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见:《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叶芝诗 袁可嘉译)
微信里朋友转发了一首歌《当你老了》,并附有三个不同演唱版本的视频。说是听后眼泪直流, 也有别人听了心潮澎湃和五味杂陈。据说这歌词的原诗原意是描写爱情的。也许像画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来反映对岁月的感受也恰到好处。
试想要是给我那个在读高二的儿子去听这首歌,他一定会不削一顾的: ‘老’离他太远。在电视里见过这样对岁月的描述:年轻的时候根本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老。那时年老与自己无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觉得会永远年轻下去。忽然哪一天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回忆过去时才发觉自己正在步出中年,迈向老年。年轻和年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怀着未来,后者只有过去。
怪不得那些老同学群里的怀旧转发一天比一天多。要不就是类似《人生就是开往墓地的一趟列车》之类的心灵鸡汤。一朋友感叹道国内很多老同学退休的退休,抱儿孙的抱儿孙。每次聚会叙旧、怀旧都无情地提醒着自己年华的流失,都不敢每次都参加这样的聚会了。
邻人偷斧说的是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偷了斧子,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越看越像是个偷斧的人。年老恐怕也一样,渐渐逼近退休年龄或过了退休年龄,你认为某人(或自己)老了,你就会越看越觉得他老。开始喜欢叙旧和回忆过去,找借口减少和避免生活中的挑战。
前一阵子想重新买个割草机。以前为了图快和省时买的是个宽大的,虽然有自推助力还是越来越觉得太沉太费劲,想买个小尺寸的省点力。可是前两天电视里看到一个采访的报道而改变了主意。被采访的是个一百岁的退休外科医生。他九十几岁才退休,虽然他觉得自己动手术还行,只是考虑到病人们的担心才没有坚持。现在能干什么还干什么,夏天还坚持自己割草。我想我要一百岁还自己割草,换小号割草机的事就得往后推了吧?
生命在于运动。体力活动的减轻会造成肌肉衰退和骨质疏松,而脑力活动的减少导致记忆衰退和老年痴呆。我那个在浙江八十来岁的姑妈,本来养猪、养蚕身体很好。可是后来物质条件好了,后生们让她住进楼房享清福,尽量什么都不干。结果整天看看电视无所事事,很快得了老年痴呆,再不久就去世了。有段时间觉得记东西不如以前了,去健身房时会把更衣箱的箱号用手机记下,以免后忘。现在一想使不得,还是让脑子去记吧。年纪渐大和安逸的生活容易让我们这个怕麻烦那个怕麻烦。其实麻烦正是我们的朋友。脑子不用要生锈,勤用则灵。老年痴呆的最初症状就是短期记忆的失忆。
我家老妈八十出头身体好脑子灵活和她整天的忙碌有关。每天骑单车买菜,打乒乓和跳舞,还号称要走遍上海所有的公园。对去过的公园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目前都走得八九不离十了。她也愿意听我的话,开始用哑铃锻炼以保持一定的肌肉力量。我家老爸年纪比老妈大,虽运动不断,但忙碌还不够: 以前吃饭时碗筷不摆好他不下坐吃饭。在美国住我家时我就要求他自己拿自己的碗和筷,这样至少他得知道去哪儿去拿,选什么筷和碗,让脑子动一动。
不少人一提孝顺老人就要他们请保姆、享清福,什么都不干。其实是在害他们。一个同事给我讲了这么个故事。在美国几个研究生去老教授家吃饭。晚饭后碗筷收拾完毕就见教授对他九十几岁的老母亲说她可以去洗碗了。同学们见了大为惊讶:怎么可以还让岁数那么大的老人洗碗呢?教授示意不要大惊小怪。只见老母亲一听儿子呼她马上从略有萎靡的状态变得兴奋起来,习惯性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不紧不慢把碗筷洗完后回她自己的房间了。这时候教授站起来去把老母亲刚洗过的碗筷又重新洗了一边,然后擦干放好。他说老母虽已高龄,但不能因此停止应有的活动。同时她也为自己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而感到高兴。
小时听到“尊老爱幼”一说时就想过怎么就没提那些中青年呢?原来人老了容易遭嫌弃。皮肤皱了,牙掉了,耳聋了,路走不动了和没价值了。。。 其实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那么容易被遗忘和嫌弃的,比如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他九十多岁还有很多国家领导人愿意会见他。所以“尊老”的口号并不适用于李光耀这样的老人: 他不缺人们对他的尊重和敬爱。只有那些容易遭受嫌弃的人才需要社会担当起一定的责任。
韩剧远离现实,可是还是有很多人热衷。其中有些东西虽然千遍一律,却也屡试屡灵。感情就是如此。你越期望和索要,它就越可能远离你;相反倒有可能。恋爱中的一方得了绝症,如果她赖上对方一定要和他结婚、让他尽责任,恐怕就没戏了。可是当她为对方考虑想方设法让对方放弃时,故事却可能发生。老了也一样,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后生们对老人的责任,我们倒真的会变成被嫌弃的‘等吃,等睡和等死’的三等公民。相反如果我们减少对后生们的期望,他们倒有乐意照顾我们的可能。嫌弃也是人之常情。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完全得靠别人的照顾而存活,我们也希望感情的成分多,而责任的成分尽量少。大不了安乐死也不妨是个选择。
原来以为人越老就越僵硬。其实并非如此。电视中见过七十老人标准的一字开和八字开。邻里的朋友每天坚持两分钟练压腿,现在竟然能做年轻时做不到的劈叉。一想到以后洗澡需要别人为自己搓背时就不爽。受到上面的启示,现在每次洗澡自己会练练瑜伽中双手后背斜交叉拉手, 顺便也可以有效地为自己搓背。有时看到小孩对满口掉牙的老人皱眉时,我就乘机激励孩子和自己努力维护好自己的牙齿。美国老人去世时还有满口真牙的大有人在。微信里我们时常有看到老年人励志的故事和图片:六十开始学滑轮,七十跳芭蕾,九十玩跳伞等等。
目前这儿的朋友中几乎还没有住平房的。但谈到将来却都有楼房换平房的打算,以便老了腿不来劲上下不了楼梯。近来有个朋友说某个老母亲九十几了还在上下楼呢。又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是老了走不动了呢,还是锻炼少了让我们觉得老了? 现在整容技术越来越发达,说是有个老太太整容后脸看起来很年起,可是走路的样子让年龄漏了馅。现在一帮朋友在跟一个的老师学交谊舞国标的基本功,很多步子走不标准其实是腿部肌肉力量不够的原因。俗话说人老腿先衰。看来就得苦练基本功加强腿部力量的锻炼。这样既能把舞挑好,以后也不用将楼房换平房了。
既然老年痴呆最初症状是短期记忆的失忆,预防痴呆就得从防止短期记忆衰退开始。那天和朋友们讨论时提到,人的记忆可能和我们冰箱和仓库的存取系统类似。以前存放的东西因为存放有条有理和经常整理所以需要时拿取方便自如。可是由于近来管理不善,新存的东西不好好放,在门口附近堆放得乱七八糟,自然觉得没地方再存放新的东西。或着即使硬塞了了进去,需要时却又找不到。于是就借口说自己老了,记忆衰退了。又不好好化时间去管理和整理, 形成恶性循环,仓库和冰箱越来越乱,最后导致失去大脑原有的功能。其实我们的脑容量让我们记两辈子的东西都绰绰有余。不能怕麻烦,得不断整理已存放的东西和不断改进存取的方法。
我老爸现在生活仙活般的快乐。在小区连年被评为健康老人后不免有点沾沾自喜。说都活过了毛主席的年纪,这辈子够本了。 我说毛主席当时是什么年代? 按每十年平均寿命增长十岁来算,毛主席现在去世的话他早活过了一百岁了。所以老爸的标准得更新。同时也不能只限于和自己的小区比,得走出本区、本市,走向世界才行。我说你活着不仅是自己幸福的延伸,也是对后辈的鼓励和榜样。我也有自己的小自私: 和老爸的年龄差是固定不变的,要是我知道老爸的寿命我当然容易得知自己的期限。所以老爸活得越久,自己的生存时限的想象空间就越大。;)
有一年陪朋友一家去参观加州州政府,看到四周有很多百年大树。当时就想为什么人老了皱皮肤那么难看,而大树的皱树皮却并不看上去那么令人讨厌呢?其实我们对一件事物的好恶与否与相应的条件反射和联想有关。科学家对小白鼠做过一个试验。每当小白鼠喜欢的食物出现时就播放令它们难以忍受的刺耳声。久而久之,原来喜欢的食物却成了小白鼠梦们的噩梦。当我们看到年轻人的嫩皮肤时,我们看到是年轻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激情。而老年人的皮肤则让我们联想到睡意昏沉和暮年临近。百年大树虽已年久,但它们可能还要茂盛不断地活上几百年。透过它们厚实的树皮我们看到的是积极向上的强烈生命力。所以如果我们不把病人和老人混淆,有病的当病人看待,不为老人贴上老人的标签,也许有一天那些上了年纪自力自强而又活得精彩的人们就会改变我们对皮肤皱纹的感觉?
要活得年轻,就得继续向前走,少往后看。不怕麻烦,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动脑就劳劳神,能动体就辛苦辛苦自己的身体。少用老人的标签,不混淆病人和老人概念。爱自己才可能被爱,自己活得其乐融融才可能不被嫌弃。少对过去,死亡和岁月的流失伤感。这就是我对《当你老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