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64年到1894年的三十年间,除了在局部地区爆发了规模不大的战争外,大清王朝享受了长时间的和平。有些历史学家称之为"同光中兴"。
但是在太平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危机的种子。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方实力派的壮大,朝庭的权力受到削弱。
一方面,由于朝廷实力下降,加之内忧外患,不敢大力削藩;另一方面,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实力派依然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有非分之想,朝廷对此也很放心。
但是,事情迟早是会发生变化的。正如守旧派所担心的一样,西方的新事物冲击了中国旧的传统。学习西方的知识成为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时尚。
此风一开,一发不可收拾。伴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西方的文化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接着传入中国。
西方中的民权平等,权利制衡等思想理论冲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大脑。让他们看到了除了东方式的孔孟之道、帝王思想之外,还有另外一条政治理论可以加以选择。
诚然,这些新思潮、新思想在当时只是星星之火,在朝廷势力依然强大的承平环境下,也弄不出什么火花。朝庭依然稳如泰山,看不到有什么危机的出现。但是,谁也想不到,一场战争将改变这一切。
这种改变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去,直到大清彻底消亡。
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将成为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