会产生这么多污秽不洁之物。这些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烦恼苦报对堕落到三恶道。因为有田地所以有诤讼,现在只有拥立一人为主,治理国家,该保护的保护,该责罚的责罚。于是大家商量各自拿出一部分粮食,供给拥立的国主。让他治理各种诤讼官司。

大家推选一个体形高大,颜貌端正,有威德的长者。对他说:我们现在推选您作我们的公正的国主,该保护的保护,该责罚的责罚。我们会一起供给您粮食。这样推选出的人听闻大家的申诉,判断受理大家的诤讼官司。大家各自供给一部分粮食与他。此人又以善言安慰大家。众人听后,皆大欢喜,一起称诵,太好了,大王。于是世间才有了国王的名称。以正法统治民众,所以称为刹利种姓。这样世间才有刹利的名称。

这时众人中有人这样想:家实在是很大的负累和有毒的芒刺。我宁肯舍弃居家,独自住在山林之中。于是舍家隐居。静默思维。到时候手持器皿外出进入村落乞食。众人看到,都很愿意供养,并且称赞:这人能够舍家隐居,独住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才有婆罗门的名字。后来又有的婆罗门不喜欢闲静坐禅思维,于是回到人间,诵念习咏为职业,又自称,我不是修行禅定的人。于是世人称其为不修禅定的婆罗门,因为他们住于人间城市,所以称为人间婆罗门。这样才有婆罗门种姓。众生中又有人喜好经营产业,积攒财宝。众人称为居士。又有人喜爱技巧工匠,造作器物,世间才有首陀罗工匠的名字。由此划分出不同的种性、社会阶层。
from: http://kootinlok.com/share3.X/viewtopic.php?f=5&t=2638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