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哲学概念上的惊人相似 老几 这几天兔子网友连篇介绍了西方哲学的三个存在,即在,存在,定在,学习讨论收获之余,同时深感哲学的“故弄玄虚”。老几不才,妄自以白话解之。让老几把兔子所说的用个例子,解释一下“在”,“存在”,“定在”各是什么意思,免得不熟悉的朋友被哲学家云山雾罩的搞得找不着北。为啥要多此一举,是要让各位都能与老祖宗留下的话,互相对照,看看中国古代有无哲学,有无辩证法。 下面就从老几自己开始: 老几早上起来,突然想写点东西。写什么呢?他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这么个笼统感觉要写点什么。这就可以解释为“在”。(这个兔子认为的“在”,老几认为可以再定义一下,将“在”分为“先在”和“在”,以区别“想”前后的不同) 写什么呢?写吃的?不会(否定掉);写打架?太俗(否定掉); 写武侠,不妥(否定掉);最后老几觉得还是写此文比较爽(肯定下来,=“否定之否定”)。写成什么,这个构思完成,过程发展到这儿,您所看到的此文就“存在”了。但是因为没有写出来,您看不到。所以,“存在”和“在”一样,是看不到的。(此处还可以有不同分法,老几注) 接下来,老几开始动笔。一行行“码了起来”,直到写出在纸上。这时的文章,就变成客观现实了。就从脑子里构思的“存在”,变成了纸上可以看见的“定在”文章,固定下来了。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存在”到“定在”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定在”是可以看见的实物。 但当任何东西成为客观的世界一部分,其意义的解释,就由不得老几作为作者了。正如同我们看待水碗里的筷子是弯曲的。这个文章的客观性和其他任何物体一样,都可以有各种解释了。这时又变成各人脑子里的“存在”了。这个各人脑子里理解的这篇“存在”文章,离不开老几纸上的“定在”文章,但各有不同。同样,纸上的“定在”文章离不开老几原来构思的文章“存在”,又有不同, 互相联系,对立统一。 有人说像是在说辩证法,还真是: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齐了。 其实以上说法可以略有不一样,理解也可不同,就能分出不同的派别来。从苏格拉底开争到柏拉图亚力士多德到叔本华黑格尔。以老几拙见,没有对错,只看有用没用。哲学家吃饱没事干,让他们接着争。您就把老几写作文这例子记住就够了,除非您也想当个专业哲学家(小心没有饭吃)。 有朋友马上会说你那“三大存在”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中生“有”的概念吗?您说的没错。不仅如此,老几给兔子长篇大论的“三大存在”,用一句话10个字总结:那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有一点出入,兔子没有无极太极之分,将“无极太极”统一为“在”,虽未为不可,细想之后,将“无极太极”分为“先在”和“在”更妙一点。 附老几评兔文 徒子昨天以来中了邪。说的东西,琢磨后发现,除了故弄玄虚的部分之外,全都是抄袭道德经中的“反动”言论。下面老几以哲门正宗传人的身份对其重点部分加以批判。 (徒)从“定在”开始说。什么叫“定在”?就是有“规定性”的存在。就是个体的存在。哲学上所说的“现象界”,就是“定在”的“集合”。举例来说,人有人的规定性。狗或鱼,各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老几评 =“用”) (徒)如我欲“伸出大拇指”,这个动作,就是由这两部分完成的。...但在意识方面确对这个过程一无所知。(老几评 =“百姓日用而不知”) (徒)定在部分,如同数学中的实数部分。一切个体现象,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几评=“两仪中的阳”) (徒)存在,包含定在作为子集合。继续用数学的语言说,就是“虚数”的部分“i”。(老几评= “两仪中的阴”) (徒)凡是实数的部分,既,凡是现象界的定在,无不体现在虚数的存在集合中。所以定在于存在,是‘对映成双’的两个世界。(老几评=“阴阳互存,对立统一,一体两面,太极生出的两仪”) (徒)真正的存在集合的因子,必须是潜在在人的心灵中,属于“只可意会不可形会”的领域。(老几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徒)因为范例的可数性,既可以界定和有规定性,因此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最后的“集合”,既,“数”,或基础,就是范例集合的根据,既,叫作“范例原型”,或叫“在”,这个范畴。在,从范例哲学的角度,就是范例的“范例原型”。从宗教的角度,就是上帝或神。(老几评=“道”= “无极”=“太极”) (徒)对于“在”,能够说什么?除了我认为它应该是一切“各种在”的基础之外,(老几评=“太极”) (徒)我实在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可以说。(老几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徒)因为它与“存在”都不一样,更不能说“定在”了。 在“在”哪里,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有些哲学和宗教将“在”拟人化,或赋予其他各种性质,我都很难想象。因为“在”是最高的抽象,是抽象的连“裤衩”都脱了。(老几评=“无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