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适合你的孩子才是好老师。这比教授严格乐器技艺要重要无数倍。一个老师教出多名全国大赛冠军,大量州冠军,但弄得你娃不愿意练琴很快就停学。这个老师就不适合你娃,对你娃来说就是坏老师。
相反,你娃可以接受严格训练,可老师打酱油,孩子的潜能开发不出来。误人子弟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把有志成音乐家的按音乐家培养。把家长孩子目的是提高音乐素养的,按业余爱好者培养。即不耽误未来音乐家,也不把普通孩子逼到绝路上,灰头土脸丧失兴趣才是真正好老师。
乐器作为演出艺术一定需要舞台实践。一切不能安排演出的老师资质都很可疑。学生能力有高有低,不同能力的学生都需要演出机会。演出不是臭显,一定需要多高水平才能去。演出就像呼吸,喝水,吃饭,睡觉所有乐器学生都必须参加。
启蒙老师。启蒙老师的关键是教授基本乐理和规范基本动作。本身的名气太大和演奏水平太高都是负担,而不是优点。
中级老师。入门后中级老师要引领学生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加深对对音乐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
高级老师。不再纠缠基本功,但发现孩子有技术薄弱环节,会点出来,设计解决方案,让孩子自己克服。此时,老师应该在音乐美学等高层次给学生以指导。
如果老师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学生的真实状况,错格施教,将是一场巨大灾难。
我遇上过老师在启蒙入门阶段,就把复杂的音乐表现加入教学,孩子学得早,在基本技术上垂死挣扎,根本无暇照顾艺术表现。老师要求过早过高,孩子很努力但仍然没得到老师的认可,结果非常挫败。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分阶段的。如果同小孩子看世界就是大红大绿的强烈色彩,对中间过渡色不敏感。小孩听音乐也不像成年人那样细致。对强弱快门变化不敏感,外加学习乐器对手脑配合要求很高,已经完全耗尽了孩子的大脑处理能力,在入门阶段就开始强调音乐性,不但不能起到理想教育效果,很可能起相反作用,孩子很努力,仍然达不到成人的要求,让孩子感到绝望。各时期有其重点,不可跨阶段进行,必须有取有舍,除非家有莫扎特转世。