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圆山文化——有肩石斧、有段石锛、印纹陶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组图
印纹陶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纹陶文化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西、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以及台湾等地的以印纹陶为特征的古代陶文化。它的延续时间也很长,一直到商周时期的遗址还有发现,而且流传到北方中原地区。
印纹陶[编辑]
主条目:印纹陶
印纹陶是一种胎质比较细腻、坚硬,烧制温度要求较高,器表刻有几何形图案的陶器。
遗址[编辑]
茅湾里印纹陶窑址——位于浙江萧山,为古越族人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窑址存有大量陶瓷碎片及烧坏变形的完整陶器,表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等。
参考资料[编辑]
茅湾里印纹陶窑址,《可爱的萧山》,汪柏遂编
Museum template.gif 这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biz886.com
收藏之冠”春秋印纹陶| 台湾大发现
350 × 250 - 18k - jpg
圆山文化的定义 百科
圆山文化的定义
【百科分组】 知识类
【分类】 历史,文化;
【标签】 圆山文化
【内容】
圆山文化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在台湾西海岸地区的原始文化。
以北部台北盆地为中心并伸延到北部沿海地区的是圆山文化;
分布在中南海岸与河谷的是一组以红陶、彩陶和灰黑陶为代表的文化,即凤鼻头文化。
圆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是位于基隆河下游、台北市北端的圆山贝丘。
它面积很大,包含极为丰富。这一遗址分上、下两层,下层属于上文所述的大岔坑文化,上层为圆山文化。
圆山文化遗址除圆山贝丘上层以外,还兼容大岔坑遗址的上层、台北盆地南缘土城乡的土地公山,另外还有芝山岩、大直、尖山等数十处。它以台北盆地为中心,广布台湾北部。
这一文化在台湾北部持续达2千年之久,其主要遗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数的青铜器。
经对圆山贝丘上层和大岔坑上层遗物测定,其流动年代在公元前2560年至公元50年之间。
在石器中,有石锛、石斧、石锄、箭头、网坠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锛和有肩石斧。
有段石锛的先进性及其与祖国大陆的渊源上文已述。
有肩石斧亦不例外。它与有段石锛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普通石斧的高级形态。
据考证这种石器在我国福建光泽、浙江杭县、广东陆丰以及海南岛等地均有发现。而且石斧两肩与柄的折角多呈直角,与圆山出土的相同。
圆山石斧与华北、辽东等地所发现的形式也极其相似。
因此,从其形制和分布范围看,系由大陆传入台湾。
圆山文化中的陶器,质料多含细砂,以棕灰为主颜色,有的刷上棕黄色;有印纹,涂红彩;器形以碗和簋为主。(簋为圆腹、圆足、大口双耳罐形器,有盖。)
据考证,这些陶器,除圈足、涂彩两点外,在台湾无祖型。而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黑陶、彩陶、印纹陶却十分相近。
尤其是出土数量最多的陶簋,在器形上酷似盛行于大陆商周时代的双耳圈足青铜簋,显然系由其脱胎而来。
此外,在圆山文化的各处遗址均未发现铸铜的痕迹,但是却出土有少量的青铜器。共三件,一片“表现孔雀头部”的青铜器,一截手环残片,还有一枚两翼式青铜箭头(见台湾锦绣出版社有限公司《台湾全记录》22页)尤其是那箭头。
在没有大规模青铜冶炼和可观的铜产量的地方,是决不可能以青铜制造这种消耗极大,不易回收的一次性工具的。
这枚箭头与殷墟大量出土的青铜镞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它不仅证实了圆山文化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确实存在着,甚至使我们感觉到这种交往并不局限于沿海各省,它已纵深至广阔的内陆,而且很有可能,那时,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触角,已经直接触及了台湾。
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7000多枚海贝残骸的化石,似也暗示着这一事实的存在。
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它许多发明。
台湾原始社会以渔猎为主,青铜箭头(理应和弓在一起)出现于台湾的进步意义显而易见。
在同一遗址出土的大量板岩箭头和骨角箭头,明显带有模仿它的痕迹。
圓山遺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维基百科- Wikipedia
依照國際通行辦法,從圓山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紀錄統稱圓山文化,該 .... 其中,有肩石斧、有段石錛、有角大鏟、平凸面大鋤、匙形大鋤最具特色,而石刀和 ...
圓山文化與祖國大陸
big5.chinataiwan.org/twzlk/lsh/shiqian/200909/t20090903_990710.htm
2002年12月11日 - 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錛和有肩石斧。 ... 它與有段石錛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普通石斧的高級形態。 ... 它不僅證實了圓山文化時期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交往確實存在著,甚至使我們感覺到這種交往並不局限于沿海各省,它已縱深至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