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荣何等闲,贫富赖天颜。落茗飘零处,明朝锦绣还。
记得当年大学快毕业时,同学们最畏惧的就是被乱点鸳鸯谱的校方发配去当老师。虽人人自危,却都装成潇洒的样子。只是在下课,闲暇之余。彼此王老师,李老师的叫着,互相调侃。其实是掩盖心虚和可能被迫接受的事实。事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我工农学商兵的在社会这所大熔炉里走马灯似的逛了一圈,却鬼使神差,仿佛轮回一样真就当上了老师,而且是个给大学生和研究生授课的教授。
我认真负责的准备了半个月,不但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不说还去医院把整个看病过程体验了一遍,再去使用HIS系统的医院实际操作一番,搞出来个大概齐,又研学了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写的《社会学》一书。终于有了些感觉,于是把授课书中那些琐碎,发散的东西归纳总结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找出其中的知识点,再按信息是需求,应用是目的,基础是程度的主线,递进展开。其间运用比较法,中西合壁,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生动鲜活起来,却又让学生在思考和对过去的自我批判,否定和评价中获得新生。提问题,比较先进和落后,远景和差距,但先不给出任何结论,也不做主观引导,因为这是学生的功课,让他们自己判定是非,认真的思考才是我的目的。学生回答完后,客观做出点评,再对每个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让故事编得功德圆满。讲这门课我的优势就是近二十年北美生活的经验,而这恰恰是国内教师的不足。教学经验不足是我的短板,但一堂课下来我就禅悟出其中奥秘,并在第二次课中完善了。
由于我上课的时间恰好是人最犯困的午后1点半到三点,为了不让他们瞌睡,我尽量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通俗化,明了生动,有的放矢的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都知道自己不是这场信息化革命的旁观者,而是其中的一分子,都有义务为了明天的责任认真学习。我举一反三,从国家政策的宏观世界,谈到现实存在的微观世界,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如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演变,从手工操作的落后到科学化,信息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历史付予我们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总之让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亢奋中,大脑像海棉一样把知识尽收去了。有时教学习方法比教一个具体的东西对学生而言更重要。
一堂课下来,我自信满满。这是学生们给的,他们的眼神和肢体动作告诉了我一切。三个班级的学生,近百人,两堂时间都没下课的情况下,人人尚能聚精会神,连洗手间都没人肯去,直到我讲完所有内容。看得出在他们面前我是个阅历丰富的长者,洞悉一切的智者,气定神闲的大师。当我在一片掌声中步出教室,心里突然轻松的似乎能飞去天空。我这人,平时吊儿郎当,但做起事情来却从不马虎。
在回来的班车上,同组的老师一直向我表达着她的遗憾,她谦虚的说应该听我的课,可惜时间冲突了。她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论是否备课都能过去。而时间就像他们掌上之物,早已分配得心应手。在我先前和有些人交流时得知,他们完全可以不用备课,但我告诉自己,我永远不可以如此。头上三尺有神明,做人就要负责任,教书育人的先生尤为如此。更何况做任何事情都得从认真开始,且不可做孟子讲的那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混子。这样既误人子弟,又愧对别人的信任,还虚度光阴。
这会儿,我还真有点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我是个挺称职的老师。起码知道肩上的责任,不敢等闲视之,并且有使命感的知耻近乎勇的意志。我不甘心只做个教书匠,而要做个教书育人的时代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