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配备

昨天讲了几句题外话,提到龙应台认为的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基本配备”。 她提到这几个方面:思辨的能力,知识的建立,行动的能力,品格的培养,核心价值的永恒。作为第一代的移民父母,我们在帮助孩子知识的建立上绰绰有余,但是在思辨的能力和核心价值上面往往有所欠缺,归结起来和我们与自己的成长,教育背景的局限有关。当孩子们涉猎到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时,我们常常喜欢用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来衡量他们。父母和子女之间教育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两者之间沟通的困难,如果父母坚持自己的思维模式,试图改变或是干涉孩子的探索,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把自己的局限变成了孩子的局限。 如何做好一个受美式教育长大的孩子的父母,我们自己需要怎样的配备,是我感兴趣和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从出生到成人,父母在各个阶段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与时共进,与子女共进,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理想的状态。

当一个高中孩子对哲学问题感兴趣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紧张,孩子是不是掉进了怪圈?或是轻看孩子的探索,小孩幼稚无知。。。对这位担忧的母亲,我的回答是不要担心,该为他高兴。因为他思考的问题都是古代先贤所思考的问题,从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到笛卡尔,对灵与体的探讨一直是哲学里面最深奥的讨论,我们今天的理性主义也源自对这个问题的讨论。10年级的孩子对这样的问题有兴趣应该得到鼓励。你所需要做的是让他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厚哲学传统,以及这个传统对今天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影响。可以从“黑客帝国”这个电影开始,这个电影是近年来流行文化对灵与体的一个最出色的诠释,U of Arizona's David Chalmers写过一篇"The Matrix as Metaphysics"很有意思。 另外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哲学网站,platos.Stanford.edu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10年级的孩子需要的是开阔眼界,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最好的mental gymnastics. 认识一个横扫大藤的孩子,在他的申请作文中写的就是自己对个体存在的哲学思考。他读的杂书,Aurelius的沉思录,蒙恬随笔和萨特的东西让他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领悟。

我们在探讨如何让小中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除了数理之外,还需要人文的修养和积累,因为这正是是其他移民族群后代所缺乏的,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在这方面胜出,他们的竞争力就很难被忽视了。在培养孩子就有这些“基本配备”的同时,父母也需要很多的功课来装备自己。

羽衣飞飞 发表评论于
过来踩个脚印,以后博客要常来拜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