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制度的比较(6) 储蓄黑洞
资本主义2.0和社会主义2.0都不是完美的社会制度,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 储蓄黑洞。
为使非专业的网友容易理解,我们从极端简化的模型开始分析。请勿挑剔细节。
模型一。在某个农耕社会,人们今年消费了去年生产的100亿斤粮食,生产出100亿斤粮食。明年人们将消费了今年生产的100亿斤粮食,再生产出100亿斤粮食。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模型二。在某个工业化社会,人们今年消费了去年生产的1万亿元产品,又生产出1万亿元产品,并因此得到1万亿元现金收入。明年人们将用这1万亿元现金收入购买消费今年生产的1万亿元产品,再生产1万亿元产品得到1万亿元现金收入。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加入储蓄的因素。人们去年生产出1万亿元产品,并因此得到1万亿元现金收入。今年一部分人储蓄了1千亿元没有花,社会只购买了9千亿元产品。社会的生产、消费和收入都因此收缩10%。储蓄的存在使得模型三成为不可持续的模式。我称之为“储蓄黑洞”。
注:这里所说的“储蓄”不仅包括通常意义的居民储蓄,还包括企业存款、政府积压资金,债券股市募集的资金等等。
经济学家们想出多种方法解决储蓄黑洞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是“借”。居民通过房贷和信用卡借钱,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借钱,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借钱。在上面的模型三中,把1千亿储蓄借出来花掉,就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
这种借钱方法是有极限的。储蓄累计额逐年增加,再加上利息红利,最终会使债务规模大到不可承受的地步:债务人无力还债或借新债,经济因此崩溃。中国和美国都存在这类风险。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3年12月23日透露,据测算,2012年,中国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占当年GDP的215%。[1] 2014年,美国社会的总债务接近60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同年GDP的345%。[2]
如何解决储蓄黑洞问题?
一种方法是无产阶级革命,生产资料公有化。由于多种原因,这个方法不太现实。
另一种方法是靠通货膨胀来稀释资本,损有余而补不足。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印钞,使物价上涨,并使工资和养老金同步增长。如果物价、工资、养老金都增长100%,GDP也会随之增加100%,社会总债务对GDP的比例就会下降一半。家有大量储蓄的居民和金融资本持有者会因此受损,而欠债的政府、企业和欠房贷者的还贷难度会大幅下降,因此收益。还有一种情况是印钞并不导致通货膨胀,而是货币供应的增加使得资金供大于求,导致利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资本拥有者受损,负债者受益。
印钞放水是一种温和的削富济贫,吃大户。民间金融资本对通货膨胀自然是恨之入骨,所以经济学一向把印钞妖魔化,把通货膨胀妖魔化。但对多数民众来说,只要工资和养老金能和物价同步增长,则通货膨胀利大于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价稳定是死水一潭,而3-5%的通货膨胀率可以使物价的水流起来,又不至掀起大浪。
近几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搞量化宽松,就是在削富济贫。很多人称之为“货币战”,但不知道战争的主要目标不是外国,而是本国的民间储蓄和债券持有者。
中国也应当印钞,以还掉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并加大在科技上的投资。当然,绝不能像2009年那样大水漫灌房地产。另外,要使银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前几天,丹麦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从-0.2%降至-0.35%。[3]
政府征收利息税、红利税、房地产税、遗产税等措施对储蓄黑洞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作用不够大。
[1] 《社科院:中国经济整体债务规模为111.6万亿元》 2013年12月23日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Total US debt soars to nearly $60 trn, foreshadows new recession》 2014-06-16 来源:金融时报网ft.com
[3] 《丹麦央行:将存款利率从-0.2%下调至-0.35%》 2015年01月22日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50122/2303213686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