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关于板蓝根有效成分的两篇论文 【1】【2】,推进了我们对板蓝根作用机理的理解。非常感谢 吃与活 网友送来第二篇论文的原文,没有他的帮助,看不到原文,无法了解细节,不可能有这个帖子。那两篇论文中,板蓝根有药效的实验病毒是一样的,而且提取物的药效测试方法相同,都是三种模式:A. 先用提取物处理细胞,然后加病毒;B. 先给细胞加病毒,然后加提取物;C. 先让病毒与提取物反应,然后给细胞加反应后的病毒。表格1 总结了这三种不同的处理作用模式。
第一篇论文中,有效成分的分子量范围是 3500~7000,简称 G2。第二篇论文中的有效成分为 Clemastanin B, 分子量 685。这两种有效成分的分子量相差很大,而且从提取步骤分析,前者亲水,后者不亲水,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应该是不同的成分。但这两种提取物都有药效,这反映在抑制病毒指标 IC50 上,见表2。
第一篇论文中,有效成分的分子量范围是 3500~7000,简称 G2。第二篇论文中的有效成分为 Clemastanin B, 分子量 685。这两种有效成分的分子量相差很大,而且从提取步骤分析,前者亲水,后者不亲水,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应该是不同的成分。但这两种提取物都有药效,这反映在抑制病毒指标 IC50 上,见表2。
除了表2 指明的作用模式,其他模式无效或效果很低。从表2 可以看出,这两个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G2要先与病毒反应,抑制病毒的感染力。而Clemastanin B 是要等病毒感染后,使被感染的细胞抑制病毒。与 G2 不同而与 Clemastanin B 相同,西药amantadine 和ribavirin 的有效作用模式都是先让病毒感染细胞,然后加药抗感染,与这两个西药的细胞内作用机理吻和。结论是 G2 和Clemastanin B 属于不同的有效成分。需要指出,G2 是粗提液,具体有效成分的结构和浓度未知。由于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但又有效,所以应该有叠加协同效应。二者合用,效果会好的多。板蓝根或许还有其他未知的有效成分,但即使只考虑这两个成分,也可以说板蓝根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估计可以相互协同,彼此增强。
最令人信服,最直截了当说明问题的是大规模临床实验,直接统计临床药效。对板蓝根,愿这样的工作早日完成,并且由中国人来完成。
参考文献
- In vitro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by a crude extract from Isatis indigotica root result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viral attachment,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5: 793-799, 2012
- Antiviral activity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derived clemastanin B against human and avian 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 in vitro,Int J Mol Med. 2013 Apr; 31(4):8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