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稀土管制问题上裁定中国败诉,其实早该预料到。当今的世界,用行政命令管理出口,肯定会受到诟病,在国际贸易法上难以立足。
按理说,控制经济问题有极多的经济手段。中国要想抑制稀土出口,本可采用加税、强制性的环保措施、以退耕还田理由关闭小矿等等,间接阻碍过度开采稀土。但事实上中国政府却采取了最不讲理的行政命令手段,强力制止稀土出口。难道中国的经济官员是傻瓜、是懒虫、或简直就是恶霸,就知道下个命令简单了事,却没想到此举会遭到全世界几乎一致的反对?
对WTO的判决,网友们的见解多为谴责,认为中国政府应抗住外国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但我认为很多网友太感情用事,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在稀土出口问题上,WTO的判决没什么不合理。中国的做法确实不符合自由贸易的原则。
世界鼓励自由贸易,而且中国事实上是国际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的无数出口商品,就是利用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合理价格与适当质量,打得国外厂家无路可去,不少关门大吉。但到了稀土,中国中央政府好像就黔驴技穷,只能靠行政手段了。其实据我的估计,北京的官员并非无能或霸道,而是实在没有见效快的好办法。一句话,中国中央政府在稀土工业上实际打击的对象主要不是国外的买家,而是国内的生产厂家。
很多人习惯性把中国工业想象成一个组织严密、命令上行下效、全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巨大组织。其实这是一个早已过时的错误概念。中国这么大,从中央到地方有多级政府决策机构。如今经济发展,各地方政府的财力其实相当巨大,其权力也自然增大。各地工业政策的制订,往往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中央的利益却未必总是符合每个地区的利益。因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非常普遍。
想想稀土矿,开采并销售矿石简直是最低科技的工业了。村里俩大叔吃完饭蹲在大树底下抽烟闲聊。这位说,哎,听说了么?南山那个洞里挖出来的土,有人说有多少要多少!那位来了兴趣:要不明天咱们装一马车,卖一下试试?第二天,老哥儿俩去挖了一车,毫不费力就以低价卖给了那个收购稀土的商人。钱不多,但这不就是土么?多拉几车就把饭钱挣下了。于是第三天,村里就挂上了一块某某公司的木牌子,两位发起大叔分任总裁副总裁,招呼着村里能动的劳力,以愚公的精神,日日挖山不止。村里人的七大姑、八大姨在县里、地区、省里工作,很快就把公司登记上。地方官员们一看,政府一分钱没出,但全年投资规模、GDP、税收自己往上涨,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如果“上级工业部门”要对这些地方企业有所不利,当地官员当然要包庇。
中央政府看在眼里可高兴不起来。到处乱挖,很多本来好好的大矿脉被切割分配,大矿业公司已经无法再去开发了。环境污染一塌糊涂,出口价低得不能再低,再不管的话,不用十年,全国就没剩几个矿脉值得大规模开采了。但怎么管?
有人说了,中国基本是资本主义经济,靠市场调节。开矿的人太多,稀土利润低了自然就没人开矿了,于是就会把价格抬上来... 我要说老弟,你太不了解中国人啦!中国人遇到利润低,很少有主动退出的。大家都是争相降价,直到有人终于顶不住。但一有人退出,就会有新人“趁虚而入”。循环往复,前赴后继,大的结果就是永远的低利润,永远的互斗。无论你住国内或国外,观察你居所附近中餐馆的开张关张,你就明白了。都说中餐馆不赚钱。那么多年了,中餐馆数量少了么?恐怕越来越多了才是。
中国稀土矿主们顶住中央工业部门的压力,我行我素。无论何种经济手段,到了下面起不了大作用。矿主们偷着开采,中间商偷着收购,出口商偷着出口,地方政府不但装着看不见,有的还瞒产掩饰。你就是把全世界最好的经济学家请来出谋划策,照样没用。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问题从来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所以光用经济手段的效果不佳。
如果你是中国工业部门的官员,你怎么办?唯一绝对管用的招数,就是下个中共中央红头文件,靠党的力量,让地方政府服从。说实话,这也就是现在,中共“余威尚存”,整个组织结构、纪律性、管理传统等等,都还勉强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再过二十年,能否照做就难说了。
所以大家应当明白,对中国政府管制稀土生产及出口抱怨连连的,不只是国外政府商家。国内很可能有人向它们提供资料情报,使WTO的判决有确切证据。
现在WTO说话了,中国需要表态。是拒绝,是让步,还是用“拖”字诀?无论何种应对,我敢打保票,鉴于中国中央与地方的这种利益结构关系,行政命令恐怕还是最有效的方法。无论中国政府怎样做,农民要致富,官员要增收,西方要谴责,公知要附和,这些都是天生不可阻挡。好在中国政府应付来自全世界压力的经验,比起中国地方政府应付中央政府的经验,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