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是西方精神分析学注重的一个领域,参禅对心理健康有莫大好处。禅坐入静是心理健康的锻炼,是消除烦恼的良方,是解除精神紊乱的自我医疗方法。禅修为什么能够医疗和维护心理健康?下边我就用弗洛伊德模型来谈谈我的看法。
根据弗洛伊德心理结构模型,自我管理本我、超我和环境。当自我太弱的时候,不能控制本我和超我,就会做出非理性的事情,做出出格是事情,所谓原形毕露。自我压抑难以实现的本我需求,把自我不能实现的本我需求压抑到潜意识中,但是,本我的需求还在,只不过是在潜意识里边,而且潜意识里边努力往外冒,但一冒出来就被自我压抑回潜意识去。只有睡觉的时候,人脑割断了思维与行动的联络,这时候自我就去休息了,本我就就冒出来,但是,它只能在梦里活跃,不能成为实际的肢体行动。所以,所有的人在梦里都是精神病人一样,如果思维与行动部分割断不彻底,就会出现梦游症。梦,在弗洛伊德看来,都是满足本我需求。某个本我需求被自我压抑管制以后,本我就把被压抑的需求改头换面,换成一个自我不管制的面貌出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病症状,和梦游差不多。在某种程度上,精神病人就是生活在梦里,他们把梦里的想像认真为世界真实,所以,其行为完全不顾场合时间,因为现实不在他们脑袋里。
梦一般醒来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明明了了的梦,醒来后就是想不出来,回到床上继续睡继续前梦,又重新明明了了。这就是醒时自我把心理需求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原因。
如今治理精神病,主要手段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找出病人潜意识里究竟要求什么。而且,这些要求都是改头换面的要求,不是原本的要求,这就需要精神分析,或者分析梦。为了找出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就要把这些心理活动从潜意思掏出来,掏到显意识里。这个心理咨询的方法就是联想。病人说不痛快,心理咨询医生就问怎么个不痛快?病人会所出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因为那些心理活动是受压抑受管制被自我限制不能出现在显意识里的,所以,咨询医师就用自己的话重复患者的陈述。如患者说今天天气很好,医师就说天气很晴朗,患者说心头有块石头似的,以师就问是不是感到沉甸甸的压着喘不过气来,注意医师在咨询过程全部是重复患者的陈述,没有添加任何东西,只有对话可以持续,那么患者就在医师前边展现了他的意识流,或者联想,从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当然,医患交谈中主体是围绕患者病症而追寻的,这样,经过联想,逐渐把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一件一件地掏出来。这种联想,佛家叫作攀缘心。把引起精神不平衡的潜意识掏出来了,精神症状就治好了。
当你禅坐要入静的时候,这时候你的末那识就出来活动了,末那识就是可以观察自己意识的那个意识。这很重要,就是看见意识的意识。这时候你会看见脑袋各种各样的念头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你越想静,越是各种杂念纷至踏来。这时候,就是入静第一步,要加强末那识的功能,就是要客观的观看自己纷至踏来各种念头。这和医师看患者意识流一样。你入静,听到冰箱的声音,然后就起念想起冰箱中还要一块西瓜,然后就感到又点口渴,然后就想起十年前赶路口渴的情景,然后想起十年前在路边茶摊买了一杯蔗汁,忽然,你想起你在坐禅,有入静,要意守丹田。这不好,这打断了意识流,不是坐禅的目的。真正坐禅,要按照六祖说的即心即佛:前念不生即是心,后念不灭即是佛。如果你不知不觉的让思念从听到冰箱响一直攀缘到喝蔗汁也不对,因为你的末那识没有起作用,工夫不够,没有入静入定。真正入定,对念头出现要有知觉,要知道念头是怎么生出来的,不在有意生念,而且观察到念头什么时候怎么生出来,这叫前念不生,即不主动有意识想东西起念头。如果把从想起冰箱里的西瓜到想起十年前和蔗汁的意识流比作火车,你不知不觉让这个意识流流下去就和坐在火车上跟火车一起走一样,而你用末那识观看这个意识流,就和站在路边看火车开过一样。看这意识流走,就是后念不灭,就是《红楼梦》宝玉脖子上挂的通灵宝玉上刻的“勿助勿忘”。即看到念头起来,不要去助长它往那里想,也不要有意灭了这个念头,而是站在一边看这个意识流火车怎么走。这就是一个自己观察潜意识的过程。
潜意识冲动的活动是有违本意的难以以控制的不理智的行为,就是我们往往一时冲动做错了事事后特别后悔的事情,就是自我无法控制本我本能行为的事情。佛家称为无名火,即火冒出来没有道理,从无中生出,实际上是从潜意识冒出。但是,如果我们坐禅坐多了,末那识强了,动心起念霎那间就看到意识流火车开出来了,就可以避免许多不理智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大修行的人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很少有出格和不理智的行为,就是他们生活在入定状态,末那识时时看着念起念灭,知道潜意识中冒出了个什么念头。经常做禅,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逐渐发泄完了,心情自然会越来越舒畅,不会执着一些莫明其妙的难以控制的念头(在火车上)。六祖风幡论说的就是这些心念的起灭,大修行人知道自己什么念头蹦出来了,但不会变成行为,就和梦里念头不变成实际行为一样,这就消除了所有精神病症状行为,消除了所有一时冲动控制不了的非理性不理智行为。精神病就是把梦里的不受自我管制的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变成实际行为,而有修行的人能在霎那间就把一时冲动的起心动念控制成没有行为的梦。
佛家的禅修,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道家的打坐,都有很好的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即修心,也修命。所谓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