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一个怎么讲也不过分的贡献是书同文。当然当年他的出发点并没有那么高尚。他只是要加强他的统治。他的这个贡献,也只有在中文这个文字上 才能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文的文字,可以和它的发音不发生联系。故中国有那么多的方言,可以使用同一文字,听不懂,写下来就懂了。如果中文是拼音文字,那 么,这些方言就是不同的文字语言了。就像现在的欧洲各国一样,众多的文字,使得欧洲处于分裂。由于文字的统一。使得中国分久必合才成为可能。中国的文明得 以因为统一而强大进而得以是硕果仅存的古文明。
当年毛泽东曾短暂听信一帮中学不通,西学皮毛的海鬼鼓吵拼音文字,要中国走西方拼音文字的共同道路。差点铸成大错。还好没继续下去。如果真的成拼音文字,这不但要把自己的文化根源连根拔起,还可能使得中国四分五裂。
但是,中文也还要进行文字改革。四九年后开始的几个简化字方案比较好,将古人约定成俗的一些草书写法正规化,又去除合并了一些冷僻字。最后一次的简化字方案过于激进,丢掉了继承性,就像微软视窗8,丢掉了继承性,失败是一定的。
但是中文文字,不能无限制地简化下去,那么文字改革的出路在哪里呢?
一是文字结构上调整,将文字笔画上太相象,太接近的字,笔画上调整分开,是他们便于计算机认识。
二是同构异议的字,重组拆分或者另造新字。这也是为适应计算机时代的要求。
三是将一些笔画怪癖的字整合规范。
四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超多笔画的字上,已经比较少的笔画的字可以暂时不动。
这是文字的两维几何改革。还有一个维度,即是频率上的改革,也就是语音的改革。要把字的语音分布开来,使得同音字尽量减少(不包括象音同音字)。使字字之间,词组之间,常用的 连词和成语之间等的语音频率分布尽可能地分开而容易分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计算机对古往今来的文献,诗歌文艺作品进行广泛地统计分析。既要保存古人的文艺作品优美和其韵律能得以保存,又要尽可能地继承现有的语音结构,又要分化同音字和词组,各个兼顾。工程巨大。不过中国文字的发音本来也没一成不变。相信是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