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这个东西
费淑芬
“冷在风里,穷在债里”是我们家乡的俗语,小时候听得不少,所以当我独立生活以后就打定主意决不借债。即使遭受意外灾祸,工资下降7级,从85元降到35元以后,宁可吃咸菜喝稀粥,也决不向单位或熟人借钱。多少年来,量入为出,倒也这样过去了,没有破过这个例。
可是却也有一次遇到意外,记得是1964年,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而我个人的苦难却正绵绵无期。那年国庆节,在上海的叔叔婶婶要来杭州玩,他们是第一次来我家,我只能表示欢迎,就早早地从日常生活费中挤出了15元留作招待费,他们信中说住三天,那时物价便宜,我想一天5元也差不多了,1元8角钱已经可以买到一只小母鸡。
他们来后,我照计划执行,挺得过去。谁知三天之后,火车票签不到,必须多呆一天。这原来是极平常的事,然而却急坏了我,因为我手中只剩下几角钱了。当时我若能将实情说出来,叔叔肯定会给我数十或数百的,我小时候用他的钱不在少数。可是这时候我怎么能这样做呢?倒不仅仅是为了面子,更多的是怕他们得悉我竟如此窘迫,为我伤心。于是我只好去借钱,可是那时住在我们一带的左邻右舍,情况彼此差不多,这时已是月初,离发工资还有四天,谁家中还有余钱呢?最后好容易找到管伙食账的同志,向他借用了5元公款,才让我圆满地应付了这最后一天,而且能在他们上火车时送上一盒月饼。
从城站回来,我精疲力尽,衣袋里只剩下1角6分钱,但我很高兴总算没有露出破绽。
这是我第一次向别人借钱,但愿也是最后一次。确实,尽管贫穷仍然长时期纠缠着我,我没有再向别人借过钱。
当我的生活逐渐好转以后,有一位远在外地的友人因儿子结婚钱不够,来信告急,因数目较大,我开始有些犹豫。但我想到自己那次借钱的心情时,想到他若不是出于万般无奈,决不会千里迢迢向我们求援的,就决定借给他,自己手头不够,以存单作抵押凑齐了数目立刻电汇了去。这时,我想到了《红顶商人》的主人公胡雪岩的一句话:“一个人有了钱能帮助朋友解决困难,那是最快乐的。”这个时候我充分享受到了这个快乐。因此可以说,钱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