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庚子赔款筑起的“牌坊”

凡事感恩 不住祷告 常常喜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用庚子赔款筑起的“牌坊”

     最近,对美国用庚子赔款退款兴办清华大学的历史,有很多论述。我在此领域是个初学者。我“轧一脚”的目的,是想搞清楚一些问题。通过庚子赔款产生的缘由、支付,美国庚子赔款的退款缘由、经过,谈谈我对美国退款的一些看法。请各位指正。

     (一)庚子赔款的缘由

     由于清朝政府利用义和团滥杀传教士、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和使馆人员,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计十一国,以武力胁迫清朝政府于190197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725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按照八国联军拟定的惩处官员的名单,杀的杀、砍的砍、剐的剐;流放的流放,蹲监的蹲监。

    《辛丑条约》按照八国联军的要求,撤除海防炮台;八国的军队可在沿山海关至北京一线驻扎;北京大使馆区域,由各国军队把守,中国人不得在此范围内居住;如有抗击外国人的行为,中国政府必须严惩。这样,中国国防大门洞开,外寇随时可借故,武力直逼京城。日本于193777日发动的卢沟桥事变,就是《辛丑条约》埋下的祸根。

    《辛丑条约》按照八国联军的清单,清政府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年利息4厘,分三十九年付清。本息合计共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以清国关税和盐税做担保。赔款的主要理由是支付八国侵华战争的出兵军费及利息;赔偿各国侨民、传教人员、商人及企业的损失;赔偿各国教会的损失。

    《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國联军出兵中国,因此被称为庚子赔款。

     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约四亿五为估算值基础,按每名中国人赔付一两的数目来确定的,带有明确的羞辱性质。

     这笔赔款被称为“大赔款”,此外还有17个省的中国地方官绅分别与各国领事、教士、教民协商议定了纹银22272708两的地方赔款。其中5386000两归入大赔款。地方赔款的实际支付额为纹银16886708两,被称为“小赔款”。

     (二)庚子赔款的支付       

     在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的分配比例中,俄国所获最多,达2.84亿卢布(包括中东铁路损失7000万卢布、直接战费2亿卢布及利息1400万卢布,赔款衍生利息未计算在内),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8.97%

     其次为德国,占总数的20.02%

     其他各国的分配比例为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意大利7.32%,比利时1.89%,奥匈帝国0.89%,荷兰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国各占0.025%

     上述各国赔款比例,主要是按各国出兵数量、战费支出、财产损失而定。除此以外,德国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所要求的赔偿,也是一笔巨款。另外法国作为中国天主教会保护国,因此其所得赔款(主要为“小赔款”)中,有一部分用于修缮被毁教堂,以及支付给中国遇害天主教教民遗属,作为抚恤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对德、奥宣战后,中国停止支付对这两国的庚子赔款。同时沙俄宣布暂停“赔款”缓付5年。19245月,苏联宣布放弃庚子赔款。1924年底,美国政府宣布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把余下的所有对美赔款全数退还。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所谓庚子赔款的退还,实际上中国政府针对美、英、日、法、比、意、荷、挪威等国的庚子赔款,仍必须继续在国内从百姓头上征收“洋捐”,然后将赔款支付给这些国家把持的管理委员会(除苏联之外)。再由这些管理委员会根据本国政府的对华战略,使用在相关项目上。中国的庚子赔款一直支付到1938年时终止,实际共支付赔款白银六亿五千二百三十七万(6亿5237万)余两,折合银元则约为十亿元。

    (三)美国庚子赔款余款的退款经过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逃亡日本,推进学日语、办学校,意图从教育入手,培养人才,达到拯救中国之目的。从1901年开始,中国人便到日本去留学。到1904年底,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赴日留学达到了高潮。

     说到美国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经过,不得不提到曾任美国国务院远东问题顾问的柔克义(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1854年-1914年),美国外交官、汉学家、藏学家。1905年至1909年任美国驻大清大使。

     柔克义在得知戊戌变法失败后,大批中国青年赴日留学的消息,感到此事与美国的对华战略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于是在1904年底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了《减免部分拳乱赔款,资助清国留学美国》的建议书,此举得到了美国部分上层人士的支持。因此,可以这么说,美国所谓的 “庚款退赔助学基金”原来是从日本学来的。

     1905年由于国际市场上黄金上涨,白银下跌,列强认为中国以白银支付赔款的方式将给他们造成巨大损失,要求改用黄金支付。这就是晚清财政史上的所谓“镑亏”问题。1905年大清政府就向列强额外支付了当年的“亏镑”120万英镑,折合白银800万两。签了的条约,大家认定的支付本位币,美、英等列强说更改就更改,白银换成了黄金。吃亏的还是中国。

     这一年是光绪三十一年,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与美方就使用黄金还是白银支付赔款与美方进行商讨时,获悉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曾流露出“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梁诚出于政治上敏感,立即抓住机会。以其灵活的外交手段,放弃了使用黄金还是白银的争论,转而向美国政府提出“退还庚子赔款虚数的要求”,同时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经过梁诚3年多坚持不懈地交涉,终于得到美国国会的赞同,全权授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处理庚子赔款退款事项。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711日,美国核减赔款文告由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中国政府,其中说:“美国决定以部分庚子赔款还赠中国,但贵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 中国外务大臣庆亲王奕劻的答复是:“ 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驻华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辛丑条约》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77881分,经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1078528612分,从190911日开始实行‘退款’。‘退赔款’也不是由美国退回,而是在原来每年应交的‘赔款’中扣除。也就是说这笔款项每年仍必须由中国政府从各项捐税摊派中征收,交给美国花旗银行后,不受中国政府支配,而是另立‘助学基金’由美国政府监督使用。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清华立校的贡献,清华的西体育馆被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并在面墙上铸其雕像(1950年代被中国共产党当局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被铲除)。”(摘自《维基百科》)

     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于1909710日,呈朝廷《会奏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留学办法折》,落实美国提出的庚子赔款兴学计划。其中详细规定了如何派遣留美学生的管理办法。包括:在京师设游美学务处,统一管理挑选学生、遣送出洋、调查稽核等一切事宜。“并附设肄业馆一所,选取学生入馆试验,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所有在美收支学费、稽查功课、约束生徒、照料起居事物极为繁重,拟专派监督办理。” (摘自《维基百科》)

     1909年成立肄业馆。19114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清华学校”。     

     “清华学校”是第一所专为留美学生建立的预备学校。学生经过八年左右的预备训练,完成基础学业,熟悉美国语言和文字、美国生活方式、社会政治和风俗习惯等等。清华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其每年招考学生的名额,按照各省分担的庚子赔款的比例分配。

     1924年,美国政府又宣布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把余下的所有赔款以同样的形式全数退还中国。由于当时中国处在战乱时期,没有稳定的中央政权,美国政府委托由美中两国人士组成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管理退款。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将清华学校易名为“清华大学”,直属教育部。从那时候起,清华不再是专门的留美预备学校了。而是作为中国的一所高等院校。但是,清华仍在1929年遣派37名毕业生留美,并考选了10名专科生赴美留学。这样,清末民初的留美高潮回落,此后三年内没有再遣派留美学生。庚子赔款的大部分功用因而转为资助清华大学设校所需。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用退还的赔款兴办文教事业,继续培养留学生并资助清华大学。1931年建立了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国立北平图书新馆”。这是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分馆的前身。

     用于清华大学设校的美国庚子赔款退款,还有剩余并存放在美国银行的“清华基金”户头内。1949年,清华梅贻琦校长前往美国管理和掌控此基金。后来,迁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台湾新竹复建国立清华大学,至今,此基金利息仍每年由银行拨付给国立清华大学(新竹),直至今日。

    (四)对美庚子赔款退款之我见

     1 庚子赔款的本质

     庚子赔款是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八国联军以武装入侵为手段,敲诈勒索、漫天要价、侮辱国人,企图达到扩展和巩固列强在华利益的卑鄙目的,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沉重枷锁。

     庚子赔款极大地削弱了国力,极大地加重了老百姓的税赋。

      2,八国联军侵华的利益目标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和主权上控制中国。各国列强贪婪的具体目标都各有侧重。日、俄注重于贪婪中国领土,以占领割据中国领土为主;而英、美则贪婪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以控制中国的经济贸易为主。

     为什么《辛丑条约》中没有提领土划分的内容呢?除了日、俄在此之前,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签订了诸如《尼布楚条约》、《中俄密约》、《中日马关条约》等等不平等条约之外,日、俄两国还因为争夺中国领土和特权而剑拔弩张。另一个重大因素就是因为英、美的目标是控制中国的贸易市场,日、俄在中国扩张领土是对英、美对华经济战略的潜在威胁。因此,《辛丑条约》没有割据领土的条文,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也是缘故之一。在庚子赔款方面八国(十一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庚子赔款就成为《辛丑条约》的主轴。当时,中国已经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毫无挣扎之力。于是,各国列强以它们的强盗心态,更加肆无忌惮在赔款数额上狮子大开口,就不难理解了。

     3,美国对华的战略眼光

     在退还庚子赔款余款的做法上,美国是有其远大的战略眼光的。美国同意将部分庚子赔款余款退还给中国,但前提是:中国政府必须选派学生留美。以图通过教育新一代中国青年,从知识、立场和观念上培养美国精神,让具有美国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精英成为中国的领袖群,从而支配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成才的中国精英也确实是中国新时代的栋梁,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英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从庚子赔款中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在山西建立“西学专斋”,也就是后来的“山西大学”。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也有类似的做法。

     4,美国等国退还庚子赔款余款的做法是立了“牌坊”的。现在都传说是美国出钱资助中国学生留美,清华大学是美国出资兴建的。实际上,这些用来培养自己的子孙钱,都是中国人民自己辛勤劳动的血汗钱。强盗们登门入室抢走了我们祖辈的财物,筑起了他们的“贞德牌坊”。

 (注: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为《维基百科》,以及《维基百科》所列的相关文献。)

上海毛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rpanyan002' 的评论 :
本人十分同意沈成涵先生的观点,冻爷的指点也给了我启迪。我对历史事件的探讨属于菜鸟级,非常感谢诸位的指点。
我不会“随意”“信口雌黄”地去“抹杀”美国用庚款余款兴学助学的历史作用。因为,即便不“随意”,这种作用也没人能够抹杀。
美国对的战略意图是清晰的。而这种战略为美国争取在华最大的长远利益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是为中国的冲破闭关自锁,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我只是在想,庚子赔款的款项从从哪儿来的?是慈禧个人腰包里掏出来的吗?如果没有庚子赔款,这庚子赔款的余款又从何谈起?在当时,如果没有庚子赔款,美国等列强会掏出数亿白银帮助中国的教育嘛?
沈成涵 发表评论于
在退还庚子赔款余款的做法上确实是美国做得最好。
日本这这跟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做得最差。
drpanyan002 发表评论于
这些钱得亏赔了美国,美国才投入到中国的教育,而且不仅使用了赔款,后期还追加投入了很多。这些赔款如果留在清政府,无非再建几个园子而已。美国在创建清华北大协和的起到的作用,不是楼主可以随意信口雌黄抹杀的
冻爷 发表评论于
美国帮中国办学和自助留学生,是出于长远利益,而不是中国式思维的“立牌坊”。自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被接受后,英国和美国人认为,获取最大的利益来自与真正自由的双边贸易,而不再是以前重商主义式的侵略和殖民。所以现在美国最希望中国富强并非出于单方的善意,而是因为这样他们自己就能更加富强。所以美国很怕中国遇到困难。而中国人则认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200年前的思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