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癌症预后对比的启示

愿借此平台与朋友们分享健康,营养,环境卫生和医疗知识。我所代表的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欢迎各位指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学城》转载财经网2014-11-4发布关于中国癌症调查的消息。这条消息指出“近日,中国最大规模癌症生存数据汇总分析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农村患者的生存率仅约为城市患者的一半”。这个调查数据由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癌症预防与控制办公室联合统计得出,并来源于17个分布在北京、大连等城市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处。此次调查所纳入的13.9万个病例,均于2003至2005年间诊断,随访至2010年底。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年龄标准化后的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而美国全部癌症的5年生存率约为70%,高于中国约40%。在《文学城》的讨论区有网友贴出一个《中美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比较》的图表,更进一步比较了中美一些常见癌症的5年生存率。这个图表取自于国际著名的肿瘤学杂志。两个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即美国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远高于中国。这两个研究结果也受到一些读者质疑,包括一些国内来的资深医师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我愿借此机会结合我自己临床的经验谈一点看法。


首先从方法学上来说这两组数据都是群体的比较,在流行病学上叫做ecological study。很抱歉的是我还不知道这个英文名称的确切中文翻译。这种方法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群体特征的研究。这种研究着眼于对健康的危险因素的分析。但是ecological study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直接套用到群体中的个体。比如比较两个城市的人均寿命。甲城市人均寿命高于乙城市的人均寿命。这不能说甲城市每个人都一定长寿。也许甲城市里有一个长寿小区,把整个城市的人均寿命拉高了。ecological study可以为疾病病因的研究提供线索。比如上世纪对克山病的研究就是根据ecological study发现东北克山地区这种心脏疾患发病率高,进而查找原因,发现克山病与硒元素的关系。同理,这两个关于中美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的对比说明在美国癌症患者的结局好得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巨大的差异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更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我自己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也没有太多临床经验,但愿意谈谈我临床观察的一些体会,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中美医疗体系的不同:

中国的临床工作注重行医者个人的技术,而忽略系统的工程和完整医疗体系(infrasturcture)的设计。个人的临床水平可以有很大差距,但是在一个完整设计的系统里资质一般的人可以完成很高质量的工作。过去中国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爱练手上的绝技。这种绝技无论多高超,受惠的患者一定数量有限。但是在一个好的系统里经过一定训练的人都能胜任手术。这就是在美国很小的医院都能完成难度很高的手术和医疗任务。全国医务人员的水平比较一致。这样能保证大多数病人都受到相同的医疗照顾。


  1. 预防和治疗的关系:

美国更重视预防。对于每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癌症都有设计的很好的筛查方案。比如女性乳腺癌,宫颈癌,男性前列腺癌,以及肠癌,糖尿病,主动脉瘤等都有较完善的指南。所以很多癌症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常规检查,在任何一个门诊,任何时候都可以查。我知道在中国只有大的教学医院可以在任何时候查。在省立医院或市级医院每个星期只有规定的一,两天可以查。当然这也和国家对预防医学的投入多少有密切关系。


  1. 高科技的应用:

高科技的临床应用在美国更普遍。即使是很昂贵的正电子扫描(PET/CT)也愈来愈普遍地应用了。几乎所有的癌症病人在临床分期时都要用到这个检查,以确定有无早期微小转移病灶。如果没有转移病灶,就不必做破坏性很强的根治手术,放疗或化疗。这样病人的抵抗力不必受到太大打击,治疗效果就好得多。现在一些网友很一概而论地反对放疗,化疗是不对的。在没有普遍应用正电子扫描排除早期转移灶时,放疗和化疗是救命的重要措施。据我知道好些高科技检查在中国只有高级干部或某些特殊人物可以享用。当然在美国这也是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


  1. 完整的病历系统:

美国的病例系统及其完整。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拿到需要的病历或过去检查的报告及图像。在建造这个病例系统上,花费的资金是巨大的。这个系统帮助医生随访病人,保证日后的观察,及早发现癌症的复发。


五. 求医观念的不同:

美国和西方的人比较相信科学,对于巫医和其它迷信的东西不大有兴趣。能和医生很好配合。另外,西方人带病生存的观念也很强。他们明白人不是完美的,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有病就要和医生配合积极治疗。中国人不能接受一点缺陷,一定要寻求断根的良药。当被诊断出某个疾病时,常常听到病人问:该吃点什么来断根?他们会不断地打听,寻访,直到生命终止。这是非常害人的事情,因为好多病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断根。中国人还特别迷信药物,认为靠药物可以根治所有的病。他们没有意识到医学和药物都是有局限的。我现在每天看的都是65岁到98岁的老人。有的九十多岁的老人一生患了多种癌症或慢性病,但还是活到高龄。有的病人在五十多岁时患了心肌梗塞,但依然活到九十多岁还能驾车外出。我个人的印象是能和医生很好配合的病人,治疗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六. 医学训练的异同:

美国医学训练对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基础学科比较重视。而中国医学对和手术或其他临床技术有关的学科更重视,而对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则视为软学科。过去中国医生对西方医学还有一个景仰的态度,比较谦虚。现在不少大医院的医生经常出国开会,考察,反而让我感觉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情况更差了。常听到中国大夫说美国医学也没什么,我们用的治疗手段都是美国的。好像对西方科技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好多人也就是把各科最新的指南中的一些标准记下来了,并没有认真阅读和领会就在临床生搬硬套。其实对一个指南的理解要下功夫阅读支持这个指南的各项研究的报告,有的数据还要加以考核。现在大多数中国同仁的英文水平还没有达到快速阅读大量文献的程度,在国际会议上能完整无误的理解发言的也不多。如果出来跑了几趟就自认为对西方医学的进展完全掌握了,那是很荒唐的。再说,各种指南也只是一个建议,并不是法律,法规。西方每年不同的学会有很多指南问世。人不是机器,没有一个能适用于所有人的指南。最好的医学还是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我最后想说的是要承认中美医学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要缩小这个差距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宋乔198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urnier' 的评论 : 讨论科学问题要有共同语言,即定义明确的概念。请教什么叫相对生存率?什么叫绝对生存率?区别是什么?这是哪个学科的术语?我的流行病学知识里还没有学过这两个概念。请指教。谢谢。
laoshan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urnier' 的评论 :

又见民科和阴谋论,无知还以为别人傻。解释一下什么是绝对生存率?
零不是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urnier' 的评论 : "美国许多癌症病人最后的死亡书上的死因是五花八门。如果癌症病人因心脏衰竭而死或手术后并发症而死,死亡证书上的死因不会是癌症,所以奇怪的是美国每年这么多新的癌症病人出来,绝对的5年生存率又奇低,那么大多数癌症病人怎么死去的呢?大家好好想想,做做简单的加减法,不难得出结论。"

在中国的统计中,死于手术并发症的癌症患者是算在谁的头上呢?
绝对的五年生存率"奇低"的结论你是根据什么编造出来的呢?

只懂一点加减法就以为自己可以得出结论的人,请勿呼悠它人了.
tournier 发表评论于
Dr McDougall谈两大推销疾病治疗的检测手段:PAS Test 和 Mammogram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493670.html

tournier 发表评论于
请大家学习正确解读美国癌症统计数据:
How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spins survival dat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x3-Qq_0pI

澳大利亚癌症生存率的5年跟踪调查报告,这些病人都是做了化疗的。试问一下:又有多少癌症病人不做化疗呢?不管怎样狡辩,大家要看看5年后活下来的癌症病人有多少?
http://www.burtongoldberg.com/home/burtongoldberg/contribution-of-chemotherapy-to-five-year-survival-rate-morgan.pdf
tournier 发表评论于
首先美国的癌症5年生存率是指相对生存率,不是绝对生存率。澳大利亚2007年有一项长期跟踪的调查统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对多达将近20万癌症病人5年绝对生存率的调查:美国是2.1%,澳洲是2.3%,平均生存率是2.2%。所以别唱胜利的战歌,癌症的治疗在过去的50年内除了少数几类癌症生存率有较大提高,6大主要癌症根本就是原地踏步。

PSA的检查根本就是滥用,害了许多本来没事的人接受毁灭性的癌症治疗。

由ACS极力倡导的女性乳腺癌筛查也是害人不浅,为了发现一个早期乳腺癌,可能会导致15位本来没事的女人去接受致命的癌症治疗。

美国许多癌症病人最后的死亡书上的死因是五花八门。如果癌症病人因心脏衰竭而死或手术后并发症而死,死亡证书上的死因不会是癌症,所以奇怪的是美国每年这么多新的癌症病人出来,绝对的5年生存率又奇低,那么大多数癌症病人怎么死去的呢?大家好好想想,做做简单的加减法,不难得出结论。

感叹LZ要自我感觉多么良好才能写出这样的博文来,佩服佩服!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愿全世界每天死去的两万癌症病人安息,阿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