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纽约东部康奈迪克州首府哈特福德(Hartford)市南郊,有座名为“香柏山”(Cedar Hill)的墓园,这里是位于耶鲁大学北偏东六十公里处,里面除了安葬有赫赫有名的“大金融家”JP摩根及著名女影星凯瑟琳•赫本外,还有一位叫做 Yung Wing-“容闳”的中国人也长眠于此。
容闳(音:Rong Hong-宏,1828-1912)是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1854年,他毕业于康州的“耶鲁学院”,即今天的耶鲁大学。他涉足于清朝和美国之间的商务往来,并从中国招收留学生到美国学习,被尊为“中国留学生的先驱”,或“中国留学生之父”。他曾入籍成为美国公民,但1870年格兰特总统签署的《归化法案》又撤销了他的身份。
容闳1828年11月7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南平,年少随父亲到澳门读书。鸦片战争后转至香港继续学习,教育家﹑美国牧师塞缪•勃朗返美时将容闳带到美国留学。他1850年22岁时从马萨诸塞州的预读学校考入当时的耶鲁学院,四年后毕业,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容闳返回了清国,从事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工作。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容闳倾向于同情太平天国,并于1859年接受邀请到南京,向对西方见识较广的太平天国“干王”及军师洪仁轩提出很多改良建议,但没有被对方接受。1863年,曾国藩筹建“江南制造局”,派遣容闳到美国采购能够生产与西方列强重型武器匹敌的机器设备。
1852年,容闳归化入籍成为美国公民,1876年,他和美国女人 Mary Kellogg-玛丽•凯拉洛(生平不详)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孩子(Morrison Brown Yung 和 Bartlett Golden Yung)。1876年,耶鲁百年庆典时,授予容闳荣誉法律学博士。
容闳游说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学习西方科学和工程学。清廷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容闳组建了“中国教育代表团”,从1872年开始,他派送了120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学校学习。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返回了中国,在国家的民用服务,工程学和科学范围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近代外交家欧阳赓,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等,都是在这一批留学生中的。
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左)在康州纽黑文
当时120名留美学生,平均年龄仅12岁,他们从上海出发,
横渡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后,再乘蒸汽火车横穿北美大
陆到达美国东北部。他们被分配到康州和麻省的54户美国家庭中生
活。1880年,共有50多名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耶鲁有22名,麻
省理工有8名,哈佛1名。由于1881年留学生计划夭折,最后仅有几名顺利毕业。
容闳一直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他拥护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并把光绪比作中国改革的伟大先锋。19世纪末,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垂帘听政”,通缉所有“变法”人士。容闳的首记也被悬赏,“价值”70000美元,容闳从上海逃到了香港。在香港,他请求美国使馆让他返回美国,美国国务卿约翰•谢尔曼写信告诉他,他的美国公民身份已被吊销,他不能回到美国。后来,在朋友的协助下,他得以偷偷地潜回美国。
1909年,80岁的容闳著有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一生》(通常译为《西学东渐记》。晚年容闳在哈特福德的生活相当贫困,1912年,他去世,终年83岁。
今天,在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有一座“容闳小学”,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